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2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34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公元1954年9月11日.这个平凡的日子让我们难忘。吉林气象事业从这一天开始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682.
根据勘查获得的大量实物岩芯、录井信息、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及以往勘查资料,认为吉林省油页岩矿床成因总体属于内陆湖泊生物沉积型,依据矿床的特点及产出的构造位置,可进一步分为大型坳陷盆地型、山间坳陷盆地型和断陷盆地型3种不同的成因类型。对不同类型油页岩矿床进行了研究,各类矿床均严格受地层控制,矿层展布于各盆地灰—灰黑—黑色泥页岩中,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陆相湖泊生物和少量的陆源植物体,成矿时代为中—新生代,主要分布于大型坳陷盆地和断陷盆地中。指出大型坳陷盆地型、山间坳陷盆地型矿床与中生代白垩纪深湖—半深湖沉积环境有关;断陷盆地型矿床与新生代古近纪深湖—半深湖沉积环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83.
吉林省金蟾一带位于吉林省南大兴安岭东缘斑岩型铜钼成矿带上,区域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在该地区发现石膏、金、铜、铅锌矿(化)体多处,并且在岩石样品中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进一步验证了该地区寻找铜、金及多金属矿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684.
过去50年吉林省玉米带玉米种植面积时空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王宗明  于磊  张柏  宋开山 《地理科学》2006,26(3):299-305
吉林省中部的玉米带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建国以来,玉米种植面积的时空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50年间,吉林省中部玉米带的玉米种植面积占呈波动增加趋势,并在1996年达到最高值,1997年后又开始下降;1980年以后,即吉林省中部玉米带大规模产业化发展以后,玉米种植重心向东移动。对于玉米种植面积变化的原因分析表明,政策引导、农业科技和以及其与其它作物的经济收益比较优势是非常重要的驱动因素。另外,近些年吉林省玉米带年平均气温明显增加,冬季和春季增温较多,玉米带的玉米种植面积呈现出随气温增加而线性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85.
耕地资源保护利用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本文以吉林省为研究区,以1980、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遥感影像及统计数据为数据源,采用转移矩阵模型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研究区耕地利用变化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及耕地压力指数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1980-2015年间耕地数量从701.88×104ha增加到762.82×104 ha,人均耕地面积从0.1524 ha增加到0.1707 ha,耕地压力指数从0.7922增加到0.7953;在空间尺度上,1980年及1990年吉林省耕地压力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1995年集中在南部和东部地区,2000年集中在西南和东部地区,2005年集中在南部和东南地区,2010年和2015年集中在南部、东南部及中心地区。耕地压力变化的方向主要从吉林省的西北部向东南部转移。  相似文献   
686.
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160站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以及吉林省大豆生育期资料,从对农作物生育期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的东北冷涡活动入手,统计1981-2018年夏季(5-9月)东北冷涡活动气候学特征,初步分析吉林省大豆近年来生育期情况及其对东北冷涡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东北冷涡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且较为频繁的系统,平均寿命5d左右,夏季(5-9月)冷涡活动占比三分之一以上,主要活动集中在120-125°E、45-50°N区域;冷涡活动6月最多、8月最少。中涡对东北地区环流影响最显著,有利于鄂霍次克海地区高度场增强,中高纬度环流经向特征明显,偏北冷空气向南输送;东北地区高度场以负距平为主,有利于北太平洋气流向东北地区输送。东北冷涡天数偏多时,吉林省大豆播种-开花期气温偏低、降水偏多、生育期间隔天数延长。从平均气温影响看,播种-出苗期榆树主要受北涡影响,延吉主要受中涡影响;出苗-开花期延吉同时受北涡和中涡影响;出苗-开花期的间隔日数,榆树和桦甸主要受北涡影响。此外,榆树和延吉的降水量在播种-出苗期间主要受中涡影响,出苗-开花期间主要受北涡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