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03年2月24日发生在新疆巴楚的6.8级地震造成268人死亡。地震发生在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靠近南天山西段山区的边缘部分。简单来说,这次地震仍然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导致的结果,尽管板块碰撞的边界线还在远离震区的南面近千公里处。在过去的十年中,这次地震所在的伽师地区已经发生过一系列导致伤亡的地震,包括1996年3月19日的6.7级、1997年1月21日到4月16日发生的7个6级地震、1998年3月19日6.0级、8月2日6.1级和8月27日6.4级地震,共造成4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人民币。印度板块相对欧亚板块以每年45mm的速率持续向北运动,造成了包括喜马拉雅山在内的雄伟山峰,并导致了整个育藏高原的隆升,地壳应力通过刚性和不变形的塔里木盆地向北传递,形成了天山山系并引发了类似这次地震的许多地震。虽然我们目前还不能确定这次地震发生在那条断裂上,但是在这一带确有许多类似的断裂存在。  相似文献   
102.
103.
喜马拉雅山中部过去约300年季风降水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建了1700年以来喜马拉雅山中部达索普冰芯积累量,该积累量直接反映了喜马拉雅山中部季风降水。研究了该积累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与尼泊尔和印度东北部夏季风降水之间的关系,最后讨论了陆海热力差异与该积累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4.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不对称演化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李德威 《地球科学》1992,17(5):539-545
  相似文献   
105.
十次考察任务期间,我们获得了西藏及其周围山地冰川最大规模的新资料。在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南侧低至890m和980m的海拔高度上发现冰碛物。在青藏高原北坡的祁连山,冰碛物发现于2300m的海拔高度。在喀喇昆仑山、Aghil和昆仑山北坡,冰碛物也低达1900m。对冰漂砾的放射性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南部和中部古冰体厚度至  相似文献   
106.
107.
根据1959年和2009年在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北坡绒布冰川获得的冰川消融数据, 分析了该冰川消融速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1) 在珠峰绒布冰川表碛覆盖区, 表碛厚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 不同厚度表碛下的冰川消融速率差别较大; 当表碛厚度>8.5 cm时, 消融速率随表碛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促进冰川消融的表碛厚度阈值大于5 cm. 3) 从冰川消融速率的空间分布看, 绒布冰川大部分区域的消融速率<20 mm·d-1, 最大消融速率出现在海拔5 400~5 450 m处. 4) 绒布冰川消融速率受表碛厚度和气温综合影响, 低海拔处表碛太厚, 高海拔处气温较低, 冰川消融在上述两海拔处均受抑制, 冰川消融速率较小; 在中海拔处, 表碛相对较薄, 气温相对较高, 冰川消融速率最大; 冰川日均消融速率与日均正积温正相关. 5) 喜马拉雅山南坡冰川消融速率大于北坡冰川消融速率.  相似文献   
108.
Glacier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and covers in alpine regions and especially sensitiv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Remote sensing has proved to be the best method of investigating the extent of glacial variations in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Using Landsat thematic mapping (TM) and multi-spectral-scanner (MSS) images from Mt. Qomolangma (Everest) National Nature Preserve (QNNP), central high Himalayas for 1976, 1988 and 2006, we derived glacial extent for these three periods. A combination of object-oriented image interpretation methods, expert knowledge rules and field surveys were employed.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glacial area in 2006 was 2710.17 ± 0.011 km2 (about 7.41% of the whole study area), and located mainly to the south and between 4700 m to 6800 m above sea level; (2) from 1976 to 2006, glaciers reduced by 501.91 ± 0.035 km2 and glacial lakes expanded by 36.88 ± 0.035 km2; the rate of glacier retreat was higher in sub-basins on the southern slopes (16.79%) of the Himalayas than on the northern slopes (14.40%); most glaciers retreated, and mainly occurred at an elevation of 4700–6400 m, and the estimated upper limit of the retreat zone is between 6600 m and 6700 m; (3)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and decrease in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tudy period are the key factors driving retreat.  相似文献   
109.
近30年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利用1976、1988和2006年的3期陆地卫星遥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解译方法并结合专家知识分类规则自动提取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珠峰保护区)3个时期的冰川信息,并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图谱的方法对冰川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及其原因与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2006年珠峰保护区内冰川面积为2710.17±0.011km2,为研究区总面积的7.41%,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海拔4700~6800m的高山区;(2)1976-2006年,珠峰保护区冰川持续退缩明显,总面积减少501.91±0.035km2,冰湖扩张迅速(净增加36.88±0.035km2);研究区南坡子流域冰川退缩率(16.79%)高于北坡子流域(14.40%);珠峰保护区冰川以退缩为主,退缩冰川主要分布于海拔4700~6400m,退缩区上限海拔为6600~6700m;(3)1976年以来,气温显著上升和降水减少是冰川退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0.
“喜马拉雅山区域的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喜马拉雅山区域的地震”,班那吉著.1957年3月印度科学促进会出版.共64页,价3卢比.本书刊印了班那吉教授在1953年所做的三个演讲:(1)造山运动所产生的应变;喜马拉雅山的重量对于地壳的影响;(2)喜马拉雅山区域的地震;浅震源和深震源;过去的地震和它们的分布、频率及能量;(3)喜马拉雅山区域的地震来源;将来发生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