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265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78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6 毫秒
61.
甘肃中部雨养农业区土壤水分预测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推荐的计算农田蒸散量的彭曼-蒙蒂斯公式(FAO-PM),选取甘肃中部雨养农业区定西1980~1995年的常规气象资料和1990~1995年固定地段0~100cm的土壤湿度资料,对水平衡和Y.M安格斯坦土壤水分预测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后者适宜于本地区的土壤水分预测,并分析了误差原因  相似文献   
62.
广武新灌区春小麦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武新灌区春小麦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季节变化和时空变化的研究,将广武新灌区0~100cm土层划分为活跃层、贮水层、阻隔层和无效水分层,为寻找新灌区节水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渭南市蒲城、白水、韩城、华阴4站人工与GStar I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观测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多项式拟合,结果显示:自动观测土壤水分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显著相关,拟合方程标定效果优于D值标定效果,方程标定后数据准确率提高,可满足干旱监测和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64.
<正>洛川国家基准站使用Gstar-Ⅰ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该仪器运行以来,不但提高了观测数据的时空密度,而且很大程度减轻了观测员的劳动量。Gstar-Ⅰ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传感器安装在室外,通过4芯电缆使用RS485通讯模块与室内采集器和专用控制计算机连接。但是由于其传感器安装在室外,传输电缆较长,设备难免发生故障。本文以洛川国家基准站Gstar-Ⅰ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一次故障排除为例,阐述排除这类故  相似文献   
65.
含砾石土壤降雨入渗过程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多重相互作用连续体(MINC)组件,对含砾石土壤降雨入渗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以期深入理解含砾石土壤中的水土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砾石的存在能够导致土壤水分饱和度增加,使得土壤总入渗量以及降雨入渗深度降低.含砾石土壤中存在一个陡的湿润锋面,在湿润锋面上土壤水分饱和度急剧下降.MINC组件可以很好地模拟含砾石土壤降雨入渗过程,其对含砾石土壤湿润锋和土壤含水率变化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降雨期间土壤水分饱和度沿土壤剖面的变化可用来解释含砾石土壤降雨入渗深度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6.
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30%、60%和93%三种覆盖度下,多年冻土活动层的土壤水分随季节变化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水分分布对植被覆盖变化响应强烈.年内不同时期,植被覆盖度为65%和30%的土壤表层20cm深度内水分含量及分布相似,每次降水后30%覆盖度土壤水分的变率略大于65%覆盖度的;而93%覆盖度土壤水分在年内解冻开始到冻结前均小于前两种覆盖类型;植被覆盖度越小,土壤冻结和融化响应时间越早,响应历时也越短;浅层土壤冻结和融化对植被覆盖度的响应程度较强,接近深层土壤冻结和融化对植被覆盖度的响应程度降低.覆盖度为30%和65%土壤水分在整个冻结过程的减少幅度比93%覆盖度土壤大10%~26%,而融化期水分增加幅度更大为1.5%~80%;土壤冻融的相变水量对植被覆盖度变化响应明显,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壤冻结和融化相变水量增大.由于受植被蒸腾与地表蒸散发和土壤温度梯度的影响,融化期土壤剖面的水分重新分配,总体上呈现水分向剖面上部和底部迁移,剖面中部60~80cm深度左右的土壤出现"干层".  相似文献   
67.
为了探讨柠条群落及环境因子与土壤水分动态响应关系,选择半干旱黄土区流域尺度不同地形条件下成熟柠条林作为观测样地,于2009-2011年生长季节(5月上旬至10月下旬),每15 d1次,对0~220 cm剖面土壤水分进行了连续测定,2010年8月测定了0~600 cm土壤水分,2011年9月调查了柠条林群落结构特征。采用SPSS17.0软件的Duncan进行多重比较、EXCEL软件进行分析作图,对各样地剖面土壤水分差异、不同年度生长季节变异、干燥化程度以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浅层土壤水分含量为北坡东坡南坡,下坡位高于上坡位,坡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低。由表层至深层,地形因子影响土壤水分作用逐渐减弱,植被因子影响土壤水分作用逐渐增强。在一定区域,柠条群落盖度和高度与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人工柠条林加重了入渗层以下的土壤干燥化程度,而且连续干旱会造成入渗层范围的临时性土壤干层,而永久性干层是柠条发育至成熟阶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一直存在的一种现象。研究结论将对进一步从多尺度(年际和季节的时间尺度、水平和垂直的空间尺度)、多因子(气候、土壤、植被、微地形等)综合研究半干旱黄土区人工植被群落及其土壤水分环境动态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8.
In this paper, a coupled model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responses of soil moisture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of vegetation (NPP) to increasing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The analysis uses three experiments simulated by the second-generation Earth System Model (CanESM2) of the Canadian Centre for Climate Modelling and Analysis (CCCma), which are part of the phase 5 of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CMIP5). The authors focus on the magnitude and evolution of responses in soil moisture and NPP using simulations modeled by CanESM, in which the individual effects of increasing CO2 concentr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and their combined effect are separately accounted for. When considering only the single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the soil moisture and NPP have a linear trend of 0.03 kg m^-2 yr^-1 and-0.14 gC m^- 2 yr^-2, respec- tively. However, such a reduction in the global NPP results from the decrease of NPP at lower latitudes and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although increased NPP has been shown in high northern latitudes. The largest negative trend is located in the Amazon basin at -1.79 gC m^-2 yr^-2. For the individual effect of increasing CO2 concentration, both soil moisture and NPP show increases, with an elevated linear trend of 0.02 kg m^-2 yr^-1 and 0.84 gC m^-2 yr^-2, respectively. Most regions show an increasing NPP, except Alaska. Fo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increasing atmospheric CO2 and climate change, the increased soil moisture and NPP exhibit a linear trend of 0.04 kg m^2 yr^-1 and 0.83 gC m^2 yr^-2 at a global scale. In the Amazon basin, the higher reduction in soil moisture is illustrated by the model, with a linear trend of-0.39 kg m^-2 yr^-1, for the combined effect. Such a change in soil moisture is caused by a weakened Walker circulation simulated by this coupled model,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effect of increasing CO2 concentration (experiment M2), and a consequence of the reduction in NPP is also shown in this area, with a linear trend of-  相似文献   
69.
柽柳对盐碱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柽柳是一种盐生植物,具有很强的耐盐、抗旱、耐淹的生物学特征,广泛分布在内陆盐碱地和我国北方滨海湿地、滩涂,有"南有红树,北有柽柳"之说。柽柳是典型泌盐盐生植物,在盐碱地(含滨海湿地)种植形成柽柳林,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其物质生产、能量转换、气候与水分调节、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育、防风固沙/护堤等生态与环境功能[1-2],而且也是生物改良盐渍土的一种有效措施。种植柽  相似文献   
70.
不同土壤水分对向日葵光合光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食用向日葵为试验材料,大田试验采取人为控制土壤水分在胁迫、适宜和过湿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40%~54.9%,55%~69.9%和70%~90%) 条件下,研究了向日葵3个生育期 (二对真叶—花序形成期、花序形成—开花期、开花—成熟期) 的光合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光强条件下,各生育期净光合速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而增加,同等的光合有效辐射下净光合速率也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依次降低,尤其是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大愈加明显。土壤湿度对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的影响并不是同步的,最大净光合速率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大,而表观量子效率在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情况下出现最大值。不同的土壤水分含量对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影响不同,光饱和点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加,光补偿点却相反,表明水分胁迫使向日葵可利用光的范围缩小,而适宜水分则扩大了光的利用范围,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暗呼吸速率随着植物的生长进程逐渐降低,不同生育期的水分胁迫均导致暗呼吸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