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8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352篇
测绘学   350篇
大气科学   1485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51.
雷达回波在暴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统计分析表明:雷达回波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产生暴雨.北海天气雷达站从2006年起制作雷达责任区内的暴雨临近预报,在工作中发现,将回波强度作为预报指标结合线性外推法作暴雨临近预报可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52.
利用雷达回波资料作临近预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新一代雷达存在静锥区,静锥区内没有雷达探测数据,要通过调用邻近雷达站的低仰角资料来弥补;正确理解平面位置显示(PPI)是准确地进行回波分析的基础;地球曲率会影响天气雷达的探测,雷达波束在前进方向上随着距离增加距地面高度逐渐增加;地物杂波对雷达低仰角的产品会造成影响;使用线性外推作临近预报只有在一定的短时间内才可获得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3.
探地雷达空气回波特点及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整个空间中传播,不可避免存在空气中回波.空气中回波可分为三种:直达波、系统振铃及反射回波.其中,直达波由于集中在探地雷达记录最初的很小时间段,对识别地下介质反射影响不大;系统振铃和地表反射体的回波是探地雷达探地工作的主要干扰.空气中反射体的反射回波时距曲线,一般有二种形式:双曲线型和线型.可以通过计算介质中电磁波的波速,来识别反射回波是空气中反射体形成的,还是地下介质反射形成的.  相似文献   
954.
天山北侧成灾雹云移动路径及预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昀  谢向阳  马禹  王式功 《干旱区地理》2017,40(6):1152-1164
利用2005-2014年5~8月天山北侧气象台站观测记录、人工防雹作业点记录、灾害调查等资料,克拉玛依探空站08:00探空资料和克拉玛依、奎屯、石河子、五家渠四部雷达探测资料及其基数据反演产品,对冰雹的年分布、月分布及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出成灾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及移动路径,依据百分位数方法确定了成灾雹云的预报及雷达特征预警指标,并利用2015-2016年降雹及相应的雷达探测资料对预报预警指标进行了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955.
提出了一种利用一类支持向量机(OC-SVM)进行特定目标地物提取的改进最佳波段组合方法(MOIF)。以Landsat8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江苏省沿海滩涂光伏电站进行了提取试验,并利用人工解译的结果进行了精度评定。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波段组合方法能够有效提取特定的目标地物。  相似文献   
956.
利用青藏高原第三次科学实验的C波段双偏振雷达(C-POL)的观测资料、ERA-Interim 0.125°(纬度)×0.125°(经度)气象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探空资料,对2014年7月30日午后发生在西藏那曲地区的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诊断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冰雹强对流过程发生在有切变线伴随的高原低涡东移过程中,低涡尾部前倾的切变线为这次冰雹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水汽条件。2)强对流天气的水汽输送主要来自从孟加拉湾、印度及尼泊尔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水汽,强对流发生前水汽输送显著增加,低层水汽集中在400 hPa以下,有明显的辐合及垂直输送。3)那曲400 hPa以下为假相当位温随高度递减区,也是水平辐合及垂直上升运动的重合区,有明显的对流不稳定能量集聚及动力抬升条件。4)雷达回波图上可看到,此次强对流天气主要由局地新生的多个中γ尺度孤立对流单体造成,其移动路径与切变线前西南气流一致。大部分单体水平尺度不大,生命史短,但仍有部分单体强度大,生命史较长。局地气流辐合扰动会导致新的单体产生,单体的发生、发展及维持离不开低层气流辐合提供的动力条件。5)在距离高度显示图上表现出了弱单体雹云特征,雹云云顶伸展至16 km,高于夏季平原地区普遍对流云高度,但未突破对流层顶,0℃层远低于平原地区,为深厚强对流降水;强降水中心位于云团下部,即有降雹也有降水,降雹以霰粒为主;垂直方向存在强烈的入流和上升气流,悬挂回波出现在入流上升气流之上,中层辐合区的气流下沉区对应降雹区;中层辐合区与上层的高空辐散区配合导致对流风暴的垂直增长和强烈发展。  相似文献   
957.
958.
通过分析0312号台风"科罗旺"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和地面资料,应用"热带气旋强度综合判据表"的办法,确定该台风的强度,并分析其大风分布的特点.为将来雷达探测台风业务,分析回波资料积累一些经验和方法,从而能更好的利用雷达回波应用于台风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959.
偏振雷达观测强对流雹暴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偏振雷达原理,用C波段双线偏振天气雷达观测得到4例强对流雹暴演变过程的水平反射率ZH(dBZ)和差分反射率ZDR(dB)垂直剖面RHI定量回波资料,分析了这些雹云不同演变阶段的回波参量和偏振特性的关系,说明ZH、ZDR双参量对判别降雹有着明显优势,用雨滴谱的ZH-ZDR分布边界关系对这些雹云回波进行判别降雹分析,给出我国用偏振雷达观测和识别冰雹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60.
非连续分布面状地理现象的图形自动概括方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齐清文  刘岳 《地理研究》1996,15(1):1-10
本文首先阐述了图斑概括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即正确处理几何精确性与地理真实性、清晰性和详细性两对矛盾,继而提出了自动化制图综合的设计策略。然后探讨了非连续分布面状地理现象(即图斑)的自动取舍、化简、夸大和移位、以及合并等算法,介绍了上述算法的实现方法,并给出几种地物图形自动概括的应用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