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华北及莎车膜下条播冬小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前及冬季膜内温度提高,土壤墒情较好,冬季麦苗不停止生长,各发育期提前,越冬成活率高,穗分化和灌浆期延长,亩穗数、穗粒数多,千粒重大,亩增产百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72.
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 rostratum组培苗为试材,以蛭石、泥炭、蛭石泥炭1∶1混合为移栽基质,统计其移栽成活率、植株叶片数量和叶片宽度,分析不同基质对组培苗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基质中,蛭石泥炭1∶1混合为移栽基质效果最佳,其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为98.33%;其次是泥炭,达96.67%;蛭石最低,为78.33%。3种基质中的组培苗生长势不一,其中与蛭石基质相比,泥炭基质和蛭石泥炭1∶1混合基质中的植株叶片数量多,叶片较宽,根系较发达。  相似文献   
73.
兰念军 《高原气象》1990,9(2):213-219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初步肯定了全生育期地膜覆盖对水地春小麦的节水增产效果。初步看出其节水增产的机理为:地膜覆盖的增(地)温和保墒作用,增加了春小麦幼苗期的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发育;并使出苗提早,促进延长了穗分化,起到增粒作用;同时使千粒重也有所增加,从而达到增产;由于保墒作用及头水的推迟,减少了灌溉定额和灌溉次数及耗水量,因此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通过对两年试验所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计算机选优,得出了节水、节种、增产的优化栽培措施组合为:头水叶龄4~4.5叶,二水时期为开花,全生育期灌水2次,灌溉定额155~200方/亩,播种23~32万粒/亩,施氮10公斤左右,氮磷比1∶0.5~0.7,但对地膜复盖技术还需继续研究,继续提高其经济效益,同时上列措施组合尚待进一步完善和经生产验证。  相似文献   
74.
新垦沙地地膜花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施来成 《中国沙漠》1994,14(1):83-85
在新垦沙地采用了地膜花生栽培技术,并辅以“集中施肥技术”,收获了388.4kg/亩荚果,比一般栽培增产120.8%。表明地膜花生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充分接受光能及抑制田间杂草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75.
烤烟不同移栽期的生育期气象条件和产量品质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增强烤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提高烤烟经济效益与品质,以K346品种为材料,于2001年在弥勒县虹溪镇烟叶基地开展移栽试验,研究不同移栽期下的烤烟气象条件、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以及烟叶化学成分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得出适宜的移栽期。结果表明:与4月20、30日和5月10日移栽相比,5月20日和5月30日移栽的温度及降水并不存在劣势,但光照与大田期≥10℃活动积温的劣势较明显;4月20日和5月10日移栽的气象条件有利于烟叶生长,而5月30日移栽的气象条件不利于烟叶生长,4月20日至5月10日移栽的气象条件与国内外优质烟区具有很高的相似性,5月20日和5月30日移栽期与国内外优质烟区气候相似程度小于4月20日至5月10日移栽期。适当提前移栽,可增加叶面积指数、株高、茎围和节距;随着移栽时间的推迟,烟叶产量、中上等烟比例和产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烟叶的产量、中上等烟比例、产值综合指标以移栽期为4月30日和5月10日较好。移栽期为4月30日和5月10日的烟叶化学指标总体表现适宜,化学成分协调。弥勒县虹溪镇或气象条件与之类似的烟区在4月30日到5月10日移栽,可以改善烤烟气象条件,易取得优质适产。  相似文献   
76.
随着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增塑剂在塑料大棚、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农业土壤中已普遍存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污染问题。针对我国中西部岩溶高原区农业土壤中存在的DEHP环境问题,本文选取云南岩溶高原区的红壤及烟草地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模拟覆膜土壤环境,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检测农膜、土壤介质中DEHP含量,定量研究了地膜中DEHP的释放及其在覆膜土壤中的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覆盖于原状土壤上的地膜,其DEHP释放量最大,均值为13.57mg/kg;覆盖于加生物抑制剂土壤上的地膜,其DEHP释放量略高于未覆土壤地膜,前者DEHP平均值为10.83mg/kg,后者为10.77mg/kg;地膜中DEHP的释放表现为缓慢释放和集中陡升两个释放段,总体释放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两组覆膜土壤中DEHP的检出浓度范围分别为0.17~3.74mg/kg(原状土)、0.34~4.29mg/kg(加生物抑制剂土壤),在国内外覆膜农田土壤PAEs类化合物检出浓度范围内;土壤中DEHP含量具有随时间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DEHP主要来自于地膜中DEHP的释放。研究认为在短周期内岩溶高原红壤不会出现DEHP的累积,合理安排农作物的覆膜种植可有效削减土壤的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77.
魏守忠  王东亮 《地下水》1999,21(4):169-174
本文通过地中仪对不同地下水埋深种植地膜棉的藻水均衡试验,得出在棉花生长期内,得出在棉花生长期内,其灌溉渗量及棉花利用地下水量的变化特征。在水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灌溉水的消耗主要为棉田蒸腾和深层渗漏。从节水灌溉出发,以试验中充分供水条件下的棉花为模型,建立棉花日耗水回归方程f(t),并依据棉花根系利用土壤水的能力,确定最佳灌溉湿润深度,通过对回归方程积分计算,制订出棉花同时期的灌水定额。  相似文献   
78.
白刺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白刺(Nitraria)离体腋芽分化、生根,增殖继代,试管苗移栽等技术。分析唐古特白刺(N.tangutorum)和大果白刺(N.ropouskii)的种间培养差异和液体生根试验.结果表明:白刺离体茎段腋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BA2.0ppm+IBA0.6ppm",再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ppm",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唐古特白刺与大果白刺在分化与生根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当分化率最高,生根率最大时,大果白刺所需IBA浓度均略高,液体生根培养液以"(1/2)Ms+IBA0.6PPm"为最好。  相似文献   
79.
移栽胁迫对3种湿地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植物的移栽是人工湿地修复的主要组成部分,移栽期间,植物从起苗、运输到栽植时间的长短等都直接影响到湿地植物移栽后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以南四湖人工湿地中芦竹(Arundo donax)、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香蒲(Typha latifoli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移栽胁迫在起苗后24h内对3种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起苗后,芦苇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速率最小,芦竹的叶绿素含量下降最快;叶绿素荧光方面,芦竹光合系统Ⅱ(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和潜在最大光合能力(Y)最大,光保护能力(NPQ)也最强;香蒲的实际光合效率(Φ_(PSⅡ))最大;3种湿地植物的光化学淬灭(qP)、光保护能力和实际光合效率在5h左右即降至最低,而潜在最大光合能力下降至22h后达到稳定的较低值;芦苇的Φ_(PSⅡ)、Y、qP、NPQ和香蒲的Φ_(PSⅡ)、qP均与叶绿素含量的减少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以上结果表明,移栽胁迫对3种湿地植物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且影响程度为芦苇香蒲芦竹,起苗后栽植时间分别不宜超过4-6h、6-8h和14-16h,以保证移栽后的植物成活率和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0.
利用宁夏扬黄新灌区地膜玉米试验地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地膜玉米的水量平衡进行了动态分析,并运用FAO-PM方程计算分析了该地区地膜玉米生育期间的蒸散量及地膜玉米的耗水规律,由此对该地区地膜玉米的灌溉制度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膜玉米生育期内的耗水量除受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外,主要依赖于灌溉量的大小,要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全生育期一般需灌水5-6次,灌水量在3450-3900m3/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