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3篇
  免费   2015篇
  国内免费   2549篇
测绘学   2007篇
大气科学   3096篇
地球物理   1649篇
地质学   5192篇
海洋学   856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862篇
自然地理   1216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434篇
  2022年   528篇
  2021年   540篇
  2020年   409篇
  2019年   518篇
  2018年   430篇
  2017年   403篇
  2016年   433篇
  2015年   493篇
  2014年   815篇
  2013年   581篇
  2012年   720篇
  2011年   643篇
  2010年   631篇
  2009年   656篇
  2008年   644篇
  2007年   622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530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439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403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313篇
  1998年   282篇
  1997年   264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7篇
  1954年   5篇
  1936年   3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61.
通过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及其与粗碎屑沉积建造和地层不整合关系的综合分析,提供了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事件的年代学约束及其沉积响应特点。印支期构造事件主要发生在230~190Ma,包含215Ma和195Ma两个峰值年龄,在盆地西南缘发育晚三叠世粗碎屑类磨拉石建造及其与上覆地层的平行不整合。燕山期构造事件主要发生在燕山中晚期的150~85Ma,包含145Ma、120Ma和95Ma等3个峰值年龄,在盆地西南缘发育燕山中期的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的粗碎屑类磨拉石建造及其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喜山期构造事件主要表现为盆地区域的多旋回构造隆升,至少包含55Ma、25Ma和5Ma等3个幕次的峰值年龄事件。其中,锆石和磷灰石叠合分布的峰值年龄(145Ma)和其相关的角度不整合、逆冲推覆和区域岩浆活动等,共同指示了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的一次关键构造变革事件。  相似文献   
962.
广东省地面塌陷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的地面塌陷主要有自然塌陷及人为塌陷等2种类型。其中人为塌陷包括抽排水塌陷及采空区塌陷。地面塌陷的平面形态多呈圆形、椭圆形、长条形和不规则形等;剖面形态大致可分为竖井状、蝶状、漏斗状及坛状等。从区域上看,地面塌陷的分布特征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下水作用特征、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的控制。探讨了广东省地面塌陷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63.
中岭矿井煤层瓦斯赋存特征及煤层掘进中的消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煤田地质勘探资料,分析了中岭矿井煤层瓦斯赋存特征,总结了巷旁夹抽技术的实践应用,提出巷旁夹抽技术作为无烟煤掘进中的消突措施,就是利用巷道两帮的卸压条带,在巷道两帮交替布置迈步钻场,向前方施工长钻孔抽采瓦斯,以达到消除突出危险、保证工作面掘进进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4.
东亚大陆边缘的构造格架及其中-新生代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燕山运动在亚洲大陆雏形东缘形成2条北东向的剪切带:郯庐断裂带和长乐-南澳-中央构造线断裂带,晚侏罗世—古近纪早期沿之发生地体/地块的拼贴。系统叙述了各移置地体/地块的主要岩石记录和拼贴时代,据起源分为3类:异地的(包括源自冈瓦纳的和源自盘古大洋的)、半异地的和准原地的;据拼贴位置分为2组:拼贴后基本位于原地的(日本海张开以前) 和发生过向北东错移的。新生代内东亚大陆边缘发生解体,可以台湾岛以北的菲律宾海盆断裂为界将东亚大陆边缘弧分为2段,北段仍处于剪切-拉张中,南段已进入剪切挤压-造山阶段。强调该地区中—新生代演化经历了2个里丁旋回, 形成早白垩世的北东向和新近纪的北东东向2期新生构造。  相似文献   
965.
针对小尺度的各态历经假设的失效,研究了小尺度上多孔介质特性参数统计特征。利用基于K-L(Karhunen-Loeve)展开和混沌展开的谱模型,分析了尺度大小对地下水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尺度大小导致了特征值系列和特征函数系列的变化,尺度的变化对水头、含水量、流速影响程度不同;水头和流速方差与尺度相关,尺度越大,水头和流速方差越大;研究尺度的变化对水头、含水量、流速均值产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66.
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沉积体系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哈盆地是新疆3大含油气盆地之一,是我国目前已知的,唯一由侏罗系煤成烃形成大规模油气聚积的盆地。为了正确认识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的沉积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本文通过详细的露头剖面观察和钻井岩心、测井分析,对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的沉积相进行了重新认识,结果发现,其沉积相类型除了已被普遍认识的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冲积扇—扇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以外,还存在典型的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在沉积相纵向演化和横向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从八道湾组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向上至西山窑组和三间房组演化为以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至顶部七克台组则发育以滨浅湖沉积体系为主,纵向上构成一个明显的基准面上升的退积序列;南北坡沉积体系的构成具有较大差异,南坡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为特征,北坡则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为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吐鲁番坳陷中—下侏罗统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967.
郴州华塘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郴州华塘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的影响因素是采矿方法、煤层特征(厚度、产状和埋深)、顶板岩石力学性质、地表水和地下水综合作用的结果.采矿方法的改进和煤柱的留设与保护是防治塌陷的主要措施,监测工作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68.
王约  王训练 《古地理学报》2007,9(4):407-418
以原地埋藏为主的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生活环境为远离古陆、盐分正常、透光性良好和含氧量充分的热带海洋; 沉积环境为波浪基准面与风暴基准面之间、软性泥质基底、水体相对平静的正常浅海,深度在100 m以内,可能为一系列岛屿所组成的海湾边缘相。依据生物的主要生活和活动空间,可将凯里生物群分为水体上层群落、水体下层群落、底栖表生群落和底栖内生群落。这些生物群落依赖食物链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结成一个整体,其群落特征随海平面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热带频繁的风暴流或洋流等为生活于海湾边缘的凯里生物群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和矿物质,同时由此产生的快速沉积事件是生物遗体得以较为完整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69.
西藏羌南坳陷中侏罗统夏里组硅化木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建清  杨平  陈文斌  陈文西  付修根 《地质通报》2007,26(12):1692-1696
首次在羌南地区的地层中发现了硅化木化石,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将地层定为中侏罗统夏里组,硅化木初步定为南洋杉。同时,孢粉组合的特征反映出该区中侏罗世具干旱古气候特点。结合前人晚三叠世硅化木的发现,对羌塘盆地的性质及演化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70.
2007年10月5日凌晨3时,正在进行暗挖施工的如意坊一工地,突然有股巨大不明涌水涌出,致命名地表塌隐,呈一个深约5~6m面积约300m^2的大坑,一座面积80m^2的餐厅当场被埋进了泥水当中。幸好未造成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