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长江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几个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目前长江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中在地质测绘、勘探布置、试验方法和成果整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笔者的认识和对有关规程、规范的理解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2.
《防汛与抗旱》2003,(2):60-61
  相似文献   
103.
104.
利用线热源法研究堤防集中渗漏通道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从地下水温度场的分布情况来研究堤防的集中渗漏通道,分析了钻孔中地下水温度分布规律,将地晨中集中渗漏通道看作线热源,建立线热源法模型,具体以江都高水河船厂段的渗漏研究为例,证实了集中渗漏通道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105.
长江中下游的主要防洪工程是长江干堤 ,长江堤防线路长、工程浩大、堤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涉及大量的已有地质数据和资料。今后在整治加固堤防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 ,还需随时进行数据的收集、存储、检索、分析、统计和维护 ,随时调用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编制报告和图件 ;在防汛期间可以针对堤防险工险段的险情 ,随时查询和调用有关的资料、数据或者图件 ,提供采取抢险措施决策的地质依据。这既提高了地质数据的利用价值和利用率 ,又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共享性。因此 ,建立合理的长江堤防工程地质信息处理模型及其成熟的技术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6.
107.
1 INTRODUCTION In alluvial streams bed scour often occurs if the sediment load is less than the transport capacity of the flow. Two types of scour are identified, namely local scour and channel bed scour. Channel bed scour can be further classified accord…  相似文献   
108.
洞庭湖区堤防垂直防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谷怀  罗玉龙  彭华 《岩土力学》2008,29(8):2287-2291
根据洞庭湖区堤防工程地质、地形特性,建立了多元结构堤基垂直防渗概化模型,并按照优化思想,采用渗流有限元法,对垂直防渗墙在砂卵石、相对不透水堤基中的贯入深度和堤内最大渗透坡降的位置、大小的关系做了系统地分析研 究。再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全面地评价了两种型式防渗墙的防渗效果,提出了临界最优贯入深度的概念。最后,将有限元法应用到大东口电排高喷防渗墙工程中,实际工程的安全运营表明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9.
1 INTRODUCTION Among the world's rivers, the Yangtze River ranks third in length, fifth in average water discharge at its mouth, and fourth in suspended sediment discharge (Shen et al., 1983). The huge suspended load has created a bar system with heights greater than 10 m below sea level extending over 40 km along each waterway in the Yangtze Estuary (Milliman et al.,1985). Natural evolution of the sand bars has been studied by many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Prichard, 1967; Ludwig and …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