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9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通过二维、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与构造解析,明确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发育多条北东向、北东东向走滑断裂带,在平面和剖面上识别出了6种走滑断裂活动的标志。研究表明,塔中北坡走滑断裂在剖面上呈直立断层、花状构造,北东向走滑断裂下部表现为明显挤压隆升,而上部则表现为继承性张扭负花状构造,具有"下拱上掉"的特征,表明了断裂的多期走滑活动。总体上可划分为中奥陶世末—志留纪压扭走滑断层、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张扭走滑断层和晚二叠世末逆冲断层三期,它们在空间上相互叠置。研究认为走滑断裂的变形强度控制了奥陶系裂缝及缝洞型储层发育范围,走滑断裂的分段性对优质缝洞型储层发育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提出了在变形强度大的裂缝发育区、走滑断裂拉张部位的断洼区,以及受后期张扭走滑断裂叠加改造的断槽部位的串珠状地震反射异常体发育区,是下步寻找天然气规模储量的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62.
利用钍/钾比分析技术,结合岩心与常规测井资料,可识别并划分对比塔中上奥陶统台缘带碳酸盐岩高频层序.分析表明,奥陶系碳酸盐岩呈明显米级旋回变化,在60 m井段识别出20个短周期旋回、4个长周期旋回,单个旋回厚度2~4 m.高频层序与礁滩体沉积旋回具很好对应关系,可用于沉积旋回精细划分与对比.礁滩体储层呈多旋回米级变化,长周期旋回顶部与优质储层对应非常好.高频层序与储层对比分析表明,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海平面向上变浅的米级旋回中,井间对比分析也呈相同特点.钻井分析表明,在3个海平面变浅的长周期旋回顶面均是优质储层发育段,3期长周期旋回的海平面下降期暴露面形成3套优质储层发育段.结果表明,高频层序与优质储层发育关系密切,准同生期溶蚀作用主要发育在相对海平面下降的米级旋回暴露期礁滩体中.  相似文献   
163.
164.
针对在塔中地区Zh1井5 000m以下奥陶系鹰山组钻遇的一套白云岩岩溶储层厚度小(≤ 7m )、波阻抗差小(≤ 717kg /( m2· s) )、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首先从地震正演模拟出发,模拟了在实钻井条件下以及当岩溶储层孔缝洞内充填物性质发生变化时的地震波场响应。结果显示这套岩溶储层在叠加剖面上绕射波比较发育,在叠后深度偏移剖面上呈现出峰- 谷- 峰似串珠状的反射特征,且随着充填物性质或流体含量的增多,其串珠状反射强度明显增强。据此,利用研究区的三维叠后时间偏移资料,采取有针对性的地震预测方法和技术,提取出引起岩溶储层发育的不同地质场源的地震特征信息,如反映地震波场能量大小的振幅属性,反映速度、密度变化的波阻抗信息,古裂缝分布场信息和古地貌信息等,共同对这套岩溶储层的优势发育区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岩溶储层的优势发育区主要分布在三维区域的中西部,并且在发育区内地震剖面的显示特征与地震正演模拟结果相一致,从而证实了预测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5.
塔里木盆地沙尘气溶胶对短波辐射的影响——以塔中为例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陈霞  魏文寿  刘明哲 《中国沙漠》2008,28(5):920-926
利用2006年8—9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的80 m铁塔上,距地1.5 m的KIPP & ZONEN自动辐射仪获取的监测资料,根据沙尘暴资料中PM10的小时浓度变化,参照TSP的变化趋势和塔中地面气象站的能见度和风速,将天气划分为晴空、浮尘和扬沙、沙尘暴三种类型,并分别选取其代表性天气,分析以塔中为代表的沙漠腹地,沙尘气溶胶浓度的变化对短波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尘气溶胶减弱到达地面的总的太阳辐射,在大气总的透过率上表现为晴空是沙尘暴的2.04倍;直接辐射表现在大气透明系数的变化与沙尘暴、浮尘PM10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4,-0.771;沙尘气溶胶改变散射辐射波形,由遁形平顶型改为倒“V”型,增加散射日总量,沙尘暴是晴空的1.68倍,浮尘是晴空的2.12倍。  相似文献   
166.
塔中隆起油气藏模式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中隆起是一个长期稳定的继承性古隆起。中一晚泥盆世的构造运动使其中东部和中央断垒带整体抬升,奥陶系一泥盆系遭受严重剥蚀,下奥陶统长期出露并形成较好的碳酸盐岩潜山储层。此后,隆起基本定型.上泥盆统和石炭系覆盖使不整合面以下的构造(如古喀斯特风化壳)具备了顶封条件而成为有效圈闭。  相似文献   
167.
塔中地区油气运聚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塔中地区主要受塔中Ⅰ号、Ⅱ号及Ⅲ号三条大断层控制,形成巨型复式背斜,隆起高部位地层遭受了强烈的风化剥蚀。背斜之上,断裂和局部构造发育。可划分出两个主要成藏期:第1成藏期为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成熟生烃运移期,生排烃高峰为志留纪;第Ⅱ成藏期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在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成熟生烃运聚。第1成藏期形成的油藏有两个特征;在塔中Ⅰ号断裂带、北部斜坡带油气注入奥陶系及志留系圈闭中,形成原生油气藏Ⅰ构造高部位(如中央断垒带)的油气藏在后期构造运动中遭受破坏。第Ⅱ成藏期形成的油藏可分为两类:对早期油藏的再次充注;聚集形成新油藏。塔中地区的油气运移通道主要有断裂和不整合面,油气的分布也主要受断裂和不整合面所控制。塔中Ⅰ号构造带和北部斜坡带是较为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68.
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灰泥丘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灰泥丘是在古老碳酸盐岩台地逐渐沉没过程中生长发育的。横向上,它向台地高部位层层爬坡,纵向上,为多旋回叠丘。建造灰泥砂丘的生物主要是菌藻类-奥特藻及其相近的属,尚有珊瑚、苔藓虫、层孔虫、海绵等。其岩石类型主要是泥晶凝块格架岩、泥晶凝块障积格架岩、泥晶藻凝块粘结岩。其沉积相可分为丘中心、丘前和丘间三个相带。灰泥丘的演化受控于海进速率同灰泥丘的增长速率及海水深度与浊度。  相似文献   
169.
塔中隆起原油特征与成因类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油气性质多样、分布与成因复杂, 为揭示油气的特征与成因, 对塔中及外围104个原油样品进行了精细地球化学研究.依据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生物标志物分析, 将塔中原油分为4种类型: (1) 寒武系成因原油, 具有较重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29.6‰~-29.1‰)、甲藻甾烷较发育及C27、C28、C29规则甾烷呈反“L”型或线型分布等特征; (2) 中、上奥陶统成因原油, 具有较轻的正构烷烃单体烃同位素(-34‰~-35.6‰)、甲藻甾烷等不太发育与C27、C28、C29规则甾烷呈“V”型分布等特征; (3) 富含含硫芳烃-二苯并噻吩原油, 主要分布于塔中4井区; (4) 混源油, 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界于Ⅰ、Ⅱ类原油之间, 是塔中最为主要的原油类型.油-油对比与油气性质分析表明, 塔中地区至少有两套主力烃源岩供烃.塔中部分原油生物标志物显示寒武系-下奥陶统成因特征, 而单体烃碳同位素却与中上奥陶统成因原油更为接近, 这种不同馏分的不一致现象系不同成因原油混源的结果, 反映单一应用生物标志物指标有其局限性.塔中油气性质具有分带、分块、分层特征, 反映叠合盆地多源、多期成藏、储层非均质性等多种特性.   相似文献   
170.
塔中围斜地区碎屑岩储层地震非线性综合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炳章 《矿物岩石》2006,26(3):114-120
针对塔中围斜区总体勘探程度较低、大埋深碎屑岩储层构造欠发育和储层内部的非均质特性,尝试将储层地震非线性综合预测技术首次应用于塔中围斜区碎屑岩储层预测,储层综合预测表明,卡1区东河砂岩和志留系下砂岩段储层的有效性指数值在0.7以上的层段为有利储层段,取得了新的进展和较好的应用效果,对该区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塔中围斜区储层预测和油气检测探索出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