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45篇
  免费   2516篇
  国内免费   3186篇
测绘学   3396篇
大气科学   2084篇
地球物理   2048篇
地质学   6487篇
海洋学   1796篇
天文学   135篇
综合类   1141篇
自然地理   1460篇
  2024年   195篇
  2023年   626篇
  2022年   807篇
  2021年   832篇
  2020年   580篇
  2019年   869篇
  2018年   656篇
  2017年   628篇
  2016年   638篇
  2015年   649篇
  2014年   979篇
  2013年   747篇
  2012年   923篇
  2011年   883篇
  2010年   791篇
  2009年   722篇
  2008年   745篇
  2007年   648篇
  2006年   586篇
  2005年   529篇
  2004年   464篇
  2003年   414篇
  2002年   375篇
  2001年   410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328篇
  1998年   339篇
  1997年   335篇
  1996年   272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6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 1 998年“大洋一号”调查船 DY95 - 8航次在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东、西两小区用多管取样器采集的沉积物样品 ,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组成、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东、西两小区共有 1 6个类群的小型底栖动物 ,其中线虫类占居显著优势 ,在东、西两小区各占总栖息密度的 71 %和 6 4 %,其次为猛水蚤类和蜱螨类。 (2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 3 2 .47ind/1 0 cm2 和 1 8.0 5 ind/1 0 cm2 ,东小区高于西小区。小区各站位间的栖息密度平面分布差异显著。 (3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栖息密度的垂直分布趋势明显 ,由表层向底层 ,栖息密度逐渐降低。 (4)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与底质沉积物、结核覆盖率和底层流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底质较硬、结核覆盖率较高以及底层流较强都不利于小型底栖动物的栖息。  相似文献   
92.
用毛细管法分离出冈村枝管藻成熟的多室孢子囊,并对中性游孢子的发育模式及温度、盐度、pH对其附着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中性游孢子正常发育模式如下:附着后,形成盘状体;而后在盘状体中间产生同化丝,大量同化丝产生后,基部细胞变形、聚集,形成假薄壁组织,直立藻丝形成;(2)中性游孢子附着及生长发育明显受温度、盐度和pH条件的影响。中性游孢子附着的适宜温度17--28℃、盐度为20~50、pH为5~10.4;直立藻丝形成的条件为温度17~26℃、盐度20~40、pH7~10。本研究为冈村枝管藻海上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针对海洋石油管线探测多波束剖面声纳的高速、大容量的实时信号处理任务,以及声纳系统进一步扩展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IP网络互连的、以并行DSP为处理节点的多波束剖面声纳系统.该系统应用于海底石油管线探测与定位,系统中的每个处理节点与数据采集转换部分采用TCP/IP网络连接,可以通过物理上添加一个或多个处理节点成倍的提高系统的信号处理能力,而在软件上无须大的改动.通过电联调与水槽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稳定性,该设计为高速水声阵列信号实时处理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4.
本文对用于模式分类、函数逼近、参数估计的多层感知器 (MLPs)给出 1个清晰的关于内部行为的解释。作者以单隐层的 MLP为例 ,论述了关于 MLP的内部行为的半线性分析理论。对受训的MLP,将隐层单元的输出分别定义为网络输出的正、负“内部分量”;定义内部分量的连接权重集为给定问题的“内部判别模式”;建立了 MLP和模糊集相结合的新模型 ;分析了 MLP的结构为 N- 2 - 1和N- H- 1 ,给出权重初始化的方法 ;提出了 1种从受训神经 -模糊模型 (NFMs)中提取知识的全新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大规模的火山大洋中脊系统绕地球延伸60 0 0 0 km长 ,几乎全部分布在世界大洋洋底。有的地方 ,大洋中脊火山的规模非常大 ,以致高出海面形成地球上最为壮观的岛屿。冰岛、亚速尔群岛及加拉帕戈斯等都属此类岛屿。因为它们是由深部地幔上升的异常热岩石在小区域内形成的 ,并散布在海底 ,所以称它们为“热点”。但是 ,热点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卫星海洋学、地震学、地球化学和地球动力学的最令人激动的进展表明了热点对全球大部分洋中脊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全球已经确认的热点大约有 44个。其中大多数都与洋中脊系统有关联 ,确…  相似文献   
96.
多金属结核,铁锰结壳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国家大洋专项“八·五”重点项目“深海地质研究”中一级专题“东太平洋海盆多金属结核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DY85-02-03-04)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多金属结核Sr、Pb、O、Si、C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铁锰结壳Sr、Pb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97.
关于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在南海中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位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许多学者对其成因模式和动力学机制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但往往只注重地壳浅部和侧向碰撞的研究,而忽视了深部的壳幔相互作用。从地形地貌、岩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岩相古地理学等地质事实出发,论述了南海存在着大规模的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单的以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为主的壳幔相互作用模型来模拟南海的形成演化过程,指出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是南海形成演化过程中深部的主要推动力,对南海的形成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克立格法在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量计算和资源评价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张富元 《海洋学报》1995,17(4):94-100
本文对太平洋CC区(Clarion-Clipperton Zone)两种主要的多金属结核矿区应用二维克立格法作了多金属结核资源量计算和资源评价,并与传统的算术平均法相比较.计算结果表明两种矿区的结核资源量和结核丰度、品位的变差函数存在较大差异,其中S型矿区干结核量和镍等量金属量分别比R型矿区的高约60%和30%;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核资源量只相差±5%,但克立格法具有插值更合理、精度高并能提供变量空间分布结构方面信息的优点;文中建立镍等量-吨位曲线、镍等量-面积曲线,利用这些曲线可灵活确定矿区镍等量边界指标及相应的资源量和矿区面积;文中还提出应把镍等量作为矿区资源评价中丰度与品位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相似文献   
99.
通过分析GeoAcoustics公司的GeoSwath相干多波束系统的二进制原始文件结构,使用VC 6.0设计出各传感器字段的数据结构,并编程实现相干多波束数据的提取和图形可视化。该技术方法对于GeoSwath系统多波束数据的提取和分析处理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本文研究了二层流体系统中波浪的衰减。上层为理想流体,下层为粘弹性Voigt体。导出了色散关系,计算了波浪衰减系数。对于粘性或弹性很大或很小的情况,导出了各种水深情况下近似的显式的衰减系数表示式。与精确的数值结果比较,近似程度很好。可供工程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