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82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492篇
海洋学   35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当前,在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矛盾十分突出的形势下,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两难”境地,即便是像国有大型企业这样的“皇帝女儿”也无法回避。作为一个有着五十年多历史的国有大型企业,巨化集团坚持科学发展观,突破瓶颈,破解难题,建立健全“亩产论英雄”的导向、约束、评判机制,将原先以“规模”、“增幅”论英雄转变为以“亩产效益”论英雄,倒逼企业走科学发展之路,引导企业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产出,使老企浴火重生,再创辉煌。巨化的经验,对我们,尤其是老企、国企如何转型升级、内部挖潜、走出资源困境、缓解环境压力,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2.
于2006、2007和2009年台州大陈岛猪腰屿资源增殖保护区建立前、后,对该保护区内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分析了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群落结构及增殖放流品种对保护区建立的生态响应.结果显示:保护区建立后,大型底栖生物的物种数、生物量和丰度均比建区前有明显提高;增殖放流黄口荔枝螺Thais lute...  相似文献   
993.
2009年4月对舟山海域13个站位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生态特征进行了调查,并结合2001—2008年浙江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料,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变化趋势及其生存环境现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84种,其中多毛类31种,甲壳类25种,软体动物12种,鱼类8种,腔肠动物4种,棘皮动物和其它类各2种。2009年春季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平均值为11.62g/m2,丰度平均值为208.5个/m2,生物多样性指数(H′)为1.64,丰度呈由近岸向外海递增的趋势。根据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排序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可划分为3个群落,分别为群落Ⅰ:双鳃内卷齿蚕-织纹螺-孔鰕虎鱼群;群落Ⅱ:色斑角吻沙蚕-脊尾白虾群落;群落Ⅲ:葛氏长臂虾-织纹螺群。通过丰度/生物量累积k-优势度曲线分析可知,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已受到中度程度的污染或扰动,群落结构不稳定。比较分析2001—2009年舟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生物量和丰度变化趋势可知,个体较小、生长周期较短的种类逐步成为舟山海域的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994.
锁儿头滑坡滑带土不同含水率大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锁儿头滑坡属特大型断层破碎带滑坡。该滑坡滑带土主要由强风化的中、上志留统千枚岩、板岩等构成,滑带土中粒径大于2 mm的颗粒含量约为30%,在滑带土颗粒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强度特征对滑坡体的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影 响。为此,利用室内大型直剪仪对不同含水率下锁儿头滑坡滑带土的剪切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干密度为1.7 g/cm3情况下,不同含水率滑带土试样的剪应力-应变关系均呈现出弱应变硬化特征,而且法向压力越大,应变硬化特征越明显;在剪应变ε为10%时,相同含水率下滑带土剪切模量G0.1随法向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同一法向压力下的剪切模量G0.1与含水率间呈负线性相关关系;利用邓肯-张双曲线模型对锁儿头滑坡滑带土不同含水率下大剪试验剪应力-应变关系进行数据拟合,拟合效果良好,但该模型不能反映土的应变软化性质。  相似文献   
995.
《地理教学》2008,(7):43-44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造价最高的科学实验,建造在瑞士与法国交界地带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于4月6日最后一天向公众开放。从4月7日起,对撞机将进入封闭阶段,科研人员将完成最后的准备工作,而宇宙大爆炸之谜也有望被这个“巨无霸”解开。  相似文献   
996.
《地理教学》2008,(12):43-44
历经10年建成的世界最大的强子对撞机,于9月10日在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成功启动,第一束质子流注入对撞机并实现贯通。大型强子对撞机由三个关键词组成:大型、强子和对撞机。“大型”是指尺寸,它的周长达27公里;“强子”是因为它加速质子或重离子,这些都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对撞机”是由于它要把两束强子加速到很高的能量并且在其中对撞。  相似文献   
997.
近百年来长江河口航道拦门沙的形态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河口航道拦门沙对长江航运、泄洪以及上海港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通过近百年来历史资料和最新图件中北支、北港、北槽和南槽拦门沙河段的主泓剖面与平面图,分析近百年来4 个入海航槽拦门沙的形态演变特征。经分析发现:近100 年来,北支拦门沙由口外向口内逐渐移动并演变为口内巨型沙坎;北港拦门沙滩顶向下游移动了近30 km,2001 年后北港拦门沙河段开始有心滩发育;北槽拦门沙有两个明显的滩顶,但至2010 年这一显著特征消失;南槽拦门沙滩顶呈双峰型-多峰型-单峰型变化趋势,且滩顶向下游移动了约14 km。显然,除了北支拦门沙演变与崇明岛大规模围垦、北槽拦门沙演变与深水航道直接相关外,北港、南槽拦门沙演变特征主要与长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横沙东滩圈围以及青草沙水库等大型工程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98.
德国VDI3784的S/P模式为三维流体动力学积分模式,其方程主要描述了无穷小体积元素的质量、动量、静态污染物质量浓度及能量的守恒。利用德国模式进行了冷却塔烟气排放不同参数、不同大气条件下烟气抬升高度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影响烟气抬升高度的3个气象要素(风速,气温和湿度)中,风速和气温的变化对结果影响较大,而湿度影响较小。在D类稳定度,当环境风速从0.1 m/s增加到15.0 m/s时,抬升高度将从711.7 m变为38.5 m。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抬升高度明显单调变小;当稳定度为A类,环境温度从10℃升到40℃时,烟气抬升最大高度从688.9 m降低到45.1 m,降低了14倍多。而环境湿度的变化,对抬升高度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对于E和F类,当环境湿度从20 %增加到70 %,最大抬升高度分别从115.3 m和84.6m降到112.9 m和81.7m,分别降低了3.43 %和2.08 %。在影响烟气抬升高度的其他3个因素(凉水塔直径,烟气出口速度和混合气体温度)中,混合气体温度的变化对结果影响较大,而凉水塔直径和烟气出口速度的影响较小。在各类稳定度条件下,当出口温度从20 ℃变到90 ℃时,烟气抬升高度增加1.2-13.3倍;在各类稳定度条件下,当凉水塔直径从30 m变到90 m,烟气抬升高度仅增加0.63-1.40倍;在各类稳定度条件下,当出口速度从2.5 m/s变到8 m/s,烟气抬升高度增加0.24-0.74倍。  相似文献   
999.
吴红刚  武志信  谢显龙  牌立芳 《岩土力学》2019,40(10):3844-3854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微型桩组合结构作为一种新型柔性支护结构,研究其在地震作用下对土质边坡的支护作用成为了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为此,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以混合加载的方式,研究了微型桩组合结构在加固土质边坡中的动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微型桩组合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对土质边坡的加固达到了理想的结果;加载时随着El波加速度峰值的不断增大,前、后排微型桩桩身加速度峰值及桩身动土压力随之不断增大;随着输入的El-Centro波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大,测点动土压力响应效应也越显著;微型桩滑面上、下1/3位置、悬臂端顶部及锚固段底部处,动土压力及加速度常常达到最大值,在实际工程设计及应用中应重点关注这些位置。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同类地区治理类似滑坡提供抗震设计支撑。  相似文献   
1000.
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的川滇黔铅锌集区是我国重要的贱金属生产基地之一。矿集区中部的毛坪大型铅锌矿床,累计探明铅锌金属储量超过300万吨,Pb+Zn平均品位12%~30%,局部达45%,是矿集区内第二大铅锌矿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或脉状集中分布于猫猫山背斜NW倒转翼及其倾伏端NE向层间断裂带内。主要发育3个矿体(群),其中I号矿体(群)赋存于上泥盆统宰格组白云岩中,II号矿体(群)赋存于下石炭统摆佐组白云岩中,III号矿体(群)赋存于上石炭统威宁组白云岩中。矿石主要由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等矿石矿物及白云石和方解石(少量石英和重晶石)等脉石矿物组成,具有块状、浸染状或脉状构造及粒状、交代、共边、胶状、集合体或碎裂结构。可见,该矿床后生成矿特征明显。纳米离子探针(Nano SIMS)原位S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细粒草莓集合体状黄铁矿和胶状闪锌矿明显亏损34S,其δ34S值变化范围为-20. 4‰~-8. 7‰之间,具有典型生物成因S特征,暗示经历了海相硫酸盐细菌还原过程(BSR);而自形粒状黄铁矿和他形粒状闪锌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22. 1‰~25. 6‰之间,明显富集重S同位素,表明经历了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过程(TSR)。由于BSR和TSR过程主要受温度控制,因此,还原态硫离子的形成最可能是原地还原的,并先经历了相对低温的BSR过程,再经历了相对高温的TSR过程。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fs LA-MC-ICPMS)原位Pb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方铅矿的Pb同位素组成相当均一,暗示其来源单一或混合均匀,对比显示其成矿金属主要由赋矿沉积岩提供,受到一定程度的下伏基底岩石影响。此外,方铅矿的原位Pb同位素组成有随着标高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暗示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很可能是向上的,且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化,富放射性成因Pb的赋矿沉积岩贡献了更多的成矿金属。综上,本文认为毛坪大型铅锌矿床是流体混合作用的产物,其深部可能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这是因为富含金属元素的基底岩石对深部贡献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