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00篇
  免费   3243篇
  国内免费   5178篇
测绘学   689篇
大气科学   15466篇
地球物理   686篇
地质学   1884篇
海洋学   1746篇
天文学   340篇
综合类   485篇
自然地理   1025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477篇
  2022年   497篇
  2021年   605篇
  2020年   548篇
  2019年   776篇
  2018年   578篇
  2017年   420篇
  2016年   407篇
  2015年   588篇
  2014年   894篇
  2013年   793篇
  2012年   809篇
  2011年   881篇
  2010年   867篇
  2009年   942篇
  2008年   932篇
  2007年   1005篇
  2006年   882篇
  2005年   914篇
  2004年   792篇
  2003年   805篇
  2002年   755篇
  2001年   747篇
  2000年   579篇
  1999年   453篇
  1998年   497篇
  1997年   565篇
  1996年   526篇
  1995年   534篇
  1994年   506篇
  1993年   386篇
  1992年   343篇
  1991年   326篇
  1990年   254篇
  1989年   20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南海罗斯贝变形半径的地理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南海 1°× 1°网格的标准层季节平均温、盐度资料 ,在未引入Boussinesq近似条件下 ,采用改进的Thompson Haskell算法求解线性化斜压海洋水平大尺度波的垂直结构方程 (重力内波方程 ) ,从而得到了南海各网格点的第一斜压重力波相速度和相应的罗斯贝变形半径 ,并探讨其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以期有助于南海环流和中尺度涡旋以及有关海洋侧边界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82.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发生和演变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第三代海洋模式(L30T63 OGCM)进行了改进。分析了该模式1959年1月—1998年12月的40a积分结果,以此研究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发生、发展和消亡的物理机制。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表面异常东风引起的异常环流结构是偶极子发生、发展的主要动力学原因,其表面异常东风转换为异常西风所引起的异常环流结构调整是偶极子消亡的主要动力学原因;海气界面热通量异常的交换对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偶极子模态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垂直输送作用是热带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偶极子模态发生和演变的主要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83.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下属的国家海洋服务处(NOS)对遥感应用有很长的历史,负责对海岸带和海洋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美国建议整合海洋观测系统,以便保持其在海洋监测和研究领域中的领先地位。本文简述了该机构利用遥感方法在海岸带及海洋监测和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4.
冰芯记录表明,在过去的冰期期间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小了.为什么会这样?在极地大洋生长的浮游生物是主要怀疑对象,因为CO2通过光合作用被吸收,而在有机物沉到洋底时停止了循环.对于气候来说,非常需要对浮游生物生产率进行一次很好的测定.  相似文献   
85.
应用勘探层分析及石油资源专家系统对XH凹陷下第三系勘探目的层的三个勘探层烃资源量作出了综合预测,结果表明,凹陷内各勘探层,尤其是渐新统勘探层,烃资源量相当可观。提出在渐新统内的地层圈闭中可进一步作详细的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86.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1993年在勘探南海西部天然气大气区中.又获得了新的地质勘探成果.他们通过采集地震测线9300km,处理地震资料20000km,解释地震测线62000km,打6口天然气井等工作,重新落实了圈闭130多个,  相似文献   
87.
88.
潮汐对局地性降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巨伦 《海洋通报》2001,20(2):83-86
根据调研资料,运用大气物理学原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初步分析了夏季期间潮汐的变化对华南沿海局地降雨形成的影响,发现遇到涨潮时,海水积云移支沿海陆地上空容易造成局地性降雨,即在开始降雨前几小时通常是高潮位。  相似文献   
89.
90.
在文[9,10]关于西北太平洋海面动力地形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该海域表层密度流进行了初步探索,特别是用0.5×0.5°方区多年船测资料,对西北部边界流一黑潮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面密度流模式与主要由风驱动的大洋总的环流模式基本一致。据研究结果,对文[9]给出的海面动力地形和全球海面动力地形的某些特征作出了解释。另外,还就卫星测高确定大洋环流的局限性和若干概念性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