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18篇
  免费   2302篇
  国内免费   4128篇
测绘学   698篇
大气科学   11799篇
地球物理   654篇
地质学   1297篇
海洋学   1406篇
天文学   350篇
综合类   423篇
自然地理   1121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34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481篇
  2020年   374篇
  2019年   499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373篇
  2015年   489篇
  2014年   743篇
  2013年   640篇
  2012年   666篇
  2011年   710篇
  2010年   713篇
  2009年   799篇
  2008年   787篇
  2007年   748篇
  2006年   647篇
  2005年   697篇
  2004年   615篇
  2003年   650篇
  2002年   690篇
  2001年   693篇
  2000年   474篇
  1999年   336篇
  1998年   390篇
  1997年   428篇
  1996年   402篇
  1995年   394篇
  1994年   425篇
  1993年   321篇
  1992年   281篇
  1991年   273篇
  1990年   207篇
  1989年   18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2年   2篇
  1943年   2篇
  193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进一步讨论了大中尺度Rossby波与惯性重力波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问题.从共振相互作用曲线来看,Rossby波和惯性重力波可以在相当广泛的角谱范围内发生共振非线性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大振幅波包可以激发两个小振幅波包不稳定增长而出现参量不稳定现象,这三个波包可以是同种类型或不同类型的波包.当两个大振幅波包发生相互作用时,非线性过程会产生另一个波包并使它增长,并且增长速度大于仅有一个大振幅波包时的增长速度.大尺度Rossby波包税发两个较小尺度惯性重力波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能量串级(cascade)过程.  相似文献   
902.
常州市大气气溶胶颗粒来源解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黄世鸿  沈恒华 《气象科学》1995,15(2):92-100
用“化学元素平衡法”对常州市气溶胶来源进行鉴别,结果表明:土壤尘对TSP和IP的贡献率居首位,分别占30%和40%,燃煤尘和建筑尘对TSP的贡献率各占25%,对IP的贡献率,前者为21%,后者为17%,钢铁尘,对TSP和IP贡献率分别为2.5%和4.1%,汽油尘对TSP贡献率小于1%,对IP为3.4%。  相似文献   
903.
北极海冰面积变化与大气遥相关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全荣  王春红 《气象科学》1995,15(4):158-165
本文综述了北极海注面积变化与大气遥相关型研究工作中的一些主要结果。诊断分析表明,北极海冰面积变化具有3-4年的振荡周期,大气中的遥相关型不仅与海冰面积变化的区域有关,还与海冰面积的振荡频率有关。海冰面积变化与大气遥相关型是互相维持的,一方的加强有利于另一方的加强,本文最后还对北极海冰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对北半年冬半年中纬度大气环流影响的相似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04.
秦岭山脉对冷空气屏障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齐瑛  傅抱璞  李兆元 《气象学报》1995,53(2):186-193
利用二维大气中尺度数值模式,以1977年1月20日-22日的冷空气侵袭秦岭山区为例,从观测资料与数值计算两方面分析了由秦岭山脉的屏障作用而引起南北温差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这种屏障作用不仅体现在秦岭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上,而且还与秦岭南坡上的下坡风引起的绝热下沉增温有关。秦岭山脉对冷空气阻挡的动力原因除与秦岭山脉本身的拔海高度较高有关外,还与它的地形形状有关,尤其是位于秦岭北部的渭河河谷,它抑制冷空气入侵谷内,进而阻挡冷空气翻越秦岭山脉。  相似文献   
905.
东亚冬季风环流异常与中国江淮流域夏季旱涝天气的关系   总被引:66,自引:5,他引:66  
孙淑清  孙柏民 《气象学报》1995,53(4):440-450
选取1951—1991年中的长江淮河流域夏季旱涝各10年,对它们前期的中高纬大型环流形势,低纬环流特征,垂直环流强弱,热带海洋状况等进行了对比诊断分析,其结果如下:长江淮河流域夏季旱年前冬(12—1—2月),欧亚中高纬呈经向型环流,东亚大槽较常年强且南伸,乌拉尔山及鄂霍次克海阻塞形势发展,寒潮活动频繁,东亚沿海中低纬冷涌活动强烈,至使该经度带上的跨赤道气流加强,而且使南海至菲律宾地区的对流活动趋于活跃。而涝年前冬则基本上为相反形势。本文的分析清晰地揭示了旱涝年前冬东亚冬季风环流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促使我们寻找冬夏季风活动的可能联系及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906.
907.
908.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亚洲地区的大尺度环流突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1980—1986年的ECMWF资料分析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突变的平均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季风的爆发一般发生在5月10日前后,大气环流出现一次明显突变──高空南亚高压由10—15°N骤然北跳到15—20°N,南海北部西风转为东风;低空南海北部及附近地区西南风迅速加强并向东扩展,而中纬地区的偏北风也相应加强南压,青藏高原东南部到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为温度、湿度梯度大值区;中国西南地区出现低压环流。同时,青藏高原东南部及中国东部平原地区对流层大气发生急速增暖,大气热源和水汽汇明显增强。在南海季风爆发后南海北部大气热源亦显著增强,但比风场的突变落后5—10天,而西沙海温的变化与季风爆发却比较一致。另外,地形对大气热源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青藏高原东南坡的加热对南海季风的爆发可能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909.
《广西气象》1995,16(1):37-45
1994年,广西各地年平均气温16.6-23.2℃,与常年相比,桂林、柳州两地区大部、河池地区东部正常稍低,其余地区接近常年值或偏高0.5℃;年降水量1180-3600毫米、大部地区比常年偏多1-5成;年日照时数,桂南大部及右江河谷、梧州地区南部为1500-1960小时,其余为1000-1500小时,各地比常年偏少120-360小时,主要气候事件,以全区性暴雨洪涝灾害最为突出;其次是全区性春播期低  相似文献   
910.
恭城县柿子生产的农业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昭贵 《广西气象》1995,16(2):43-44
通过对恭城县柿子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提出本县柿子生产的主要优势和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