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243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0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王飞  唐辉明 《工程地质学报》2017,25(6):1501-1508
以甲西倾倒体为典型实例,从赋存环境、发育特征、形成条件等基础层面上分析雅砻江上游互层斜坡倾倒变形破坏机制及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区内大型倾倒体是斜坡岩体在叠加有残余构造应力的自重应力场中长期演化的产物,软硬相间的岩性组合、陡倾内的岸坡结构,加之垂直层面密集节理的切割是斜坡发生倾倒变形的控制性因素;斜坡倾倒是受节理面和层面控制的复合倾倒模式,即:硬岩发生块状-弯曲倾倒,而软岩发生弯曲倾倒;受河谷演化控制,斜坡变形破坏主要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卸荷回弹陡倾面拉裂阶段,初始变形阶段,板梁根部折断、剪切面贯通阶段以及破坏阶段,并最终转化为蠕滑-拉裂模式形成滑坡。该滑动面受倾向坡外破裂面控制,而并非沿最大弯折带发育。  相似文献   
102.
研究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地区的呼中区,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交界处。地质工作大约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综合考查队在大兴安岭北坡做了1:100万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资料很少。  相似文献   
103.
辽河和大辽河在1958年以前是同一条河流,辽河是大辽河的上游,是我省境内的主要水系。大辽河的上游除了辽河外还有浑河和太子河两大支流,也就是说,辽河、浑河、太子河都经大辽河入海。  相似文献   
104.
周日 《地理教学》2010,(8):31-33
为了让上海市近1500万居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近几年来,上海市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治理黄浦江的水质,但始终收效甚微,只能勉强遏制进一步污染的势头,无法做出进一步的改善。上海有关部门已将上海市自来水取水点不断移动,以尽可能靠近黄浦江的上游,取得更洁净的水源。可惜上海市的取水口现已移至上海与浙江省的交界处,无法再进一步地向上游移动,因此通过更换取水口来改进上海市自来水质量的效益,现已达到了极限。  相似文献   
105.
黄河内蒙古不同河型段对洪水过程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河内蒙古河段的河道淤积近年来有所加重,一些人寄望于人造洪峰冲沙来降低河床。本文根据典型年份的最大洪水的流量—水位过程线变化特征,揭示黄河内蒙古不同河型段对这些洪水的响应机制,得出黄河内蒙古河段洪水的流量—水位过程线类型有线形、顺时针环线、逆时针环线3类单一关系和线形+逆时针环线、逆时针环线+线形、"8"字形+线形、嵌套状逆时针环线以及交叉线形5类复合关系。这些关系总体上可以反映洪水过程中河床是侵蚀还是沉积、何时侵蚀何时沉积、以及冲淤是否具有反复性。黄河内蒙古冲积性河段的河道对同一次洪水过程的响应沿程表现出分化现象,其中辫状河段以河床侵蚀下降为特征,弯曲河段以河床明显沉积升高为特征,而顺直河段以少量沉积或冲淤平衡为特征。不同河型段的河道对洪水的响应趋势与洪水动能的沿程减小相适应,洪峰含沙量沿程减小是该趋势的具体体现。人造洪峰冲沙难以逆转上述淤积趋势,对防治洪灾帮助有限。  相似文献   
106.
汉源县大渡河“8.6”崩塌堵河灾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08-06四川省汉源县顺河乡猴子岩发生大型崩塌,90余万m~3崩塌体直接冲进大渡河,形成40 m高的堰塞坝,阻断大渡河,形成库容达6 000×10~4 m~3堰塞湖,导致2人死亡,29人失踪和重大财产损失.以现场调查与观测为基础,分析灾害发育条件和成灾过程,认为高陡边坡次级断裂造成的岩体破裂是崩塌发育的基础条件,"5.12"汶川大地震、强降雨及道路工程建设造成的边坡失稳是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针对崩塌堵河灾害的成灾特点,提出加强山区重大工程区地质灾害评价、预防、预警,科学设计、施工减少陡坡开挖,采取果断措施处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险情、灾情,及时在灾害点设置警示标志减少灾害损失等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07.
祁连山中部亚高山草地作物系数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Lysimeter蒸散仪于2011-2014年对祁连山中部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亚高山草地实际蒸散量进行观测。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对草地参考蒸散量进行估算,根据草地植被高度结合气象数据,以估算日尺度作物系数,以估算的作物系数与模拟的参考蒸散量计算草地实际蒸散量,并用观测值进行验证。结果表明:FAO改进后的作物系数计算方法适合该区域草地作物系数的计算;以FAO Penman-Monteith模型估算的日蒸散量为0.50~7.26 mm,生长季日均蒸散量有年际变化,2011年 > 2014年 > 2012年 > 2013年。总体来看,土壤蒸发总量年际变化不大,影响蒸散量年际变化的主要部分是植被的蒸腾。  相似文献   
108.
This study presents findings of the first systematic analysis of aquatic biotic assemblages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ellow and Yangtze Rivers. It provides an initial basis with which to select representative organisms as indicators to assess the aquatic ecological status of rivers in this region. Macroinvertebrates are considered to be good indicators of long-term environmental changes due to their restricted range and persistence over time.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macroinvertebrates were conducted in August 2009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in July 2010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Altogether 68 taxa of macroinvertebrates belonging to 29 families and 59 genera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m were 8 annelids, 5 mollusks, 54 arthropods and 1 other animal.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taxa number, density and biomass of macroinvertebrates were 50, 329 individuals m2 and 0.3966 g dry weight m2, respectively. Equivalent figures for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were 29, 59 individuals m2 and 0.0307 g dry weight m-2. The lower benthic animal resources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 ascribed to higher altitude, higher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wetland degradation. Preliminary findings of this exploratory study indicate that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s had a weak impact on benthic dwellers but wetland degradation caused by a series of human activities had a catastrophic impact on survival of macroinvertebrates. Ecological protection measures such as conservative grazing and vegetation management are required to minimize grassland degrad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and reduce soil erosion rate and river sediment discharge.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汉江上游湖北郧县-郧西段河谷的野外考察,选择前坊村汉江第一级阶地典型的黄土覆盖层剖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我们系统进行采样,分选出40~63μm石英颗粒,利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技术,测得这些样品的光释光(OSL)年龄在2.90±0.15~16.76士0.60ka之间.OSL年龄值与地层深度表现出良好的对应关系.其...  相似文献   
110.
地形地貌参数指标是分析区域活动构造的有力工具。本文以渭河上游流域的活动构造研究为例,通过提取地貌的参数指标,如面积-高程积分(Hi)、流域盆地不对称度(AF)、山前曲折度(Smf)以及谷底宽度与谷肩高度的比值(Vf)、盆地形状指数(Bs)等,然后对地貌参数指标等级进行算术平均化(S/n),可得到区域的相对构造活动程度(Iat),分为:低、中等、高、较高四类等级。研究认为渭河上游流域的构造活动程度相对高(Iat=1.50),这种方法对探讨整个区域活动构造的差异性具有很好的效果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