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84篇
大气科学   67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用云天气学方法分析省区域地面图上“强降水构造”与700hPa天气图上水汽辐合轴的不同配置,建立河南中尺度概念模式。经历史回报和1994年汛期实时业务应用,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62.
663.
我国西南-华南地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本文普查了1983—1986年4—9月我国西南-华南地区MCC活动的基本特征。并以一个典型的例子讨论它的形成和成熟期的结构、云顶黑体温度(T_(BB))演变过程及降水等。  相似文献   
664.
徐敏 《气象》1989,15(2):33-36
1988年2—5月,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降雨较多,黑龙江省春涝严重,但河北、山东两省的旱情较重;江南和华南的大部地区降水基本正常或偏多,但2月和3月中下旬,江南、华南出现低温阴雨天气;长江中游和西南地区大部降水偏少,湖南、湖北、云南等省曾出现不同程度的旱象;新疆、甘肃、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出现暴雨洪涝灾害。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低,3、4月份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北方出现了近10多年少见的大范围大风、浮尘及沙暴天气。  相似文献   
665.
666.
闽南一次大范围飑线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加春  潘宁 《台湾海峡》2003,22(3):364-368
本文对2002年4月6日发生于闽南地区的一次大范围飑线过程进行了天气学、雷达回波演变及气象要素变化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判断飑线发生与否不能仅依据本地气象要素的变化,雷达回波等信息将有助于对天气现象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667.
利用自动观测站逐小时降雨资料、ECMWF的ERA5再分析资料和Micaps探空资料,分别对2010年5月6日(简称“10·05”暴雨过程)和2013年5月15—16日(简称“13·05”暴雨过程)翁源县前汛期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相同点是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低空急流加强的有利环流形势;存在明显的“上冷下暖”对流不稳定配置,且对流层低层假相当位温高值区分别与两次过程中的主要降水时段对应一致,这可为本地暖区暴雨预报提供指示意义;不同点是“10·05”暴雨过程主要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无锋面影响,属于典型的“暖区暴雨”特征;而“13·05”暴雨过程前半段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后半段受南支槽、冷空气和切变线的共同影响,属于暖区暴雨加锋面暴雨特征;“10·05”暴雨过程以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天气为主,降水效率高,而“13·05”暴雨过程降水持续时间长,列车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668.
AREM simulations of cloud features over eastern China in February 2001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ased on the simulations of cloud features in February 2001 by the regional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odel-Advanced Regional Eta-coordinate Model (AREM), the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conditions for middle cloud formation over eastern China are studied. Diagnostic analysis partly confirms the previous suggestion that the middle stratiform clouds downstream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maintained by the frictional and blocking effects of the plateau. In addi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 at plateau height over eastern China generated by the warm air advected from the plateau provides a favorable thermodynamic condition for middle clouds. Both diurnal variations of the mid-level divergence and the inversion over eastern China, which are determined by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activity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dominate the cloud diurnal cycle. The middle cloud amount decreases and the cloud top falls in the daytime, but reverses at night. The comparison of cloud features between the simulations and the observations also proves that the AREM can well capture the distinctive continental stratiform cloud features downstream of the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669.
“达维”(2005)台风经过海南岛过程非对称降水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5年9月25日08时—27日08时,强台风“达维”从海南岛中部陆地经过的48小时期间,给海南岛带来一次强降水,表现出海南岛南侧降水大于北侧的非对称特征。利用热带测雨雷达资料(TRMM)对这次非对称降水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并从次天气尺度系统扰动、垂直风切变、地形作用等方面对其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⑴ 次天气尺度扰动系统为中尺度雨团、中尺度雨带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⑵ 垂直风切变下风方向左侧有利于对流发展的区域始终位于海南岛南部,导致降水出现非对称特征;⑶ 海南岛山脉地形通过刺激小对流单体的形成与合并发展,从而促进中尺度降水系统形成,最终致使海南岛南部暴雨增幅。   相似文献   
670.
2010年10月海南发生了自1951年以来最严重的持续性暴雨灾害。对该持续性暴雨事件的天气特征以及大气准双周振荡对其的影响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10月海南发生的两次暴雨过程都与热带辐合带的低压系统有关。10月上旬海南暴雨过程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北部和菲律宾东面的热带西太平洋,而10月中的暴雨过程的水汽除了来源于台湾-菲律宾东面的热带西太平洋外,还有源于印度洋经中南半岛南部再转向北上的水汽输送。海南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与热带大气的准双周振荡有关。加里曼丹岛和菲律宾南部附近地区的大气准双周低频振荡的产生及其西北向传播对海南岛的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有重要的影响。2010年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的La Ni?a现象使得9、10月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的对流活动异常活跃,有利于大气准双周低频振荡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