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1篇
  免费   3411篇
  国内免费   4280篇
测绘学   489篇
大气科学   11282篇
地球物理   1499篇
地质学   3546篇
海洋学   1361篇
天文学   154篇
综合类   486篇
自然地理   1995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624篇
  2022年   694篇
  2021年   673篇
  2020年   711篇
  2019年   827篇
  2018年   662篇
  2017年   563篇
  2016年   495篇
  2015年   641篇
  2014年   860篇
  2013年   795篇
  2012年   794篇
  2011年   898篇
  2010年   792篇
  2009年   801篇
  2008年   782篇
  2007年   817篇
  2006年   738篇
  2005年   708篇
  2004年   655篇
  2003年   699篇
  2002年   659篇
  2001年   623篇
  2000年   521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405篇
  1997年   450篇
  1996年   411篇
  1995年   421篇
  1994年   386篇
  1993年   260篇
  1992年   224篇
  1991年   213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4篇
  1941年   5篇
  1936年   6篇
  193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1降水过程讨论1.1降雨实况分析6月12日08时至17日08时广西中、北部的西江上中游地区连续下了5天暴雨到大暴雨,虽然过程最大田雨量(来宾:16日08时至17B08时,224.3mm)未达到特大暴雨标准,但各口的暴雨以上站点数颇多:12~16日,分别为19、12、20、27和28个,5天累积降雨量大于250mm的站数达到24个。过程总雨量500mm以上的强降雨中心位于融安至罗城和河地附近,极值出现在融安(597mm),参阅表亚和日1。农工回江大而以上降*还日奋而且如石的五四降*主回公布【咸田农同期北江暴雨是先从三连及阳山一带发生,继而扩展到英德和整个流…  相似文献   
992.
环境刚度效应——影响震源应力降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固体围压岩石三轴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震源环境刚度(包括轴压系统和围压系统刚度)是影响应力降的重要因素。在三轴实验条件下,轴向应力降和围压系统刚度呈双曲线关系,前者随后者的增大而减小。实验应力降显著偏大的基本原因之一在于环境刚度效应。地壳内震源应力降△τ=2λ[(S_s—S_k)+(μ_s—μ_kσ_(n.0)],λ为震源的力学环境因数,主要取决于环境刚度和应力场方向。如果滑移过程中正压力大小和主应力方向无明显变化,则λ大致为0—0.9  相似文献   
993.
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年际变化对降水季节内振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 1982—1992年期间的日平均 MSU(Spencer, 1993)海洋降水和 5天平均的CMAP(Xie& Arkin, 1997)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大气季节内振荡(MJO)的年际变化特征。在太平洋海表温度(SST)年际变化的正常年份(1982—83年, 1986—88年, 1991—92年),均有明显的MJO信号传到日界线以东并在中、东太平洋维持数月。热带MJO活动强度的年际变化与局地SST的变化存在正相关。中、东太平洋降水的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与热带太平洋SST的最强正相关在Nino3区附近。以观测SST场强迫CCM3大气模式的数值试验基本上真实地再现了11年期间热带太平洋降水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总趋势,但模拟季节内振荡的强度较观测平均偏弱。对比分别采用周平均和月平均SST强迫场的积分结果,发现在中、东太平洋,二个积分模拟的降水季节内振荡强度的年际变化接近并且趋势与观测基本一致,而在西太平洋二个积分的模拟结果差别较大。这表明在热带中、东太平洋,SST强迫的年际变化对MJO强度的变化有强的制约。而在MJO总体活跃的热带西太平洋,SST强迫场的季节变化对模拟MJO活动也有较大影响。CCM3模拟  相似文献   
994.
在Version 2的基础上,对短波辐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引入了新增非灰体气体吸收效应、冰晶粒子形状效应和尺度效应以及云的不均匀性效应(称为Version 3)。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Version 3能更好地模拟出全球冬、夏季的降水场、海平面气压场及地表气温场的主要分布特征,并且能相当准确地反映出这几个场的季节性变化特征。Version 3对这3个场的模拟能力明显优于原版本(Version 1)。此外,它对东亚地区的季风降雨具有很好的模拟能力,能较好地反映东亚区域降水的季节性变化。可见,Version 3为进一步研究云-辐射相互作用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基础。本工作还清楚地表明,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对相关物理过程中各个因子的更精确刻画,只有这样,模式才能得到更好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对1991~2000年各月西宁等站的降水和气温预报进行了评分,并根据它们的评分结果,选取了最优子集回归、高次多项式、均生函数等7种预报方法作为集成预报的预报因子。通过降水试报得出,一元回归集成、权重集成、最优子集集成的趋势评分均超过了82%,降水预报集成后的趋势评分比单个预报方法的平均评分至少提高了15~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96.
2月10日,省气象台邀请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汤懋苍、李栋梁为省局科技人员作题为《青海省春季降水预测的地气图方法》、《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太阳黑子同期长度和CO2的响应》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对发生在2004年8月13日德令哈地区的大雨天气,从环流背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水汽、热力条件和动力机制以及地形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大雨的内在机制,是一次大环流形势调整后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与新疆东移冷空气在副高边缘交汇时低涡辐合带强烈发展,激发了前期堆积的不稳定能量,同时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为大雨提供了水汽、能量和动力条件,并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总结出了大雨天气的预报要点。  相似文献   
998.
本利用布设在黄河上游增雨基地的地基双频段(31.65GHz和23.87GHz)微波辐射计遥感资料反演了黄河上游地区秋季云中液态水含量,计算分析得到该地区的云中液态水含量的反演公式,并揭示了该地区降水前后云中液态水含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99.
2004年海南地区第一场透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导致海南地区2004年第一场透雨天气形势和物理场及卫星云图进行分析,总结出了这次春季强降水产生的原因,为今后海南第一场透雨的预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00.
濮文耀  张殿刚 《辽宁气象》2005,(2):20-21,24
利用1992~2002年旅顺口北海电接风记录仪连续观测资料,分析其当地有效风时数、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以及有效风能等风能参数的特征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北海地区地形效应显著,风能资源丰富,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