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8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232.
233.
现在,许多科学家正专注于太阳活动的研究。研究发现磁场是太阳活动的根源,上世纪80年代我国研制成了太阳磁场望远镜,这使得中国天文学家在太阳磁场研究方面做出了世界同行公认的突出贡献。太阳黑子是强磁场区域,在这里强磁场由光球延伸至色球及日冕中。一般认为太阳活动的爆发性能量释放和粒子加速等过程发生在高层大气色球和日冕中。  相似文献   
234.
利用调和分析以及小波分解与重构等信息挖掘方法,对1749年来的太阳黑子月统计数据,1920年来全球地震目录MS6.0以上地震年统计数据,1950年来华北地区ML4.7级以上地震目录,地球自转速率1832—1997年的年统计数据及1962年来的月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在太阳活动处于强烈期时,地球大震处于高发期且略滞后2~5年,而此时地球自转速率处于减速期,其时间跨度约22年。(2)对于太阳黑子数11年的周期变化,在正常变化下如果处于低值期,期间地球地震活动也将增加,但地震发震时间滞后1~2年。考虑太阳黑子与日冕活动有继承性及延迟性的特点,我们认为引起11年左右的地震群活动可能不是直接受太阳黑子的影响,而是受太阳日冕活动影响。因为日冕抛射物在太阳黑子磁场弱化1年左右时爆发,使得太阳外层扁率增加并经常抛射一次性质量高达1013 kg的物质,从而导致地球自转速率因摄动效应而发生同步性减慢,以及地球地震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235.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效应不是气候变化的唯一因素,温室气体的主体不是二氧化碳而是水汽.当水汽凝聚为云,就会遮蔽阳光,起到降温作用.太阳辐射量变化不足以解释气候变化的振幅,关键在于存在太阳能量积累和释放的多种效应,其中“海底藏冷效应”和“海洋锅炉效应”最为显著.太阳能在地球各圈层的不同分配也是地表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其中“地磁层漏能效应”和“臭氧洞漏能效应”最为显著.气候变化周期是天文周期微力激发的结果,其能量来自太阳能量的长期积累.目前处于1500~1800年气候周期的变暖高峰,200年气候周期的变冷初期,60年气候周期的变冷阶段.本文通过历史资料反复核对,证实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太阳黑子周期长度大于11年时期、潮汐极大期、低温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已经查出重复出现两个连续周期,除太阳活动变化外,强潮汐是其形成的原因.全球气候有准60年、200年、18000年等周期,这些周期与潮汐周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特别是179~200年周期,在太阳黑子活动、潮汐变化和冷暖变化中都有明显的表现,形成对应的周期规律.分析结果显示,气候冷暖变化的原因不只限于大气层本身,而确有可用于气候预测的星体运行的变化信息.规律表明,2007年开始的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和潮汐极大期使我国可能进入严重低温冻害时期,并将在2020年达到高潮,必须做好预防准备.  相似文献   
236.
We use wavelet transform to analyze the daily relative sunspot number series over solar cycles 10-2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of the periods shorter than - 600-day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exhibit not only the variation of some short periods in the 14 solar cycles but als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around solar peaks and valley years. The short periodic components with larger amplitude such as ~27, ~ 150 and ~360-day are obvious in some solar cycles, all of them are time-variable, also their lengths and amplitudes are variable and intermittent in time. The variab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iods are rather different in different solar cycles.  相似文献   
237.
太阳黑子与全球地表温度变化周期性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SIDC提供的1750~2016年逐月和1700~2016年逐年的太阳黑子观测资料,利用小波分析研究太阳黑子数变化的周期性。结果表明,太阳黑子数变化存在11和116 a的显著周期以及22和55 a的局部显著周期。最小二乘拟合分析表明太阳黑子周期的振幅与小波功率谱呈正比关系,11 a振幅最大。同时在1700~2016年间,太阳黑子以每年0.08个单位的速度增长。此外,全球地表温度变化存在22和64a的显著周期。1880~2016年太阳黑子数与全球地表温度的小波相干性分析结果表明,太阳黑子数变化对全球地表温度变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22 a周期上;太阳黑子数变化超前全球地表温度变化约3.6 a。  相似文献   
238.
分别采用时间序列中的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模型和指数平滑模型Holt-Winters的加法模型,对IGS站发布的广西地区16个格网点进行短期的电子含量TEC预报。并利用组合权重的方法对两种模型组合进行TEC短期预报。分析比较不同季节各个模型的预测效果,以及电子含量的变化与太阳黑子数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在各个季节都优于两种单一模型,不同季节,太阳黑子数的含量和电离层电子含量预测的精度也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39.
通过专门的望远镜可看到,太阳的光球层上有一些旋涡状的气流,像是一个浅盘,其中间下凹,看起来是黑色的,这些带有强磁场的旋涡状气流就是太阳黑子,人类发现黑子已经有几千年了。黑子数目的多寡变化具有周期性,平均周期约为11年。黑子本身并不黑,之所以看得黑是因为比起光球来,它的温度要低一、二千度,在更加明亮的光球衬托下,它就成为看起来像是没有什么亮光的、暗黑的黑子了。  相似文献   
240.
不知不觉,太阳活动的低谷期已经持续了多年,其实什么事情都是这样,沉默往往是在为剧烈的爆发积蓄能量。而太阳活动最容易被我们观察到的就要数太阳黑子了。今年1月15日发生的日环食天象期间,参与观测的朋友们一定都看到了太阳表面那两块较大的黑子,紧接着春节前夕太阳上又出现了久违的黑子串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