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1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924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204篇
地球物理   162篇
地质学   637篇
海洋学   30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24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1年   6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91.
欧亚大陆湖泊记录和两万年来大气环流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革  王苏民 《第四纪研究》1998,18(4):360-367
159个湖泊地质记录提供了欧亚大陆两万年来大气环流变化信息。盛冰期北欧低湖面而地中海地区高湖面,反映冰流反气旋控制和西风带南迁。随着晚冰期冰流高压减弱、西风带回迁,南欧为低湖面而北欧低湖面范围减小。全新世早中期北欧阻塞高压发展,干燥炎热;南欧地区性季风环流加强,气旋雨增加。中国青藏高原至东西伯利亚高湖面,反映东亚季风扩张、季风雨以及高原对流雨增加。晚更新世以来湖泊所反映的西风带和季风环流变化,揭示了辐射异常和北半球冰流消长的动力控制。  相似文献   
192.
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对东亚季的准两年振荡的存在及其与ENSO变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东亚季风具有显著的准两年振荡特征,但周期与振幅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同时东亚季风的QBO过程与ElNino事件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3.
利用NMC的200hPa和850hPa风场资料研究了北半球夏季遥相关和东亚夏季风异常环流在准4年时间尺度上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当北半球夏季出现积雪强迫型遥相关时,东亚-西太平洋地区既存在异常纬向环流,也存在异常经向环流;而当出现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时,东亚-西太平洋地区以异常纬向环流为主。分析还发现源于北太平洋的异常涡旋在向南传播的过程中,先取西南路径,在到达菲律宾东部以后折向东南。  相似文献   
194.
1873—1996年东亚冬,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主要特征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用1873 ̄1996年/1997年资料,延长计算了东亚冬夏季风强度指数,研究了指数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的主要特征。指出该指数与我国的冬、夏季天气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关系密切。还指出,该指数与印度季风强度正相关,并且能解释季风的准两年振荡。  相似文献   
195.
196.
ENSO对亚洲夏季风环流和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刘颖  倪允琪 《气象学报》1998,56(6):681-691
文中以SVD分析技术为基础,发展了一种用以提取一个矢量场和一个标量场耦合信号的统计诊断方法——联合SVD方法(简记为CSVD),并运用CSVD分析了ENSO对亚洲季风环流系统及中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lNino年,印度夏季风减弱,东亚夏季风增强;而在LaNina年,印度夏季风增强,东亚夏季风减弱。且ENSO对亚洲夏季风环流影响显著的区域主要在长江流域南北气流交汇区和索马里急流区,而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最显著的区域则在江淮流域。  相似文献   
197.
夏季东亚热带和副热带季风与中国东部汛期降水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欧洲中心1980~1989年逐日200hPa、850hPa风场及日本气象研究所提供的GMS观测的TBB逐日资料,探讨了夏季东亚热带、副热带季风的强弱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指出东亚夏季风系统中的两条辐合带热带辐合带(热带季风槽)和副热带辐合带(副热带梅雨锋)的强度的变化呈相反趋势,即热带季风槽偏弱时(弱季风),副热带梅雨锋偏强;反之热带季风槽偏强时(强季风),副热带梅雨锋偏弱.江淮流域的降水与热带季风槽、副热带梅雨锋的强度密切相关,即热带季风槽偏弱(弱季风),梅雨锋偏强时,江淮流域的降水偏多;热带季风槽偏强(强季风),梅雨锋偏弱时,江淮流域的降水偏少.研究表明:热带季风槽和副热带梅雨锋的强度与偏西气流的加强密切相关.当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高,赤道西太平洋海温偏低,黑潮地区的海温偏高时,赤道东西太平洋上空的Walker环流和西太平洋中纬度Hadley环流的下沉支气流减弱,东亚季风槽较弱(弱季风),梅雨锋较强;当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低、西太平洋海温偏高,黑潮地区的海温偏低时,赤道东西太平洋上空的Walker环流和西太平洋中纬度Hadley环流的下沉支气流加强,东亚季风槽较强(强季风),梅雨锋较弱.  相似文献   
198.
利用历史观测数据,研究了印度洋海表温度(SST)的季节变化特征,证实赤道印度洋和东太平洋SST年际变化有显著的正相关,指出这种正相关是由于沿赤道印度洋上空纬向季风环流和太平洋上空Walker环流之间显著的耦合造成的。这两个异常的纬向环流圈之间的耦合形式看起来很象是存在于赤道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空的一对齿轮(简写为GIP),当一个作顺时向变化时,另一个则作反时向变化。文中还证明ENSO事件与GIP的年际异常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暖事件时GIP为反向运转;冷事件时GIP为正向运转;异常的GIP的啮合点位于印尼群岛附近。对80年代以来的ENSO事件的分析表明,每次事件前期异常的GIP的啮合点首先出现在印度洋上空,然后逐渐传入太平洋,引起GIP东侧的大气纬向风u和SST同时发生异常变化。当这种风场和SST的异常变化发展东传到达赤道中东太平洋时,导致ENSO事件最终出现。本文由此指出印度洋上空纬向环流的异常可以通过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空大气系统的齿轮式耦合去影响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气相互作用并触发ENSO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9.
用1873~1996/1997年资料,延长计算了东亚冬夏季风强度指数,研究了指数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的主要特征。指出该指数与我国的冬、夏季天气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关系密切。还指出,该指数与印度季风强度正相关,并且能解释季风的准两年振荡。  相似文献   
200.
桑红 《海洋世界》2008,(4):70-75
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是世界第二大洋。大西洋有多条国际航线,连接欧洲、美洲、非洲的沿岸国家,货运量居各大洋第一位。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大西洋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世界战略资源及国际重要水上通道最密集的地区,美国、西欧和亚洲国家所需的大部分石油,都必须经过大西洋。世界许多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都在大西洋,成为西方大国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因此,大西洋成为了许多国家高度重视的超级战略大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