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733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41.
位于北淮阳东段的板桥岩体为凌家冲杂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该岩体偏铝质、富碱、高钾、贫钙,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含量中等,(La/Yb)N与HREE/LREE值较高,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铕弱负异常,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La、Nd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P亏损。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板桥岩体~(206)Pb/~(238) U年龄为129.0±1.9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是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板桥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42.
杨冲里金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舒家店矿区新发现的新型金矿床,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二长闪长岩和志留纪地层的碎裂岩中,元素受构造作用影响明显。矿区出露岩体主要有辉石闪长岩和二长闪长岩,对辉石闪长岩进行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辉石闪长岩碱铝比(A/NK)在1.63~1.96之间,铝过饱和度(A/CNK)在0.58~0.68之间,属于钾玄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近AM远离FM,有富碱趋势;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Sr、Th等;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Y、Yb等;稀土总量在205~268 mg/kg之间,平均值为232 mg/kg,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浆起源于岩石圈地幔的碱性玄武质岩浆,烘烤下地壳使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深部岩浆房,直接侵位到浅部形成辉石闪长岩,在侵位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843.
许强平 《安徽地质》2021,31(1):47-50
安徽隆兴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的中段北缘,张八岭成矿带北部南段.勘查区内找矿信息丰富,找矿线索较多,通过开展地质、物探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分析研究块状硫化物矿床及斑岩型铅锌矿床的成矿条件,并圈定勘查区内磁异常(编号C1、C2)及5处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异常,提出:①C1磁异常位置变细碧岩分布范围广、厚度较大、蚀变强烈、金属硫化物含量较多,是寻找铜金矿的有利靶区;②C2磁异常位置和求雨庙及其以东一带是勘查区寻找铅锌矿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844.
随着地球系统科学调查研究中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得以迅速发展.本文以郯庐断裂带(安徽段)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遥感、地面调查、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工程地质钻探、测试分析等手段开展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了研究区地下水质量、地下水防污性能、区域稳定性、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易发性等.调查与评价结果可为区内地质环境管理、地质资源开发利用、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地质环境依据.  相似文献   
845.
赵进飞 《安徽地质》2021,31(2):106-110
安徽泾县杨山银铅矿为一小型规模的银铅矿床,位于榔桥岩体的北端,赋存于花岗闪长岩内的北东向断层中.本文通过对泾县杨山地区成矿条件、成因类型及找矿标志分析,认为杨山地区具备较好的寻找中低温热液型、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银铅多金属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846.
安徽宁墩地区金钨地球化学异常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墩地区金、钨地球化学异常以Au、As、W、Bi元素组合为主,异常套合较好、分带明显,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受北东向断裂控制。通过水系沉积物加密采样和土壤、岩石剖面测量及路线地质调查,该区存在次生晕异常和原生晕异常,查证方法技术有效。位于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部位的异常,有Au、W等高背景花岗闪长斑岩脉的侵入,物质来源和热源充足,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路线地质调查发现金矿化体四处,但与该区异常强度和规模不相称,尤其是在破碎带矿化蚀变岩石中,Au、W、Mo成矿元素与As、Sb、Bi伴生元素含量均较高,该区显示出较好的Au、W、Mo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47.
安徽东源钨矿含矿斑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东源钨矿是皖南地区新发现的大型白钨矿矿床,是该地区目前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钨矿床。东源大型白钨矿的发现实现了皖南地区地质找矿的新突破,为该地区的矿床勘查工作指出了新方向。本文对东源钨矿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分析,并运用锆石SHRIMP U-Pb法测定了含矿岩体的成岩时间,分析了矿床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和控矿因素并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与东源斑岩型钨矿化有关的花岗斑岩的成岩时代为148.6±1.8Ma,为晚侏罗世岩浆侵入活动晚期的产物,并认为燕山晚期的钨多金属成矿作用有可能从华南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848.
程龙伟 《地图》2012,(2):56-65
一下车,那山间清冷的空气里弥漫着的竟全是瓜片的香气。茶叶就在小街两边的店铺里、作坊里,但让人心醉的气息却弥散开来。  相似文献   
849.
赵玮  丁波 《地理教学》2013,(22):50-52
(2013年安徽文综卷)34.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1分)  相似文献   
850.
The spinel peridotite xenoliths of Group I in Quaternary basanites from Nushan,Anhui province,can be classified as two suites:a hydrous suite characterized by the ubiquitous occurrence of (Ti-) pargasite and an anhydrous suite.The nineral chemistry reveals that the anhydrous suite and one associated phlogopite-bearing lherzolite are equilibrated under temperature conditions of 1000-1100℃,whereas amplhibole-bearing peridotites display distinct disequilibrum features,indicating partial reequilibration from 1050 to 850℃ and locally down to 750℃. The amplhbole-bearing peridotites were probably the uppermost part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anhydrous suite which was modally modifed by fractionating H2O-rich metasomatic agent during regional upwelling.This relatively recent lithospheric uplift event followed an older uplift event recognized from pyroxene unmixing of domains in local equilibrium,as well as the dominant deformation texture in the anhydrous suite.The first thermal disturbance can be linked with the regional extension and widespread basaltic volcanism in Jiangsu-Anhui provinces since Early Tertiary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nearby Subei(North Jiangsu) fault-depression basin during the Eocene,while the second event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formation of amphiboles probably indicates the continuation but diminution of upwared mantle flux since Neogene in response to the change in tectonic regime for ea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