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人均GDP为指标,对广东省2000-2010年21个地市的人均收入增长进行收敛分析.结果表明:地市尺度的收入水平存在显著的全局正相关性及空间异质性,且空间相关性呈现整体强化的趋势,说明若以标准β-收敛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势必出现偏误与不一致,故有必要采用空间计量分析省区内收入增长的地区差异.进而,通过空间计量估计,发现空间误差模型是比较合适的模型.与标准β-收敛模型相比,收敛方向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却从不太显著的收敛趋势转变为显著的收敛趋势,且收敛速度明显上升,说明在制定省区内部区域政策时应充分重视区域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与溢出效应,从而实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2.
以昆明市各县区为研究单位,对收入差距问题作了实证分析。采用统计法和建立绝对β-收敛模型测度了县区收入差距,描述其时序过程和空间演替特征;利用Theil指标法揭示区域差距的构成与来源,并运用回归法探讨其影响因素。结论证实,昆明市区域差异演进并没有偏离收敛性假说:县区收入差距以2003年为拐点呈阶段性律动,总体差距趋小而梯度间差距和城乡间差距深化,社会消费、储蓄、财政支出是其影响因素,而普遍认为有促进作用的市场因素在概念模型分析中却不显著。为此,发挥市场力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3.
“五年计划”视角下中国地区差距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Panel-data),以"五年计划"为视角,分析了1978-2009年7个"五年计划"期中国地区差距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地区差距1978-2009年呈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的波动特征,整体呈缩小趋势;近30年来中国地区差距演化由地区内差距为主转向以地区间差距为主,地区间差距扩大是全国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动因;2)东部地区内部差距呈缩小趋势,中、西部地区内部差距均呈扩大趋势;3)中国城乡差距呈现明显的"U"型演化特征,以"八五"计划期为拐点,差距不断扩大,并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4)东部地区城乡差距总体呈扩大趋势,大部分省市城乡差距变化都较剧烈;中部地区城乡差距呈现明显"U"型特征,各省市除"七五"计划期呈缩小趋势外,其他计划期城乡差距均呈扩大趋势;西部地区城乡差距以1983年为拐点,呈先缩小后逐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我国钻探工程技术标准和国际钻探工程技术标准的现状,指出了我国钻探技术标准中存在的主要差距,提出了今后改进钻探技术标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5.
1979—2014年广东省经济重心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之后广东省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但省内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失衡问题较为突出。运用经济重心分析模型,计算改革开放后广东省各年的经济重心坐标及其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并从改革开放政策差异、相对经济发展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差异、产业重心演变4个方面探讨经济重心的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重心整体往东南方向迁移,但存在一定的曲折和波动。从其年际演变轨迹看,近10年已经趋向缓和,说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趋于稳定。建议未来以珠三角地区发展带动东西北三地发展,加大对东西北三地产业升级支持及固定资产投资,整合东西北三地的优势资源,塑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06.
地区差距变动的理论分析及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二战后有关地区差距变动的理论加以硫理并划分出若干流派,对各派观点进行了简要评价。在此基础上,还对中国三大地带间的经济差距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改革开放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三大地带间的绝对差距、相对差距及总合差距均呈扩大趋势,切合经济发展起飞阶段地区差距变动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07.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阶  周后珍 《山地学报》2003,21(4):435-44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除呈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差异外,还呈平原、丘陵、山区发展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叠加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犬牙交错的多维、多梯度差异。人均GDP由东部城市、中部城市、东部整体、西部城市、东部丘陵、东部山区、中部整体、西部总体、中部丘陵、中部山区、西部丘陵、西部山区逐渐降低。人均GDP的最大差距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大中城市与宁夏、甘肃、贵州等省(区)的山区之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受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受第一产业的影响较小。中国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逐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关键是加快西部山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8.
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的评价及其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移去-恢复"技术确定大地水准面,需要一个全球重力场模型作为参考场。本文采用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最大隶属度原则,通过某试验区的33个GPS水准点的实测大地水准面差距与模型大地水准面差距的比较分析,从国际重力场服务提供的EGM96、EIGEN-CG01C、EIGEN-CG03C、GFZ93A、GFZ96、OSU91A、PGM2000A等七个高阶全球重力场模型中,选择OSU91A作为该地区最优的参考重力场模型。  相似文献   
109.
以地级市为基本分析单元,基于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构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1996—2018年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特征,分析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乌鲁木齐、兰州、西宁和银川作为支撑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5个区域经济增长极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由东向西呈现单调递减的态势;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并不高,但整体呈现出缓慢增大的趋势;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具有较好的关联性,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是“等级森严”的,却拥有较高的网络效率;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同样具有较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发育对区域经济差距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经济差距呈现为收敛态势。  相似文献   
110.
综述了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要素影响的研究方法,提出当前研究中应将流域水文过程变化的环境因素来源分为气候自然变异、人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三个方面,并给出了方法体系;基于环境变化下流域水文过程的复杂不确定性,详细剖析了环境变化下流域水文过程的不确定性来源,总结了常用的不确定性评估方法,并介绍了针对定性不确定性(奈特不确定性)评估的信息差距理论。指出为提高减缓和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未来应加强以气候自然变异、人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三源分解的环境变化影响研究;不确定性分析应成为环境模拟的固有组成部分,在影响评价中应注重不确定性的评估,并应加强不确定性信息在流域管理决策中的应用研究以及流域风险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