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描述了适于日光温室小气候条件的黄瓜生长模拟模型。模型涉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干物质分配、各器官的生长等黄瓜生理生态过程。建立富有机质施肥条件下日光温室CO2浓度模拟模型和与黄瓜生长特点相适应的干物质分配模型;用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不同器官的拟合指数在0.85以上,模拟的动态变化趋势与实际值相一致;利用该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给出了不同果实采摘强度下黄瓜植株生物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作物水分与氮素生产函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田间水肥耦合试验的基础上,对水分生产函数的概念加以拓宽,提出了水分、氮素生产函数的概念,并建立了最终产量模型和动态产量模型,进行了参数求解,模型模拟结果和田间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水稻干物质的数值模拟及类型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物质积累是水稻经济产量的基础,利用分斯播种资料,运用作物生长模拟方法,根据水稻主要种植区域的光温资料,作出水稻干物质积累的理论计算。通过对干物质积累值的时空规律分析和区划,为分析生物学产量形成的生态条件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玉米干物质增长规律的分析,得出玉米干物质增长最快时期是在玉米吐丝以后,而干物质增长快慢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多少及其降水量在玉米生长各个时期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立体多熟种植中玉米产量是实现其高产的关键。通过对其关键生育期根系、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净光合强度及其果穗经济性状等多年的研究,表明,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采用大小行种植的四行玉米中存在着3个边行优势。指出,选择优良品种,采用机构覆膜种植技术,提高玉米整齐度,是充分发挥其边行优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单株砂培盆栽的半木质化枝条扦插生根的一月龄人生果(Solanum muricatum Ait.)栽培品种"Xotus",每周浇两次200mL NaCl质量浓度分别为0mg·L-1和25mg·L-1的Hoagland营养液处理2个月,第二个月在控制空气CO2体积分数为(350±10)×10-6、(700±10)×10-6和(1050±10)×10-6的植物生长箱内试验。结果表明,人参果植株干物质生产量和耗水量受根际NaCl盐渍而下降,又随大气CO2升高而增加。根际NaCl盐渍能增大植株叶片蒸腾系数、根/冠比和干物质向枝干和根部分配的比例及积累量,降低根系吸收水分的效率和耗水量。升高大气CO2能促进叶片发育及干物质向地上部其他器官和地下部组织分配,增加总叶面积、比叶干重和各种器官中干物质增长量,提高干物质生产率和水分利用率。根际经25mg·L-1NaCl盐渍处理的植株,总干物质增长量和水分利用率相应下降50%~54%和24%~37%;与350×10-6CO2的处理的植株相比,700×10-6及1050×10-6CO2的处理分别使这两项指标提高到79%~106%和61%~88%以及133%~189%和99%~142%。大气CO2富集能改善受NaCl盐渍的植株干物质生产力、提高水分利用率。根际NaCl盐渍和大气CO2富集对人参果植株干物质生产和水分利用有生物互作效应。它们的共同作用会促进植株干物质的增长及叶片中合成的干物质向其他器官分配,提高干物质生产率和水分利用率,同时减少总叶面积、枝条和根系干重、根系吸水效率、植株耗水量和叶片蒸腾系数。因此,全球大气CO2富集将有利于该作物的干物质生产和水分利用。  相似文献   
17.
毛乌素沙地丘间低地主要植物叶片性状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乌素沙地丘间低地30种主要植物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性状的变异特征,分析植物叶片各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0种植物的比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比叶面积与叶片干物质含量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叶片干物质含量与叶片碳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叶氮含量与叶片碳氮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叶面积与其他所有的叶片性状都无相关性。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叶面积、叶氮含量和叶碳含量在不同功能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叶片碳氮比在不同功能群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毛乌素沙地丘间低地环境变化对植物种群的作用,增进对丘间低地植被演变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凋落物矿化分解是维持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也是陆地生态系统C向大气释放的主要动力,因此影响和控制生态系统凋落物矿化分解的主要因素一直备受关注。土地沙漠化是科尔沁沙地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并且导致土壤粗质化和贫瘠化,凋落物输入和矿化分解对于改善该地区土壤质地和养分状况至关重要。通过室内培养的方法,对科尔沁沙质草地27种主要植物叶凋落物矿化分解及其与凋落物C含量、N含量、木质素含量、C/N、木质素/N、极易分解有机物含量(LOMⅠ)、中易分解有机物含量(LOMⅡ)及难分解有机物含量(RP)等指标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27种植物叶凋落物质量存在较大差异(P<0.001),相应的27种植物叶凋落物培养样品矿化有机碳总量和干物质损失量存在显著差异(P<0.001),分别在9.0mg C·g^(-1)干土至12.7mg C·g^(-1)干土和14.7%至40.4%之间变化。添加凋落物后培养样品的CO2释放总量显著大于对照(不添加凋落物),说明土壤中添加凋落物后,培养样品的有机碳矿化速率明显增大。27种植物叶凋落物矿化有机碳总量以及损失干物质总量与凋落物的N含量、C/N、木质素/N、LOMⅠ、LOMⅡ和RP等指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叶凋落物的矿化分解主要受LOMⅠ和木质素/N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科尔沁固定、半固定及流动沙地上,测定了沙地植被的主要建群植物——差不嘎蒿种群及其无性系构件的热值,得出如下结论:①差不嘎蒿植物种群干物质热值表现为:Q1固定沙地 > Q1半固定沙地 > Q1流动沙地,且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极显著地高于流动沙地。②差不嘎蒿植物种群所有构件的有机干物质比无显著性差异,干物质热值和去灰分热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Q1固定沙地 > Q1半固定沙地Q1流动沙地,Q2固定沙地 > Q2半固定沙地Q2流动沙地。③差不嘎蒿植物种群各发育时期干物质热值、去灰分热值和有机干物质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一般干物质热值表现为:Q1营养体 > Q1生殖枝 > Q1生殖枯枝。④营养体不同龄枝去灰分热值在固定沙地随枝龄的增加而显著地提高,流动沙地则随着枝龄的增加而显著地下降;半固定沙地介于两者之间,表现为中龄枝的去灰分热值显著地高于其它龄枝。⑤差不嘎蒿植物种群同一构件的有机干物质比与去灰分热值的相关性,除四龄枝外,其它各构件基本上表现为正相关,尤其是三龄枝最为典型;分析同一生境中处于不同发育状态的有机干物质比和去灰分热值呈现出负相关性,尤以固定沙地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20.
农田水分生产率估算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闫娜娜  吴炳方  杜鑫 《遥感学报》2011,15(2):298-312
水分生产率是评价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水平和节水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利用遥感数据定量估算了流域平原区的蒸散量和干物质量,采用经验的收获指数计算了海河流域2003-2008多年平均水分生产率.通过在水资源三级分区的统计结果分析表明:遥感估算的水分生产率可以反映单方水产出的空间差异,海河流域平原平均水分生产率为0.99kg/m3,变化范围为0.02-2.13kg/m3,总体水平较低,南北差异较大。通过ET,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关系的分析表明水分生产率与产量线性相关(R=0.97),提高产量将一直是流域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重要研究方向。水分生产率与产量随ET变化均为先线性增加后减小的特点,在两季作物区当年耗水量在335-575mm范围变化时,水分是影响产量和水分产出效益的关键因子,要着重提高中低产区域的水分生产率; 当耗水量超过575mm,水分不是唯一的限制因子,以提高作物的收获指数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