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3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432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506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971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18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3 毫秒
971.
不同冻结方式下盐渍土水盐重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邴慧  何平 《岩土力学》2011,32(8):2307-2312
土体的冻融历史在土体的冻胀预报和评估的作用不可忽略,不同的冻结方式将影响土体中的水盐重分布及干密度的变化差异。选择土样底端温度相同情况下的单向冻结、正弦波曲线冻融循环和负温循环冻结3种冻结作用模式,对青藏高原铁路沿线红色粉质黏土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3种冻结模式下土体的冻胀量的变化、水分和盐分的重分布状况以及土体干密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单向冻结过程由于冰的自净作用,阻止了盐分的迁移;土体周期冻融循环后变形具有不可累加性,盐分在随水分发生对流迁移的同时会发生由浓度梯度诱导的扩散迁移;在冻融作用下,土体的压密变形是客观存在的,即体现了冻融对该试验条件下土体结构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972.
973.
张宏  王智远  刘润星 《岩土力学》2013,34(Z2):100-104
沙漠区修筑公路,优质路基填料匮乏。依据就近原则,选用沙漠区储量丰富的风积沙作为路基填料,分析其矿物成分、化学成分、酸碱度、含盐量与级配特征。进一步探究不同试验方法(击实试验、振动台法、表面振动压实仪法)与试验控制条件下,风积沙干密度受因素控制的变化规律与压实特征。风积沙击实曲线与振动压实曲线均呈现“振实-振松-再振实”造成的“多峰”特征, 振动法所得干密度一般优于对应含水率条件下击实试验所得干密度。振动台法在风积沙含水率接近饱和时振动的效果最好,风积沙的干密度最大,表面振动压实仪法3层填料的振动压实效果明显好于1层填料方式,进而可用于施工指导。  相似文献   
974.
利用区域自动站和常规观测资料及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1年7月31日黑龙江省西部大区域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部暴雨区位于高空西风急流出口区左侧、低空和超低空急流的左侧,高空辐散和低空辐合作用为暴雨过程提供了动力条件,低空和超低空急流为暴雨提供了水汽条件;在对流层中层有较强的干冷空气侵入,短时强降水落区位于干侵入边界,并且与TBB大梯度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在雷达回波中,短时强降水落区位于速度图中的风场不连续线附近。  相似文献   
975.
During the 25th Chinese National Ant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GPS radiosondes were launched to detect the atmos- pheric vertical structure over the southeast Indian Ocean frontal region. Some low-level characteristics along the cruise are studied based on in-situ observation. The observations reveal that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the low-level wind field and air temperature field on both sides of the Subantarctic Front are very different. A stronger (weaker) vertical gradient is on the cold (warm) side,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mid-latitude ocean-atmosphere interaction is active in the southeast Indian Ocean frontal region. A low-level jet is observed over the Subantarctic Front, with speed up to 14 m's-1. For the Antarctic polar front, low-level wind speed near the sea surface is greater than that aloft, in contrast with the situation of the Subantarctic Front. Comparing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widely-used reanalysis datasets with our in-situ observations, differences of varying magnitudes are found. Air temperature from 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 (AIRS) data has a limited difference. The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 Range Weather Forecasts Interim Re-Analysis (ERA Interim) dataset is much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ations than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EP/NCAR) Reanalysis 1 in the southeast Indian Ocean frontal region.  相似文献   
976.
The observation data for 5 d at a st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presented.After brief analysis of the wind speed,air temperature from the ship-borne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s and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profiles from the CTD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recorder) data,the authors find that the CTD casts are too sparse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diurnal evolution of the thermal structure in the upper ocean.A one-dimensional (1D) numerical code based on Mellor-Yamada turbulence closure model is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upper ocean thermal structure,utilizing the atmospheric forcing data from ship-borne weather station.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ational data;the significance of breaking waves is also briefly discussed.The evolution of turbulence kinetic energy (TKE) and the contribution from shear production and buoyancy production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Finally,several possible factors which might influence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briefly analyzed.  相似文献   
977.
老龄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及分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福建省南平市安曹下87年生的杉木人工林碳库及其分配进行研究.采用分层切割法和相对生长方程计算乔木层生物量,样方收获法测定林下植被生物量、枯枝落叶层和粗木质残体现存量,CN元素分析仪测定碳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老龄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为287.89 t·hm-2,其中乔木层碳库占生态系统碳库的68.18%,矿质土壤层碳库占26.39%,而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粗木质残体碳库所占比例之和不超过6%.老龄杉木林的干材(干 皮)碳库占乔木层碳库的79.61%.87年生与40年生杉木人工林碳库很接近,前者比后者仅高出7.15%,主要是因为两者占生态系统主体的乔木层碳库和土壤层碳库很接近,前者分别仅高出后者的4.51%和10.39%,前者林下植被层和粗木质残体碳库较大,分别是后者的2.05倍和2.80倍,而枯枝落叶层碳库则低于后者.因此,老龄阶段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增幅不大,但在碳库分配上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978.
可控源海洋电磁勘探(MCSEM)中空气波对海底电磁响应的影响已为业界所熟知,且已提出了多种压制方法.然而,由于空气波与海水层中其它信号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至今其作用机理及对有效信号的影响方式尚未完全清楚,这也阻碍了浅水域MCSEM油气勘探的应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基于一维层状介质的电磁位和电磁场分析,采用电磁场的模式分解理论导出了空气、海水层和海底地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了MCSEM电磁响应的影响因素和空气波的作用机理.以无限水深假想模型、三层介质模型和四层介质模型为基础,导出了水平电偶极子(HED)的横电(TE)和横磁(TM)模式的电磁场关系,分析显示了前人提出的上下行波分离进行空气波压制所存在的缺陷.通过理论和数值模拟知道, 利用横电(TE)和横磁(TM)模式受空气相互作用影响的差异和电磁场水平分量与垂直分量受空气层相互作用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减弱空气波对有效信号的影响,这将有助于实现浅水域海洋电磁勘探数据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979.
自然电位测井数值计算中的激励源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自然电位测井的高效正演计算,以定量研究各种因素影响,针对自然电位的激励源-偶电层的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自然电位产生原因及偶电层对自然电位贡献的分析,认为只有泥岩井壁、侵入带中砂泥岩界面和侵入带与原状地层分界面处的偶电层对自然电位测井值有贡献,而研究砂岩层处的自然电位异常,则仅考虑由侵入带与原状地层界面处的偶电层即可。通过直流电场与静电场的类比,推出了偶极源的面电流密度表达式,并通过计算研究了均匀介质中侵入深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电位曲线形状随侵入深度增加而变得平缓,异常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980.
青海湖西吉尔孟附近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青海湖北刚察县吉尔孟乡草地土壤含水量测定和粒度分析,研究了土壤水分变化等问题。研究区土层上部粒度成分以粗粉砂为主,下部以细砂为主。2009年该区草地土壤重力水分布深度达到了60 cm左右。土壤上部含水量丰富,下部水分严重不足。在土层约80 cm深度之下出现了中等干层和部分严重干层。该区土壤干层的发育阻隔了大气降水向地下深处的入渗,属于异常水分循环类型。该区土壤水分处于负平衡状态,指示当地的降水量并不能充分满足草原植被生长的需要。吉尔孟乡土壤蓄水量较少,易于发生生态环境的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