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2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285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464篇
地球物理   194篇
地质学   681篇
海洋学   71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02篇
自然地理   40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52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3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通过对广东清远飞来寺、广州花都梯面、佛山南海西樵山等典型泥石流案例的分析,揭示了华南沿海地区泥石流的类型特征及其动力机制,认为泥石流的流域地貌有沟谷型和坡面型两种,流体特征以水石流和稀性泥石流居多,激发泥石流的动力主要为暴雨,属台风暴雨型;在规模上各类泥石流均为小型,但灾情严重.分析认为在华南沿海地区具有泥石流条件的区域当中,降雨量达到200 mm/d时有可能发生泥石流,降雨强度达到63~86mm/h时发生泥石流的几率极大,局部地区达到43 mm/h也有可能激发泥石流.激发泥石流与降雨强度有直接关系,日降雨量的影响为其次.  相似文献   
992.
福建东南沿海重力场演变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研究了福建地区2001~2008年的流动重力测量资料,探讨了福建东南沿海地区重力场变化与永春ML4.6和长泰ML=4.7级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这2次地震前,靠近震中测点的重力值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3.
广东省揭西金坑矿区目前已初步查明的(333+334)级矿石量为2245464.8吨,其中金属量Cu:17596.7吨、Sn:5945.3吨、Pb:31536.9吨、Zn:58095.2吨。矿区主要矿体为脉状,均受滑动破碎构造带控制,总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分布于灰白色花岗闪长斑岩中,在空间分布上受滑动破碎构造带控制,矿体顶底板为片理化带,蚀变强,呈脉状、透镜状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内的片理化带所产生的滑动破碎带中。另一类则产于石英片岩、粉砂岩、炭质泥岩层间滑动破碎构造带中,主要由多个连续的或间断的扁豆状、透镜体状的矿脉组成。矿体赋存严格受岩层控制,矿脉与围岩界线清楚。本文旨在通过对矿体特征、成矿机理的深入分析,为矿区为进一步扩大资源量提供理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4.
广东前汛期暴雨水汽输送异常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9—2011年广东省86个测站的地面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DOE第二套分析资料,分析广东前汛期及其各月暴雨的水汽输送来源及其异常特征,诊断持续性暴雨过程水汽输送异常随赤道MJO活动的变化。结果表明,从多年气候平均场来看,广东前汛期(4—6月)水汽输送来源主要有孟加拉湾经中南半岛向华南输送(即西南支输送)、源于热带西太平洋随副热带高压边缘气流经南海地区向北输送(即东南支输送)和源于青藏高原西南侧伴随南支西风气流的向东输送(即西支输送)。广东前汛期降水异常变化的水汽输送异常来源与气候平均来源有所不同,前汛期暴雨的水汽输送异常主要是东南支、西支输送的输送异常以及源于我国中低纬度地区随偏北异常气流向南的水汽输送(简称北支输送)异常这三方面,其中北支输送异常主要加强广东区域的水汽通量辐合。暴雨水汽输送异常存在月际变化,西支和北支输送异常是4月、5月、6月暴雨的共同点,另外,5月暴雨还包括西南支、东南支输送异常,6月暴雨则包括东南支输送异常。各月持续性暴雨(持续3 d或以上的暴雨)与非持续性暴雨的水汽输送异常有所不同,4、5、6月东南支水汽输送异常,持续性暴雨比非持续性暴雨明显偏强。6月广东持续性暴雨的西南支水汽输送异常随MJO活动产生一定的变化,在MJO第4、5、6、7位相(8、1、2、3位相),西南支水汽向华南输送偏强(弱)。赤道MJO活动影响西南支水汽输送强度的物理过程,主要是通过改变大气经向热力对比来影响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强弱变化,从而使该支气流流向华南的水汽输送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95.
Numerous estuaries of the world have been strongly modified by human activities.These interferences can make great adjustments of not only sediment transport processes,but also the collective behavior of the estuary.This paper provides a typical case of a heavily modified coastal plain estuary of Sheyang on the China coast,where a sluice barrage was built in 1956 to stop the intrusions of storm surges and saline water.Four sets of instrumented tripods were simultaneously deployed along a cross-shore transect to continuously observe near-bed flow currents and sediment transport.The in-situ surveys lasted over a spring and neap tide cycle when a strong wind event occurred in the neap tide.Comparisons of flows and sediment transport between tide-dominated and wind-dominated conditions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episodic wind events in flows and sediment transport.The wind-induced currents,bottom stresses,and sediment transport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when wind was present than corresponding quantities induced by the tides.The long-shore sediment transport induced by winds exceeds the cross-shore component,especially near the river mouth bar.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e noticeable importance of wave-dominated coastal processes in shaping topographic features.A regime shift of estuarine evolution under highly intense human forcing occurs from fluvial to marine processes.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he estuarine system should focus on the restoration of estuarine processes,rather than the present focus on inhibition of marine dynamics.  相似文献   
996.
叶向顶  张慧  张帆 《华南地震》2014,(3):104-108
采用地磁短周期日变之低点位移方法和加卸载响应比法,分析了广东东源县2012~2013年间三次MS4.0~4.8级地震的震磁响应,发现震前震中周边台站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低点位移异常和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活动性和历史海啸事件记载的分析,本文对日本南海海槽发生MW9.1罕遇地震情况下的海啸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震可引发初始波幅约10 m的海啸,6个小时后传至浙江沿海,近岸各处波幅为1—2 m;8个小时后靠近上海海岸线,最大波幅约2 m,受地形影响局地爬高至近3 m;11个小时后抵达苏北黄海沿岸,预计波幅普遍在1 m左右.海啸的上岸高度与海岸附近的海深和海岸线的形态密切相关.我国近岸海域地形变化复杂,海湾众多,对海啸波有放大作用,该模拟结果可能比实际传播到近岸时偏小,因此综合评估日本海啸影响我国华东地区的规模m可达1—2级左右.一旦日本南海发生罕遇地震对我国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遇上风暴潮与天文大潮叠加,则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海啸灾害.   相似文献   
998.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分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反映区域产业分工现状,利用变异系数与空间洛伦茨曲线、空间基尼系数相结合,在产品层次上,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分工现状进行定量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协调发展建议。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农业和采掘业依据自身比较优势发展相应产业,产业分工较为明确;制造业在行业层次存在同构现象,但在产品层次上,各地差异化发展明显,区域产业分工逐步显现;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亟待调整,其中基础服务业与个人消费服务业发展较为完善,但生产和市场服务业中的金融、物流和专业技术服务业与公共服务业中的公共管理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影响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此基础上,针对各产业分工结果,提出相应的协调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99.
1644-1911年中国华东与华南沿海台风入境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威  满志敏  刘大伟  颜停霞 《地理研究》2014,33(11):2195-2204
利用清代至民国时期华东与华南沿海的多种历史文献,通过对“颶”、“颱”含义的考察与风雨潮现象记录特征的辨析,以及非台风事件的排除,建立了1644-1911年入境华东与华南沿海的逐年台风频率序列。研究时段内共有967次台风入境(年均3.62次),17世纪后半期、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这两个时期是台风活动非常活跃的时期。ENSO现象与沿海台风活动的频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全球/半球尺度的冷暖转换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早期曾经伴随了入境中国沿海台风次数的增加,在过去300年中是增长速率最快的一个时期,但在17世纪和18世纪之交时出现的快速升温现象却伴随着沿海台风数量的下降。因此,半球/全球尺度的快速升温现象与中国华东—华南沿海遭受台风数量之间可能不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广东气象》2012,(4):F0004-F0004
1、《广东气象》以贴近业务、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为办刊宗旨,立足广东,面向全国,面向三气象发展的需求。国内外公开发行。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网(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期刊数据库。2、《广东气象》刊登气象科技各有关领域的综合评述及研究论文、短论: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