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4篇
  免费   581篇
  国内免费   700篇
测绘学   294篇
大气科学   1128篇
地球物理   622篇
地质学   735篇
海洋学   298篇
天文学   147篇
综合类   227篇
自然地理   24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4年   2篇
  1942年   5篇
  1938年   3篇
  1936年   7篇
  1935年   6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桂西北地区降雹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1971-1998年28年1-6月百色、河池两市出现冰雹天气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两市的时空分布特征:冰雹主要出现在桂西北地区的北部和西部,百色市雹日总数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而河池市雹日则随时间减少;降雹的日变化特征比较明显,冰雹主要出现在当日的14时至次日的08时,分别占总数的96.46%(百色市)和93.33%(河池市)。  相似文献   
942.
甘孜州日雨量≥50毫米的暴雨天气特少,但由于州内特殊的地形、地貌及地质结构等原因,日雨量≥25.0毫米的降水天气过程就足以造成灾害,所以将州内的暴雨标准确定为日雨量≥25.0毫米,24小时内有≥4站出现暴雨定为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本文从地面、高空影响系统、数值预报产品特征及本地能量特征、客观预报结论等方面对今年“6.17”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943.
发现了有化石依据的早古生代地层;在果干加年山发现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在中浅变质岩解体出早二叠世地层;否定了羌塘中部隆起区存在中元古界变质基底;羌北发现石炭-二叠纪较为连续的(竹蜓)类化石序列;发现上泥盆统;厘定了新近系康托组与唢呐湖组的对应关系;在尼玛县绒玛乡温泉附近和古木乡南西采集了大量头足类、笔石、竹节石等化石;补充、厘定完善了羌南、羌北岩石地层序列;石炭纪基性岩墙群和羌塘中部面积最大的复合岩基--本松错岩体以及新近纪火山岩研究取得进展;在角木日地区发现一套保存完整的蛇绿岩;发现和确定了果干加年山构造混杂岩体;进一步探讨了羌塘基底和南北向构造问题.  相似文献   
944.
侏罗系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中采获较丰富的双壳类、腕足类、珊瑚、菊石、海绵等化石;首次在展金组、曲地组中发现瓣鳃、腕足类、介形虫、放射虫等古生物化石;首次在新近系唢呐湖组中发现瓣鳃类和植物化石;首次在图北湖一带曲地组中发现科化石,初步鉴定为Misellina等,属于典型的暖水相动物,常见于华南地区,说明早二叠世测区已进入古特提斯构造发展阶段;首次在原划若拉岗日岩群中发现放射虫化石。首次在一级河流阶地分别获取1 4 C年龄值1 5 6 0 0±5 4 0a和1 3390±6 70a ,暗示了羌塘高原在更新世以来发生了一次明显隆升过程。新发现多处侏罗系小型生物礁(点礁)。查明若拉岗日岩群的物质组成及变形变质特征,建立了弯岛弧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查明测区中部一带出露新生代花岗斑岩,岩石化学特征反映为橄榄粗玄岩序列,属于同碰撞花岗岩,代表燕山晚期造山作用的产物。对大横山构造带内出露岩浆岩调查取得新的认识,蛇绿岩残片的存在,对认识大横山构造带的构造属性起到重要的作用,肯定了金沙江结合带西延至测区。基本查明测区变质岩的岩石类型其分布特征,查明蓝闪片岩带岩石类型、变形变质特征、空间分布,硬柱石与蓝闪石共生说明了红脊山蓝闪片岩可能属于碰撞造成的产物。查明戈木日岩组(?)中级变质岩系的分布  相似文献   
945.
在拉轨岗日构造带佩枯错新发现了一条韧性剪切带,至少存在3期变形。韧性剪切作用可能与应变能转化的热能有关,应变能常沿断裂集中,形成方解石脉;然后,经由北往南的逆冲推覆,形成(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最后,由于山体重力势能的作用,伸展跨塌。该剪切带成为藏南拆离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46.
地层古生物方面,(1)建立和重新厘定了8个群级、24个组级及多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和填图单位;(2)在雅西尔沟一带,将泥盆系厘定为兽形湖组和拉竹龙组;(3)万泉河北部一带的原泥盆系雅西尔群,依据化石成果被重新厘定为下三叠统,并新建万泉河群;(4)发现下白垩统铁隆滩群与上侏罗统松木西错群等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5)新近系康托组角度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在康托组一、二段间发现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6)初步将羌塘地层区原划分的前泥盆系阿木岗群改为石炭-二叠系;(7)初步查明了霍尔巴错群岩石组合等基本特征;(8)进一步确定了区内三叠系肖茶卡群与下伏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9)在三岛湖侏罗系实测地层剖面上采集了大量古生物化石。岩石方面:(1)在托和平错一带新填绘出大量基性岩墙和酸性岩株(脉);(2)初步认为展金组火山岩形成于洋岛环境,时代为早二叠世;(3)否定了托和平错一带分布有新生代火山岩出露的结论;(4)新发现了甜水湖北新生代碱性火山岩,初步确定其时代较鱼鳞山火山岩新。构造上,确定了窝尔巴错-拜惹布错断裂带为喀喇昆仑地块和羌塘地块的分界断裂,基本查明了断裂带特征及构造属性。矿产方面,新发现一处大型砂金矿。  相似文献   
947.
采用密闭室红外气体分析仪法(IRGA法)观测了中亚热带红壤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后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动态变化,并比较了IRGA法与碱吸收法(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呈单峰曲线,与土壤温度的昼夜变化基本一致,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13:00~17:00,最低值出现在凌晨3:00~7:00;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日呼吸速率,但明显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马尾松林对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降低程度高于板栗园和百喜草地,且对夏季的降低程度影响最大.而IRGA法和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显著的幂函数关系,AA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为IRGA法的27.5%~218%,平均为76.2%.当土壤呼吸速率较低时,AA法比IRGA法高估了土壤呼吸速率;反之,AA法则低估了土壤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948.
根据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的麦田微气象观测和研究区的124个气象站常规资料,结合NOAA-16/AVHRR的资料,采用地表能量平衡算法的卫星遥感模型估算了中国西北地区东部4~8月的日蒸散量及其区域分布,并按气候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别统计灌溉农田、干旱草地、冬春小麦农田、针阔混合林、常绿林和沼泽草甸等不同地表的蒸散量平均值和标准差,揭示了作物不同生育期自南到北由湿润的常绿林区至半干旱雨养农田直到干旱的荒漠地带的蒸散递减的分布特征.模型探索了卫星遥感无法得到近地层气温的难点,从而提高计算精度.经试验区54站蒸发皿推算的日蒸散量检验,相对误差为16.6%,与定西用LI500型CO2/H2O通量仪实测的日蒸散量误差仅16.2%.结果表明计算的蒸散量与实测值在整个试验区内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49.
藏东南公路边坡开挖模拟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天峰  王家鼎  路勋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0):1070-1074
以川藏公路某边坡为例,对路堑开挖进行模拟并分析了开挖前后边坡的稳定性。参照现场工程地质勘察及区域相关资料,恢复了公路修建前的原始地貌,据此建立计算模型。公路修筑的快速拉格朗日法模拟揭示了公路开挖后边坡内部应力分布规律、位移变化及边坡失稳过程。而强度折减法对开挖前后边坡的稳定性评价结果也表明路堑开挖是该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0.
《国际地震动态》2006,(10):26-26
1987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69号决议,决定把从1990年开始的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1989年12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决议决定,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每年以适合“十年”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