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7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峰 《地理教学》2012,(11):58-59
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指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嵩山的嵩阳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如果单从自然风景而言,这些地方也许并没有明显的长处,但由于诸多教育、文化的先贤曾在这些地方布道、求学,使得这里的一山一水都透露出书香墨色,一砖一瓦都深含着隽永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42.
2011年2月13日18时35分,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冰川、冻土、泥石流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施雅风先生离开了我们。施雅风院士是我国泥石流研究的奠基人,对我国泥石流科学研究事业的开创、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了大批研究人才,为我国成为世界泥石流研究强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1963年9—10月他率队开始考察西藏波密古乡冰川泥石流,至2011年1月发表庐山泥石流和第四纪冰川的讨论文章,施先生研究泥石流近半个世纪。施先生去世后,作为泥石流研究者,作为施雅风先生当年的同事和晚辈,我们搜集和查阅了大量有关泥石流研  相似文献   
43.
庐山变质核杂岩是华南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浅层响应,对其核部中生代中酸性岩体进行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和宏观变形变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庐山变质核杂岩核部在123.3Ma~133.0Ma期间发生过强烈的岩浆活动,且岩浆活动滞后于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时间,岩体呈NNE向近平行带状展布,宏观上岩体不具有明显的主动侵位特征,带状岩体所处的位置可能为岩石圈伸展过程中导致的裂陷和虚脱部位。东牯山岩体中的继承锆石反映其深部存在过900Ma的岩浆活动,是江南造山带格林威尔造山事件的记录。  相似文献   
44.
庐山前震旦纪变质基底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项新葵  许建华 《江西地质》1993,7(2):103-114
  相似文献   
45.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对2005年9月初庐山连续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因北方高压脊的阻挡,“泰利“低压在赣西北停滞,导致庐山出现持续强降雨.强降雨期间,高层流线散开,低层流线汇合;“泰利“登陆后西北行时,低压西部有冷空气补充;庐山低层并未直接受冷平流影响;对应2次暴雨极值的出现,庐山高、低空的动力、热力、水汽和不稳定条件,均有利于降雨加大,高山地形有利于暖湿气流抬升,从而导致这次庐山降雨加强.  相似文献   
46.
庐山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华  谭克仁 《矿物学报》1997,17(3):291-296
本文简述了庐山隆-滑构造的基本特征。在中元古代双桥山群底部的顺层韧变带中,把前人的断层构造砾或沉积成因的巨厚层状变质复成分砾岩,自上而下分离出三层砾:上部砾、中部砾、下部砾。其中上部砾为断层构造砾;中部砾不是砾,而是构造分泌物;下部砾为沉积底砾。在此基础上,同时参考研究区早元古代星子群与中元古代双桥山群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方面的差异,建立了“庐山运动”,其活动时间为2200~1800Ma,这可以与华北及华南其它地区同时期的构造运动相对比,但庐山运动的强度相对较弱,表现为以垂直隆升为特色的造陆运动,它曾使研究区早元古代晚期至少遭受过长达200Ma(1800~1600Ma)的风化、剥蚀作用。  相似文献   
47.
江西庐山新元古代庐山垄群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庐山垄群的建群依据,地层层疗,变形变质特征及地质年代。并创名筲箕洼组和汉阳峰组:前者为海相喷溢的变细碧岩 石英角斑岩组合,并获得变细碧岩、变石英角斑岩锆石U—Pb法年龄分别为917±36Ma、911±134Ma;后者为陆相喷发的火山岩系,获变斑状流纹岩Sm- Nd等时线年龄为845.6Ma、831.5Ma。最后对庐山垄群及筲箕洼组和汉阳峰组与省区域地层对比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8.
毕华  谭克仁 《江西地质》1996,10(1):3-12
以往许多学者习惯于将造山作用与造盆作用分开来研究,且认为赣北庐山-鄱阳湖仅在第四纪形成,笔者通过对庐山及其中鄱阳湖地区区域深部构造背景及其本地质特征的分析,将庐山-鄱阳湖的造山-造盆作用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主要论述了其造山-造盆作用的特征,即先天条件,临产条件和后天条件。在此基础上,将庐山-鄱阳湖的造山-造盆作用划分为前震旦纪基础阶段,震旦纪-早二叠世休眠阶段,晚二叠世-早第三纪雏形阶段及晚第  相似文献   
49.
本文对庐山地区典型构造样式-走滑剪切构造和伸展剥离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进行分析,总结了“旋转走滑-侧向拉伸构造”的复合模型,探讨了其在地壳演化进程中的运动机制。  相似文献   
50.
程裕淇 《第四纪研究》1989,9(3):224-226
李四光先生是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之一,对地质学的许多分支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建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而闻名于世。我对1933年11月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届年会上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的理事长演说至今记忆犹新。作为一个科学家,他强调一个地质工作者首先要做好野外工作,一切地质假说和理论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地质部部长,他鼓励地质工作者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