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在松辽盆地晚白垩系青一段优质源岩中检测出了芳基类异戊二烯烃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以低碳数为主,主要分布在C13~C23之间,最高含量可占芳烃馏份的30%以上。该类化合物的检出以及根据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认为青一段源岩沉积时期水体具有盐度分层,湖底为微咸—半咸化、强还原的、富硫的环境,有机质除了以藻类贡献为主外,还有绿硫菌的贡献。芳基异戊二烯化合物检出和分布反映了古松辽湖在青一段沉积时期可能存在海侵,海侵方向从盆地东南向西北。  相似文献   
32.
对中国亚热带森林地区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进行了一年多的钢瓶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空气样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大量NMHC的实测资料以及它们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NMHC的主要来源是当地植物的排放。对异戊二烯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33.
亚热带森林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1,6(4):456-466
对我国亚热带森林地区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进行了两个月的连续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NMHC进行了分析,得到大量NMHC的实测资料,并对它们的日变化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研究.分析表明,温度对各种树木异戊二烯的排放来说是一个重要因子,而且各种植物排放的异戊二烯对温度的依赖关系基本上比较一致.对于我国亚热带森林主要树种异戊二烯的排放速率进行了初步测定.  相似文献   
34.
草地异戊二烯排放通量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白建辉  Brad Baker 《大气科学》2004,28(5):783-794
2002年夏季对中国内蒙古草原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通量进行的首次测量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异戊二烯的排放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采样箱对太阳辐射有非常明显的衰减作用,其衰减率为17%~35%.为准确估算异戊二烯的排放通量,建立其排放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可见光辐射传输与守恒的观点,在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异戊二烯排放通量的经验模式.结果表明,对日变化、季节变化和日总量的模拟值与测量值比较一致.在使用箱方法时,应该考虑箱内外辐射、温湿度、水汽含量之差引起的排放通量的差别,特别是箱内外辐射之差所引起排放通量的差别.同时也说明,可见光辐射是影响异戊二烯排放的最主要因子.利用异戊二烯排放通量的日总量与11:00通量之比和可见光辐射日总量与11:00时累计值之比的定量关系,可以由某日11:00的排放通量来推算该日的日总量,其平均相对偏差小于14%.  相似文献   
35.
海冰的准确重建对反演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研究表明,有机指标高支链类异戊二烯(HBIs)具有重建极地海冰状况的潜质,海洋沉积物中具有海冰特异性的单烯HBI(IP_(25))和双烯HBI(IPSO_(25))指标已分别成为研究北极和南极海冰变化的有力工具。本文综述了IP_(25)、IPSO_(25)的提出和验证,分析了影响HBIs生成、迁移和埋藏的诸多因素,总结了为实现精细化区分海冰状况和定量化重建海冰密集度而提出的新指标的发展及应用,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