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6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武汉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27日发生在武汉及其周边部分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特别是引起武汉、洪湖的冰雹和地面大风灾害的2个强风暴(A、B)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天气背景是,副热带高压西侧强烈的西南气流诱发了中小尺度扰动,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大的垂直不稳定,低层较干和中高层更干的水汽条件。(2)产生灾害性天气的对流系统最初是一条近乎南北向的断续型对流带,强风暴A和B在其成熟阶段都有低层弱回波和中高层悬垂回波结构,最大回波强度均大于60dBz;风暴A在其崩溃阶段,近地面径向速度迅速增大,随其北移.造成武汉市黄陂区大风灾害;风暴B在平均径向速度图上存在明显的中层气流辐合(MARC),是即将出现地面强辐散风的标识。(3)强回波中心高度迅速降低是地面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标识,VIL密度比VIL本身更能反映风暴的强度,特别是当因雷达扫描策略的影响导致探测不到风暴顶或风暴底时。(4)在用冰雹探测算法(HDA)探测冰雹时,要注意修改可调参数.特别是0℃和-20℃环境温度的高度.这样才能大大降低冰雹误报率。  相似文献   
82.
根据高层建筑高度、被保护物高度以及两者间距,采用电气几何击距法(EGM)分析绕击条件,推导出最大绕击距R_m及最大绕击电流I_m,利用雷击电流幅值概率分布公式计算大于绕击电流I_m概率P,确定(1-P)为绕击概率,并应用该计算方法确定雷击风险评估中雷击建筑物导致物理损害概率P_B值及位置因子Cd值。  相似文献   
83.
武汉地区云地闪电特征及防护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武汉地区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云地闪电资料,统计分析了武汉地区云地闪电特征及其直击雷防护效率,为该地区的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击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统计分析表明,武汉地区年平均云地闪电次数为45693次;负闪电占闪电总数的96.0%,平均负闪电强度为32.6 kA;正闪电占闪电总数的4.0%,平均正闪电强度为38.3 kA。4-8月闪电占全年闪电总数的96.9%,其中7-8月闪电占全年闪电总数的70.8%,9月至次年3月闪电仅占全年闪电总数的3.1%。正、负闪电强度主要集中在10-50 kA,平均陡度为12 kA/μs左右。通过统计分析,拟合出适合武汉地区大于某一雷电流幅值累计概率方程。武汉市新洲区西南部与黄陂区东南部交接地区和江夏区东部地区是闪电高密度中心,年平均闪电次数在8.5次/km~2以上。武汉地区建筑物直击雷保护范围按照1、2、3类防雷类别设计时,其绕击率分别为1.3%、3.3%和11.5%,反击率分别为0.1%、0.2%、1.6%。  相似文献   
84.
水力吹填地基的水平排水板振动碾压处理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水力吹填地基,本文提出了在吹填过程中分层铺设水平向排水板并振动碾压的处理方法和应用实例,处理后的标准贯入试验显示吹填细砂的标贯击数提高到不处理时的3-4倍,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和荷载板试验表明,处理后的吹填细砂达到了电厂地坪要求的承载力,沉降和不液化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5.
在河北省迁安大石河铁矿进行轻便高频可控源 (PHV)地震反射勘探的试验研究是成功的。可控震源的优点主要在于分辨率高、可以自由选择频率范围 ,对输入到地下能量的频谱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通过与夯击震源WACKERBS60Y系统结果的对比 ,证实了它工作稳定 ,效率高 ,优于其它震源。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阳泉市道路商品开发公司西收费站机房雷击事故的调查分析,以及对阳泉地区架空明线雷击参数的简要分析,强调机房安装SPD多级防护的重要性,以尽可能最大限度减少雷电灾害。  相似文献   
87.
广东湛江陨击混杂堆积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延鸿  孙嘉诗 《地学前缘》2006,13(4):267-273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取样分析,首次在广东湛江地区中更新统早期的北海组地层中发现了一层罕见的陨击混杂堆积层,它是陨击作用下的特殊产物,是北海组含砾砂、粘土质砂在陨击高温作用下烧结、抛射堆积而形成的。陨击混杂堆积层主要分布在湛江坡头的部分地区,有的出露地表,有的为第四系所覆盖,厚度大约为0·1~4m。陨击混杂堆积层中共生玻璃陨石(雷公墨)。陨击混杂堆积层中的击变岩砾石与原岩相比较,Si O2的含量明显减少,Fe2O3的含量明显增加,其他化学成分及含量与原岩近于一致。陨击混杂堆积层的发现可能对澳大利亚—东南亚微玻璃陨石场陨击源坑的寻找和探讨该期玻璃陨石和微玻璃陨石与靶岩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建议在湖南寻找与陨击作用有关的金刚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世界各大洲发现陨星撞击构造近200个(有些尚有分歧),其中约有1/5发现伴有各种金属或非金属矿产以及油气和地下水资源,特别是近来还在陨击构造中找到了金刚石。陨击构造已被列为一种新型成矿构造进行研究。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天体地质委  相似文献   
89.
90.
本文对不同介质的受击空气声(SABS)、界面固体声(SSBSB)和沙层固体声(SSBSS)进行了测量,并与某些动物的感觉特性相比较。脆硬介质(Ⅰ)的SABS的主峰频率和幅值都明显高于低硬介质(Ⅱ)和含断面的低硬介质(Ⅲ)。可见,震前宏观地声的音色和强度的地区差异和某些动物的听觉效应与局部地区的介质特性有关。冲击能量(SE)为3×10~5尔格时,介质Ⅰ的SSBSB和SSBSS可被鸽、猫和某些昆虫觉察到,但介质Ⅱ猫觉察不到,介质Ⅲ只有某些昆虫可觉察到。SE为1.6×10~6尔格时,介质Ⅱ和Ⅲ的SSBSB和SSBSS可被鸽、猫、鼠和某些昆虫觉察到。相当于某些强震前一级左右的小震能量传至地表衰减7个数量级所激起的SSBSB和SSBSS仍有可能被这些动物觉察到,并与局部地区的介质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