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7篇
  免费   356篇
  国内免费   358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1505篇
地球物理   138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72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黄河三角洲*暴雨雷达回波特征及临近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94-1998年东营站713数字化雷达回波资料结合高空、地面形势,对发生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33个暴雨日41个暴雨中尺度雷达回波系统特征及形成过程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暴雨临近预报的着眼点。在1999年的预报服务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神舟四号高度计波形数据预处理和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舟四号(SZ-4)高度计在国内首次提供了星载雷达高度计回波波形数据.本文中作者分析了SZ-4高度计回波波形的特点,完成波形数据的预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初步的信息提取.在数据预处理方面,通过SZ-4高度计水陆边界处波形的特点,提出了波形最大幅度控制的方法,筛选回波波形.在波形归一化处理过程中,发现SZ-4高度计波形中存在双峰现象,并指出第二个峰为异常波形区.在波形信息提取方面,利用波形重新跟踪得到的半功率点计算出SZ-4高度计高度跟踪补偿误差,并根据高度计天线指向角和回波波形下降沿斜率之间的关系,从波形后沿提取天线指向角信息.分析结果表明,SZ-4高度计天线指向比较平稳,而跟踪补偿由于变化较大,在计算海面高度时,应作为一项误差源被考虑到.  相似文献   
13.
任意水流条件下波浪受地形及水流影响的折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成  李黎 《海岸工程》1991,10(2):23-36
基于波浪作用通量守恒原则,分析了任意水流条件下波浪在水流、地形综合影响下的折射计算方法,就考虑与不考虑底摩擦损耗二种情况下组合不同的波浪入射方向(α_0<70°)及水流方向(β<30°)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绘制了平直海岸均匀水流及无底摩擦损耗条件下可供工程实用的诺漠图。  相似文献   
14.
海浪谱折绕射联合模型在障碍物后水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5.
方向分布对波浪谱在地形水流影响下折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成 《海岸工程》1989,8(4):17-29
本文计算分析了 Pierson-Moskowitz 谱、JONSWAP 谱与 Bretschnei—der-光易谱在不同地形、水流与主波方向影响下的折射在是否计及波谱能量的方向分布的影响,计算表明波能的方向分布对于谱特征波高值及波能传播的平均方向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机波折绕射的缓坡模型实验和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迭代折射静校正中替代速度(基岩速度)与小折射调查获得的V3速度的关系;通过实例,展示了不同替代速度对地震剖面的影响,认为在杭锦旗地区,小折射得到的V3速度仅是折射层内部的速度界面;证明在类似杭锦旗工区具有极厚低速、降速层的地区,野外实测V3不能作为折射静校正的替代速度,折射静校正替换速度应是工区内相对稳定的基岩速度;利用声波测井和VSP成果以及小折射得到的低降速带成果,探讨了杭锦旗地区折射静校正替换速度(3 200 m/s)的可靠性;提供了通过综合分析地震、测井等其他地质资料来获得准确基岩速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卢小平 《测绘学报》2008,37(2):0-249
大气折射延迟是空间大地测量中的一个主要误差源。本文严格地给出了中性大气路径弯曲改正的原理性公式。通过对各种因素量级的分析,在亚毫米量级的精度上给出了一个以视天顶距正切和正割乘积为参数的级数展开模型。新模型在球对称大气模型下,级数展开模型的精度达到了毫米量级,理论上可以展开到任意阶次,且可允许观测高度角小到5°。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地形高差增大、地貌单元多变、近地表模型复杂,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初至折射静校正的精度已无法满足精细勘探的要求。初至层析静校正技术,由给定的初始模型进行正演,用射线追踪方法得到初始模型的初至波,利用该初至波和实际拾取的初至波进行比较,计算地表模型的修正量,反复迭代求得准确的地表模型。山西省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二矿390水平九采扩区地表标高940~1100m,地貌单元复杂,在对该区资料处理时,利用初至层析折射静校正,经9次迭代计算后,真实地刻划出近地表模型。在二种静校正技术对比中,初至折射静校正不但近地表模型精度低于层析折射静校正,而且其叠加剖面精细程度也远低于层析静校正,如在初至折射静校正叠加剖面同相轴上呈现的凹凸形态,在层析静校正叠加剖面并无显示,且后者剖面的信噪比也比前者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低速层速度(地表直达波)已知的条件下,利用生产炮初至信息,用加权最小平方法和共轭梯度法建立的折射静校正数学模型,迭代求取长波长、短波长静校正量,在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虚假小幅度构造问题及改善剖面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