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14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运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自动站实测资料,从低涡系统的演变规律及物理机制等方面对2010年9月6-9日发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过程是在中高纬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地面气旋、低涡和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东移的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巴彦淖尔市上空交绥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充足、稳定的水汽输送和较强的水汽辐合,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空强烈的辐散,通过抽吸作用引起低层强烈的辐合,从而促使垂直上升运动增强,是此次降水天气发生的动力.500 hPa层以上大气层结稳定,阻挡暖湿空气向上输送,促使不稳定能量在500 hPa层以下积累,为此次强降水发生提供了足够的能量条件.850 hPa偏东风暖湿气流受阴山的阻挡和抬升,降水量增加,而山后降水量减少.乌拉山与白云查汗山形成狭长山谷,边界层东风气流穿过,狭管效应有利于此地风速增大,将大量的水汽输送到巴彦淖尔市上空.  相似文献   
92.
利用1°* 1°的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地面区域自动站资料等,对2009年第15号台风“巨爵”、2012年第8号台风“韦森特”两个偏西路径台风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这两个台风登陆后均在副高加强西伸中偏西行,均于生命最旺盛时期在广东阳江登录,均具有强度变化快、路径稳定、风雨影响大的特点;但台风“巨爵”暴雨主要由“巨爵”残涡和“方头”副高共同作用产生,其中地面弱冷空气的渗透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边界层在粤西强的水汽辐合是暴雨产生的最主要原因,雷达回波上反映出列车效应是影响“巨爵”强降水过程的最直接原因,强降水局地性强,明显发生在其移动路径后方,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有点特殊的台风暴雨;台风“韦森特”降水范围较广,时间较长,强降水主要受台风云系本身的影响,中心随台风中心的西移而西移,是比较典型的台风暴雨.  相似文献   
93.
对2007年6月5日~10日惠州市出现持续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持续强降水具有降雨量分布不均、持续暴雨日多、强对流特征明显、短时降雨强度强等特点;500hPa高空南支槽东移和850hpa切变线辐合,配合低空急流及高空辐散等是持续降水的环流特征;不稳定层结条件特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因素;雷达回波沿着海岸线或沿江移动强度加强,导致降水增幅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4.
聂颖  佘星源  张军  陈宝君 《气象科学》2020,40(4):554-559
降水对飞行的影响一直是航空气象关注的重点。本文选取2017年6月10日02:30—18:00的一次强降水过程的雨滴谱观测数据,分析了强降水时段雨强与能见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雨强与能见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通过计算平均雨滴谱的各种特征参量,各种粒子对雨强的贡献情况,在雨强较小的区间主要为小粒子,而雨强越大,大粒子的贡献逐渐显现,在最大雨强的区间,出现了三峰形态,3种直径粒子的高浓度对强降水不同阶段的贡献各不相同,对航班飞行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使用雨滴参数计算了雨滴对飞机撞击力,分析各类飞机在强降水环境下的飞行受力均达到了10%的动力状况;受力方面各机型在低值区接近一致,有大型机在高值区迅速增加的情况;同样的雨强,小型机受到的力要远小于大型机;各机性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均较垂直方向大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95.
采用SAL定量降水预报检验方法,对2017年梅雨期一次区域性极端降水过程EC-THIN、RIOF、NCEP、CMA的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从结构、强度和位置3个方面进行检验对比,同时对72 h内各模式降水预报稳定性开展检验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降水预报误差成因。分析发现:(1)在降水分布上,RIOF、EC-THIN和CMA预报的雨带走向与实况基本一致,NCEP预报主雨带范围偏大,暴雨区偏东;(2)雨区结构上RIOF和EC-THIN把握较好,NCEP和CMA在降水强度方面预报较好,位置预报上各家误差均较小,其中CMA误差最小;(3)EC-THIN和NCEP在结构、强度和位置预报上均有较好的稳定性。CMA在降水强度方面预报稳定较好,位置预报上调整较大。RIOF在降水结构预报上稳定性较好,落区预报上变化幅度较大;(4)降水预报误差根本原因是由系统预报误差而形成,系统强度、位置、移动直接影响着降水偏差。垂直物理量的预报偏差对降水时段、加强、强度也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6.
“12.7.21”西南涡极端强降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贵川  谌芸  张勇  陈鹏  王欢  黎中菊  刘念  翟丹华  龙美希 《气象》2013,39(12):1529-154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CMWF分析场、区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及SWAN系统产品等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西南涡暴雨过程及盘龙极端强降雨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此次过程是“北槽南涡”形势下,地面冷空气触发西南涡其东侧辐合上升运动强烈发展,高层强辐散,因而产生了对流性暴雨天气过程;冷空气从西侧侵入西南涡是925 hPa “S”形冷锋形成的直接原因,也是地面辐合线形成的重要因素;极端短时强降雨就发生在西南涡东侧中尺度雨带的中部偏北区域,有地面辐合线相配合,降雨最强时MCC冷云中心TBB达最低值。雷达回波表明:西南涡两侧冷暖空气的交绥促进了β中尺度气旋式环流的形成;偏南风低空急流为强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增强了中低层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发展和维持;盘龙的极端短时强降雨是β中尺度气旋式环流中,伴随有深厚中气旋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在环流中心附近持续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
调查分析阿勒泰市区泥石流灾情、引发的气象因素以及有利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阿勒泰市泥石流灾害以市区东北部发生频率高,为重灾区,阿勒泰市泥石流主要发生在6-8月的强雷雨时段;中小尺度强雷雨是引发阿勒泰市泥石流直接的动力因素,降水超过15 mm并伴有雷暴可作为阿勒泰市泥石流气象预警指标;阿勒泰市夏季中小尺度系统引发的短时强降水有两种天气尺度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98.
本文通过分析2013年6月29日-7月5日的一次东北冷涡系统,发现冷涡东侧的高压脊形成阻塞形势,东侧偏南急流和西侧西北急流的共同作用,是造成冷涡移动方向偏北,并在黑龙江中西部维持直至衰亡的两大重要因素。东侧具有阻塞形势的冷涡,冷涡的移向为北上,东移较少。冷涡的形成和消亡与高层阻塞形势的建立和消亡相关。同时冷涡的活动可能与副高脊线南北活动相关。偏南暖湿急流的水汽输送和冷涡中心西南的干切人是冷涡活动过程中产生强降水的重要因素。降水落区与偏南急流的位置相关,初期围绕偏南急流,成熟期整个冷涡气旋云带附近均有降水,冷涡中心南部暖湿急流和干冷空气交界地区量级较大,是发生暴雨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99.
结合廊坊城区地形地貌、市政工程、排水设施现状等,应用二维非恒定流基本方程和一维明渠非恒定流方程算法,构建城市积涝模型,结合区域自动站雨量实时监测数据、数值预报和预报员主观精细化降水预报,建立廊坊城市积涝动态预报预警系统,可实时估算、预报城市积水深度、积水时间等,预报并进行了业务试运行。系统以2012年7月21日廊坊市特大暴雨引起的城市积涝过程为例对系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预报积水深度与实际积水情况比较接近,预报结果对城市防洪减灾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河西干旱区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对河西西部干旱区3次短时强降水过程从高空、地面的影响系统、水汽条件、抬升条件、不稳定条件、高低层风场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3次过程的相似点与不同之处,结果表明:500 hPa新疆有低压槽东移,低槽前部甘肃河东到张掖为高压脊或者歪脖子高压,青海高原有低涡或者切变线,相应的低层也为低槽、切变线或者低涡,地面有冷锋、辐合线配合的环流形势是河西西部短时强降水产生的关键,高空急流(200 hPa)或者高空显著流线入口区右侧、地面露点温度Td>10℃的高湿区、低层绝对湿度比湿>6 g/kg,中层500 hPa处在显著湿区、700 hPa假相当位温高能舌、K指数>30℃,CAPE值也明显增大为产生短时强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建立了河西西部干旱区短时强降水中尺度天气分析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