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7篇
大气科学   24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31.
132.
利用怀化地区11个国家气象站2004—2018年降雹日资料、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对怀化地区近15年降雹时空分布、冰雹天气的主要形势以及环境参量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怀化地区中部降雹多,冰雹天气主要发生在2月和3月的午后到傍晚,冰雹直径较小。2)高架对流类是怀化地区降雹最主要的天气形势。怀化一般处于地面冷高压底部或底后部;850 hPa或925 hPa以下为东北风或北风,是一个强冷垫;850 hPa有切变线、干线和锋区;700 hPa有强暖湿气流沿锋面(强冷垫)做斜升运动。3)怀化高架对流冰雹天气发生的主要环境参量特征为700 hPa与500 hPa温度差≥11℃;850 hPa与500 hPa垂直风切变≥20 m/s;700 hPa比湿≥3.28 g/kg;0℃高度为3.2~4.0 km,-20℃高度为6.3~8.0 km,且0℃到-20℃层的厚度≥2.7 km。  相似文献   
13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区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和NCEP1°×1°再分析等多源资料,对比分析了2015年6月23日(简称“6?23”)和8月14日(简称“8?14”)发生在南疆西部的2次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2次冰雹均发生在500 hPa低槽分裂短波槽东移时,冰雹发生前850 hPa与500 hPa的温度差和假相当位温差分别超过35 ℃和6 ℃,CAPE值超过500 J/kg,均属于暖平流强迫类;但“8?14”垂直风切变强,近地层增湿更明显,层结曲线呈“倒喇叭口”型,更利于强对流的产生和雹云的维持。触发机制不同:“6?23”由后向传播的强回波出流边界与环境场南北风局地辐合触发强对流,雷达回波后向传播中在出流边界附近迅速发展,雹云生命史短;“8?14”则由山谷地带始终维持的东西风局地辐合触发强对流,且强对流单体生命史超过40 min,可预警时效较长。  相似文献   
134.
传统的防雹作业方法主要偏重射击方法的运用,却没有解决防雹炮弹弹丸能否进入云的有效部位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算出炮的射程Sg和雹云距离Sc(强中心距离)。文章介绍一种利用光声原理估算高炮射程及雹云距离的简便实用方法,并利用这两个参数,对传统的作业方法进行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35.
"三七"高炮防雹对昭苏县气象站雹日数影响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昭苏县气象站1956-1973年(防雹前)和1974-1998年(防雹后)6-8月平均雹日数的变化,就“37”高炮防雹对下游地区雹日数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经计算,防雹后25年的平均雹日数比防雹前减少了3.8d,为了证明这一结果是人为影响还是自然变化,进行了序列检验和回归分析,表明,人工防雹使防区内雹日数显著减少,显著性水平分析达到0.001和0.01。  相似文献   
136.
用1988-1998年开展防雹工作以来收集到的降雹天气资料,1997-1998年旬邑单站探空资料及旬邑降雹日西安单站探空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旬邑防雹基地单站物理量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37.
根据复州湾盐场降雹历史资料,归纳出冰雹天气类型和不同天气类型的降雹几率,并对不同的天气类型导致降雹的原因和条件进行了分析。从而为识别和预报冰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8.
北京地区一次降雹过程和冰雹微物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金永利  张蔷 《气象》2002,28(1):18-20
对2000年5月17日降雹现场进行了实地考查,同时收集了部分冰雹样品,进行了冰雹切片实验,分析研究了雹谱、雹击带和冰雹的微物理结构特征。应用天气图、雷达探测冰雹云回波和探空资料,分析了冰雹云形成的天气条件、大气层结和冰雹云回波结构。  相似文献   
139.
多普勒天气雷达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陈进强  杨连英 《气象科技》2002,30(2):127-128117
文章应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的一次层状云降水的一次降雹实测资料,对多普勒天气雷达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0.
“2003.8.2”滇中石林县冰雹过程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8月2日石林县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是强大的辐合抬升,高能高湿的不稳定条件所造成。回波分析表明,此次冰雹天气过程出现了两种典型的雹云,即合并型雹云和传播型雹云。本文对这两类雹云回波的速度场、强度场和VIL值的特征量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