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2篇
  免费   560篇
  国内免费   555篇
测绘学   273篇
大气科学   1606篇
地球物理   788篇
地质学   466篇
海洋学   202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175篇
自然地理   14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高分辨率模式雷达回波预报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静  才奎志  谭政华 《气象》2019,45(12):1710-1717
利用2018年7—8月GRAPES_3 km、东北短临(WRFRUC)高分辨率模式综合雷达回波预报数据和辽宁省SWAN雷达组合反射率(MCR)实况,基于邻域法FSS评分指数,分析模式在台风北上和副热带高压边缘暴雨过程中的雷达回波预报能力。结果表明:两家模式在不同降水过程中对小阈值雷达回波有较好的预报技巧,随着回波量级增大,模式预报FSS逐渐减小,雷达回波55 dBz时,FSS甚至为0。当邻域半径是3时,35 dBz以下的回波预报中GRAPES模式在台风北上暴雨中的预报技巧低于副热带高压边缘,35 dBz则相反。WRFRUC模式始终表现为台风北上暴雨中预报较好。当邻域半径9时,WRFRUC模式在台风暴雨中的FSS评分高于GRAPES模式,GRAPES模式在副热带高压暴雨中的FSS评分始终高于WRFRUC模式。GRAPES和WRFRUC模式的最大FSS评分技巧均出现在邻域半径是11时,分别为0.239和0.195。GRAPES模式中FSS评分在12 h逐小时预报中前3个时次较强,WRFRUC模式则表现为中间时次强,两头弱。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NECP(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9月22日内蒙古河套地区强冰雹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前倾槽有利的天气尺度环流背景下,中高层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湿空气上形成了对流不稳定层结条件。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假相当位温θse高能区、0~6 km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冰雹的形成。反射率因子有"钩状回波"、前侧入流缺口、后侧入流缺口;前侧入流缺口表明有上升气流,强盛的上升气流有利于空中大冰雹的增长,后侧入流缺口表明有下沉气流,有可能引起破坏性大风。基本径向速度剖面有明显的中气旋特征,强烈的辐合有利于对流风暴上升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对流风暴后侧有辐散下沉气流降落到地面,辐散风出流促使对流风暴前沿的暖湿气流强迫抬升,从而使上升运动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反射率因子剖面有弱回波区、回波悬垂且55 dBZ以上的强回波核心位置超过-20℃层等温线高度以上;弱回波区左侧的回波强度高达55~60 dBZ且已经接地,表明有大冰雹降落到地面。  相似文献   
103.
2018年9月17日09:37—10:00,在登陆台风“山竹”外围螺旋雨带中,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到肇庆市四会区发生了EF2级强龙卷,龙卷路径长度18 km,持续时间23 min,平均时速47 km/h,导致不少建筑物损毁。本次过程佛山市进行了龙卷预警试验,提前37 min发布了龙卷预警,龙卷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利用观测资料对产生强龙卷的环境场特征、地面自动站和雷达观测的中小尺度特征以及龙卷预警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生龙卷的微型超级单体出现在台风外围和副高边缘之间的强东南急流中,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水汽充足等典型台风外围龙卷环流形势特征;强的低空0~1 km垂直风切变、大的风暴相对螺旋度和低的抬升凝结高度等环境条件利于龙卷的生成;龙卷影响时,邻近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要素表现出明显的信号,瞬时大风和最低气压的极值区呈东南至西北向带状分布,与龙卷路径一致,龙卷过境前后,单站气压“漏斗”明显,5 min降压/升压幅度达-2.5 hPa/+2.1 hPa;广州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到龙卷母体风暴的低层钩状回波和入流缺口特征,以及低层强中气旋和类TVS特征。预警试验初步表明,对台风龙卷高发区,在环境场有利情况下,若低层出现中等或以上强度中气旋,其底高在1 km以下,可以考虑发布龙卷预警。   相似文献   
104.
利用MICAPS、多普勒雷达资料和中尺度气象资料,统计了近9 a来金华地区共18次冰雹个例,并对其形成的天气学机制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金华地区的冰雹天气型分为西风槽型和副热带高压影响型两类,年际高发时段集中在春季和盛夏,日际则集中在午后。(2)对流有效位能和风垂直切变是影响该区域冰雹产生的重要因子,夏季冰雹大多产生在高能弱切变环境下,春季冰雹大多产生在低能强切变环境下,大冰雹多出现在高能环境下,极易出现在高能且中等以上切变环境中。(3)冰雹发生前大气的水汽含量较高,整层大气可降水量(PWV)的平均值可达40.8 mm,而湿球温度0℃层则适宜。(4)冰雹单体生命史均超过1 h,0.5°仰角最大反射率因子值超过60 dBz;冰雹云风暴顶高分布与回波顶高度分布一致,且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5)单体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先增后降,中间至少有一次跃增过程,其最大值出现后的突降时间与降雹时间基本一致;强天气概率(SWP)产品相对冰雹出现有12~160 min不等的提前量。  相似文献   
105.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天气实况及灾情调查,对2018年8月14日台风“摩羯”(1814)和8月19日台风“温比亚”(1818)产生龙卷的环境物理量及龙卷风暴强度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诱发龙卷和未诱发龙卷的小尺度气旋性涡旋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次台风减弱低压东北象限是龙卷发生的关键区,低层高湿,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和大的相对风暴螺旋度是关键物理量;龙卷出现时都伴有ΔV>20.0 m·s-1的小尺度气旋性涡旋,且基本出现在2.0 km高度以下,但并不是所有这种低层小尺度气旋性涡旋都能诱发龙卷;以ΔV>20.0 m·s-1为阈值,龙卷识别具有较高的命中率,识别准确率为31.8%,空报率为67.4%,漏报率为6.7%;约35.7%的龙卷没有识别时间提前量,半数龙卷几乎没有预警时间提前量。  相似文献   
106.
李培 《地下水》1990,12(1):31-35
目前,确定干扰状态下机电井合理井距的方法主要为在裘布依公式的基础上,采用叠加原理导出的干扰井群计算法和水位削减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没有考虑到当井距大于影响半径、小于2倍的影响半径时的干扰情况。因此,计算的干扰涌水量往往偏大、井距过小,从而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造成大量更换水泵和机电井报废等经济上的损失。圆形边界法则是利用抽水井形成的园形水位降落区域,依据井距小于2倍的影响半径时圆形边界进水情况的变化,导出的干扰井涌水量计算公式,确定灌溉耕地的合理井距及最佳打井数量。以便取得在尽可能满足灌溉用水的前提下,将投资压缩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主要针对以前存在的几种反演Q值方法(即升时法、频谱比法、子波拟合法和振幅拟合法)对随机噪霎时 十分敏感的缺点,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找出了一种有效地抑制随机干扰的方法,即用统计拟合的原理来达到抑制甚至消除随机噪音的影响,使这种Q值反演方法能直接用于实际资料处理,经验证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8.
109.
利用数字化天气雷达资料,针对强对流天气下的回波块,提取面积S、形状描绘子R和矩不变量M3个特征量,作为判别因子,对强回波块进行跟踪,然后作出回波移动预报。对7次降水过程的实测雷达资料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跟踪和预报准确率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