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49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010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71.
分析了1983年江淮流域入梅前、梅雨期以及出梅后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和水汽通量散度分布,计算了南海和中国东部地区的水汽收支。结果指出:江淮流域入梅前,华南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气流;梅雨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西南季风气流;出梅后华北雨季则主要受中低纬水汽输送气流汇合的影响。分析表明,江淮流域梅雨期是印度西南季风气流加强并东进北上,西太平洋高压东撤所造成的;而梅雨结束则是由于西南季风气流减弱西退和西太平洋高压西进北上所造成的;此外,还讨论了水汽输送、水汽通量辐合与云量及我国东部降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2.
1991 年6月江淮持续暴雨的云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GMS静止卫星的红外数据处理,获得了1991年夏季江淮梅雨期暴雨大范围的平均云分布。对1991年6月6次江淮暴雨过程逐时和3小时的GMS红外云图动画和照片的分析,得到了该地区梅雨期暴雨的三种中低纬云系相互作用的云型演变模型图,并利用由卫星气象中心处理的NOAA卫星的TOVS水汽反演资料,结合低层的θse和急流分析,给出了1991年6月江淮暴雨的水汽输送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73.
大气水汽的输送和收支及共对副热带干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国雄 《大气科学》1990,14(1):53-63
  相似文献   
74.
大气水汽的输送和收支及其对副热带干旱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吴国雄 《大气科学》1990,14(1):53-63
本文利用1979年9月至1984年8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每日四次的十三层分析资料,研究不同尺度的大气运动对水汽输送和收支的贡献。指出Hadley环流对水汽从副热带向赤道输送和从冬半球向夏半球的输送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热带行星波则把水汽从热带输向副热带。在中高纬的水汽向极输送中,天气尺度的波动比行星尺度的波动更重要。在南半球,天气尺度的波动支配着水汽的输送过程。分析和数值试验表明,副热带干旱受到nadley环流和热带行星波异常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75.
李崇银 《大气科学》1990,14(2):173-180
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是热带气旋发展的重要机制,Rasmussen(1979)在研究所谓极地低压时首先指出了温带CISK扰动的存在和性质。但对于温带扰动的发展,除了积云对流凝结的反馈外,下垫面的感热和对流层低层风的垂直切变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感热加热和垂直风切变对温带CISK扰动的影响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将下垫面感热加热和对流层低层风的垂直切变分别引入温带CISK模式,其结果表明:下地面感热加热可以明显地加速温带CISK扰动的发展,这可能是一些温带小气旋急速发展(例如美国的炸弹气旋等)的原因之一;对流层低层的垂直风切变既可以加强也可以削弱温带CISK扰动,其影响依赖于垂直风切变的类型;下垫面感热加热和垂直风切变的共同作用则反映了复杂而有意义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对流层低层垂直风切变对CISK扰动的发展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6.
77.
应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1980-1986年5-9月的850hPa逐日资料,分析了亚洲夏季风系统水汽输送的平均结构和低频结构。研究指出,从季节平均结构来看,亚洲季风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低频活动结构看,亚洲夏季风系统中存在着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78.
各种大气水汽输送气候计算方法的比较和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瞬时法,平均法和逐层平均法3种水汽输送气候计算方案,发现它们的输送方向大致相同,输送量差异显著。瞬时法最准确;逐层平均法次之,但误差的年际波动较大,平均法虽然简单然而误差大。  相似文献   
79.
中国沿海城市的气块后向轨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  邵德民  殷鹤宝  何珍珍 《气象》1994,20(12):46-49
该文讨论了大连、青岛、上海、福州、厦门和广州6个沿海城市的气块长距离后向输送轨迹。输送层假设在1500m上,计算了1985年1、4、7、10月份的轨迹,轨迹分析得出:(1)气块后向轨迹与天气形势和季节有关,且南北方有差异;(2)北方沿海城市的72小时气块后向轨迹输送距离要比南方沿海城市远些。  相似文献   
80.
1982—83年厄尼诺年夏季大气涡旋活动及其物理量输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庚康  李俊 《热带气象》1989,5(3):253-2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