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50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如何提高探空气球的施放高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黔  柯莉萍  李蜀黔  梁翠玲 《贵州气象》2007,31(5):35-35,43
该文总结了施放探空气球过程中对气球施放高度造成影响的多个主要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气球施放高度,以便获取更多更全的高空大气探测资料。  相似文献   
542.
联合使用无线电探空和数值气象模式数据,构建了顾及日变化特征的山东省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以ERA5积分Tm值为参考,对构建Tm模型用于山东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应用服务系统(SDCORS)的精度和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顾及日变化的山东省Tm模型基本消除了系统性偏差影响,均方根误差(RMSE)为3.0 K左右,较Bevis模型和Li模型分别提升24%和16%;且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SDCORS各站点处的RMSE的最大变化为0.3 K,能够满足SDCORS的GNSS水汽反演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543.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机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L波段探空风场资料以及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4—2016年乌鲁木齐机场持续浓雾天气的垂直风场结构及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机场持续浓雾时高空天气形势主要有脊前型、脊区型、西风波动型和横槽型4类;(2)垂直风场结构主要有两种形态:Ⅰ型风场自上而下由西西北风层和边...  相似文献   
544.
使用2015-2019年6-9月08:00(北京时)我国119个探空站的大气层结和对流参数作为特征参数,基于XGBoost集成学习方法,建立短时强降水事件预报模型.同时,提出一种面向高影响天气的模型优化思路,通过使用分段权重损失函数,进行模型调优,在空报率不超过一定阈值的情况下,可提升模型预报的命中率和TS评分.设计分...  相似文献   
545.
基于南极18个站点探空气象观测数据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再分析数据(ERA-Interim)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再分析数据(NECP)在南极地区高层大气的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南极上空,随着高度抬升,探空气象观测数据与两套再分析数据中四个气象要素的差值均逐渐变大,再分析数据数值愈加偏离实际观测数值。两套再分析数据的位势高度和温度与探空观测数据偏差较小;风向则和探空观测数据相差甚远;两套再分析数据的风速与探空观测数据在300 hPa偏差较大。在季节变化中,南极的春季,再分析数据中的位势高度和温度与探空观测数据相差较大,在其他季节相差相对较小。再分析数据中的风速与探空观测数据在南极的夏季相差较小。再分析数据中的风向与探空观测数据存在较大偏差,且差值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尽管两套再分析数据都存在很大偏差,但ERA-Interim数据整体上优于NCEP数据。对比分析也表明,采用这些再分析资料作为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驱动南极区域大气模式将带来较大的误差。未来需要加强南极探空观测,改进再分析资料同化和数值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546.
利用湖南地区长沙、怀化、郴州3个探空站连续3 a(2012~2014年)的观测数据,以数值积分法计算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作为参考值,分析Tm与地面气温Ts、水汽压es及大气压Ps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最小二乘原理建立湖南地区多因子Tm模型。研究结果表明,Tm与地面温度Ts和水汽压es呈正相关性,与大气压Ps呈负相关;Bevis模型的Tm偏差主要分布在0~4 K之间,存在一定的系统偏差,而基于Ts单因子的Tm模型偏差主要分布在-2~3 K之间;双因子与三因子精度相当,但均优于单因子模型。总体而言,基于地面气温Ts和水汽压es的双因子Tm模型的精度优于基于Ts的单因子模型,更优于Bevis模型,适用于湖南地区的GPS气象研究及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547.
基于无线电探空和无线电掩星观测的北极上层气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ir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used for monitoring the Arctic climate change. The 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 ionosphere, and climate and Formosa Satellite Mission 3(COSMIC/FORMOSAT-3) radio occultation(RO) "wet" temperature product(i.e., "wet Prf") is used to analyze the Arctic air temperature profiles at 925–200 hPa in 2007–2012. The "wet" temperatures are further compared with radiosonde(RS) observations. The results from the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synchronized RS and COSMIC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ir temperatures agree well with each other, especially at 400 hPa. Comparisons of seasonal temperatures and anomalies from the COSMIC and homogenized RS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limited number of COSMIC observations during the spatial matchup may be insufficient to describe the smallscale spatial structure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s. Furthermore, comparisons of the seasonal temperature anomalies from the RS and 5°×5° gridded COSMIC observations at 400 hPa during the sea ice minimum(SIM) of2007 and 2012 are also mad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similar Arctic temperature variation patterns can be obtained from both RS and COSMIC observations over the land area, while extra information can be further provided from the densely distributed COSMIC observations. Therefore, despite COSMIC observations being unsuitable to describe the Arctic temperatures in the lowest level, they provide a complementary data source to study the Arctic upper-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s and related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548.
首先利用中国第八次北极考察队期间获取的走航观测数据分析了环北极考察的海雾特征。接下来利用在北冰洋密集浮冰区海雾加密观测实验期间获取的GPS探空观测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北冰洋浮冰区海雾生成的气象要素特征、边界层特征和大气环流形势特征,发现浮冰区冰雪面之上的冷空气穹丘使得大气易于达到饱和,为北冰洋不同种类海雾的出现造了有利条件。平流雾、辐射雾和蒸汽雾生消的机理和影响期间边界层气象特征各不相同,并且根据特定环流形势对3种海雾进行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49.
550.
收集整理2007—2016年岳阳冰雹、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3类强对流天气过程及其实况、再分析资料,基于探空图计算能量指标及不稳定指标,分析其与强对流发生的关系,寻找预报指标阈值,并进行预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TT≥49℃、A≥20℃、K≥40℃时比较容易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但在降雹与雷雨大风过程中,A10℃或K≥35℃的机率比短时强降水中的低,雷雨大风中的CAPE值明显比冰雹和短时强降水中的大。②2月下旬—4月上旬, LI20℃、Wm1.2 m·s~(-1)、△Z3 000 m(2~3个条件满足)可作为冰雹的预报指标;雷雨大风指标阈值为△θse_(700-850)≤-7℃、SI≤-1.2℃、垂直风切变(1 000~500 hPa)≥10 m·s~(-1);③每年的日能量平衡高度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当第一阶段中能量平衡高度高于250 hPa,且处于变化曲线中的极值时,往往对应出现强对流天气;第二阶段中能量平衡高度大部分高于250 hPa,要参考其他预报指标进行强对流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