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286篇
海洋学   150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18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41.
采用引文计量分析方法对1991—2007年的云南地震期刊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的结果是:总体上看,发文数、引文率、篇均引文量均呈上升趋势,总引文率89.66%,篇均引文量7篇,外文引文占比在15%~35%之间;引用最多的3种文献来源分别是期刊、专著和会议论文;引文核心作者中的中国作者、外国作者的研究方向大体相同;引文核心期刊均是国内地震行业中的优秀期刊或国际顶级的地学期刊。分析研究表明:云南地震工作者的学术信息获取能力与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距国际水准、国内水准仍有较大差距;一些有地域优势的研究方向是相对容易出成果的优势方向。  相似文献   
142.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研究成果丰富,总结其演变过程利于把握该领域现状与趋势。本文从城市化文献视角对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研究在研究成果、研究子领域、研究主题、理论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表明,从2005年起中国城市化文献中关于生态环境的研究呈加速增长的态势;资源领域的国土资源和产业子领域,生态领域内经济子领域和环境领域内气候和城市环境子领域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土地利用"和"热岛效应"一直是最热的关键词,分别占全部关键词出现频次的0.15%和0.09%,"热岛效应"和"气候变化"则是近期热点;主要理论涉及生态学、数理模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等,其中生态足迹理论从2002年起一直占据主流,STIRPAT模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等综合理论模型是近期热点理论;依方法来源和主要应用领域将1992-2011年主要方法分为4类,即统计类(65.17%)、系统类(13.11%)、机理类(11.79%)和测评类(9.93%)。灰色系统分析和R/S分析近年来常见的方法。由此得出主要结论:中国城市化研究对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热岛、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等大尺度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加重视,对城市环境健康等微观尺度生态环境问题关注相对不足;以STIRPAT和多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为代表,综合自然和经济理论采用系统建模方法评价和模拟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效应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3.
国际及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态势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SCI、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GEOREF等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源,对1993—2003年国际及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国际地球科学论文产出的主要领域、国家、机构、科学家和期刊,对中国地球科学论文产出的主要领域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论文产出、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和国际1%顶尖论文数量对比反映中国的科学影响力。结果表明,国际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研究论文增长很快,占地球科学相关主题领域论文的比例也比较大,但中国生态学研究论文无论从占国内22个学科论文产出的比例,还是从占全球该领域的比例来说都有较大差距;中国地质科学领域研究重点在地球化学、金属矿产和能源的经济地质学,但在环境地质学领域研究相对较少,而国际上环境地质学研究论文的发展已经大大高于传统的地质学论文。  相似文献   
144.
145.
《国际地震动态》2004,(1):47-47
第六届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研讨会于 2 0 0 3年 1 1月 1 6~ 2 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 :“十五”期间地震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方向和任务 ;网络环境下如何有效地拓展地震科技信息的服务功能和领域及地震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等。出席此次会议的有第六届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震局地震信息中心刘志远主任、第六届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地震局杜甫来副局长、第六届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地震局地震信息中心网络部王宜主任…  相似文献   
146.
维护和发展海权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为系统梳理我国海权研究现状并探索其未来研究趋势,从CNKI检索1990-2020年篇名为"海权"、"海洋权益"且被引频次大于1的501篇期刊为数据源,运用计量软件BibExcel对其增长趋势、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文献前期增长迅速,目前呈平稳发展状态;活跃...  相似文献   
147.
泛黄蓝档看似沉默一旦开口即成利器自古以来,龙与海的传说形成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内涵。以龙为图腾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创造陆地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和发展着海洋文明,形成和保存了丰富的与海洋有关的历史文献和蓝色档案。它们静静地,或肃立在图书馆的藏柜,或仰卧在档案馆的密室;平时沉默无语、面陈似水,受用则能唤醒记忆、启智开慧。历史证明,中华民族的兴衰注定与海洋有  相似文献   
148.
广东吴川吴阳镇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境内历史文物众多.因濒临南海,自古为雷州半岛与外界交往的海洋通道.据考察研究及文物普查,该镇存在着一处古沉船遗址.沉船年代未明,一说为唐宋船,一说为近代外国船.通过民俗、历史地理遗迹调查,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论证吴阳古沉船为明代古船的可能性,甚至为17世纪荷兰古沉船.古沉船的历史信息不仅丰富了雷州半岛与域外交往的历史,而且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雷州半岛航海史考古特别是古沉船考古奠定了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49.
150.
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选择在1996-2005十年间,有关壮族传统民居——干栏式建筑的期刊文献,从论文发表的时间及刊物、资助的课题、作者、理论与案例、学科角度等方面对文章进行了归类、分析,并对研究的现状做了一些评述,得出了当前研究角度广泛但是深度不够、课题资助的力度有待加强、开始关注对传统民居及其文化的保护、以旅游开发进行民居保护成为研究的新方向等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