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4篇
  免费   909篇
  国内免费   1261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922篇
地球物理   776篇
地质学   3562篇
海洋学   177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362篇
自然地理   110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371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3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新疆天山公路(国道217线)是连接南、北疆的一条重要交通干线。通过调查研究沿线的地质条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选取地层岩性、地面坡度、相对高差、构造密度、多年平均降雨量、冻融作用、地震强度、植被覆盖率、开挖深度、灾害的分布密度和规模大小等11个评价因子,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的评价模型,得出了公路沿线的危险性级别图。  相似文献   
53.
54.
朱令人 《内陆地震》1993,7(2):90-105
新疆的地震预报是1970年开始的。二十多年来在“边观测、边研究、边预报”、“多路探索、多兵种联合作战”、“走综合预报之路”的方针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建设了43个地震台站,投入189套仪器,建成了遍布全疆的地震无线通讯网,开展了历史地震调查和地震烈度区划工作,建立健全了地震会商预报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地震预报研究。实际地震预报统计分析表明,扣除自然发震概率之后,趋势预报的成功率约0.3,短临预报的成功率约0.1。在前兆台网控制范围内取得了一些震例,说明地震确实是有前兆的,但又是非常复杂的。地震预报作为科学难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作者简要地讨论了地震观测的间接性和地震异常的离散性、难以区别的地震异常和地壳变动异常、建立在复杂现象基础上的地震前兆以及地震的混沌性对地震预报的影响等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55.
根据袁见齐教授“高山深盆”成盐模式,探讨新疆天山对第四纪盐类矿床的形成和控制作用,阐述了天山地貌、气候、水文特征与盐类矿产的分布规律和特征。认为“高山深盆”并非一定是四周环山的深盆,可以是某一高山与其间深盆或两侧盆地的有机组合。高山的屏障作用造成了垂直的气候分带,在潮湿多雨的山区利于成盐组份的析出并迁移到干旱少雨的闭流深盆中,形成盐类矿床。  相似文献   
56.
华北东部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变化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分析了华北东部地堑构造发育特征、地震断层和震源机制等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早第三纪,本区受到了北西—南东向的强烈拉张,其应力场主要受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影响;自晚第三纪以来本区主要受北东—北东东向挤压应力场控制。其应力场主要受印度洋板块活动的影响,而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影响已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57.
基于区域竞争力对比的新疆旅游资源开发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由于资源赋存、区位优势、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而存在的地域差异,使不同区域在旅游业发展中有不同的业绩和发展潜力。以20纪90年代以来新疆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不断增长但旅游目的地地位明显下降为线索,对比研究了新疆的资源禀赋、开发程度、客源市场竞争态等,并调查分析了东南沿海及港澳台地区游客旅游意愿和赴疆游的客源市场潜力。提出区位条件是新疆在现阶段不可抗拒和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客观因素,必须在现实基础条件下转变思维方式,宏观上以国内远程市场为目标,建立民俗-湖泊-冰川-草原-古迹-沙漠的旅游开发序位;中观上整合近域特殊地理单元内的同构旅游产品以打造品牌;微观上倡导“旅游体验”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和开发理念。  相似文献   
58.
东天山十里坡地区自然铜矿化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峰  周涛发  范裕  谭绿贵  岳书仓 《矿床地质》2006,25(Z2):289-292
东天山十里坡自然铜矿化主要赋存于马头滩组第一段玄武岩夹层中的蚀变凝灰岩中,硅化、绿帘石化、黝帘石化、绿泥石化、沸石化与自然铜矿化关系密切。初步分析认为东天山十里坡自然铜矿化与同生火山热液作用有关,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矿化时代可能为二叠纪,成矿特征与滇黔边境峨嵋玄武岩自然铜矿化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59.
短讯     
《海相油气地质》2006,11(4):F0002-F0002
川东北毛坝场构造发现良好储层超百米,青藏高原东部海相新区首钻参数井,中海油与英国合作勘探南海深海,黔中完成二维地震资料采集,川东北黑池梁构造完成460平方千米三维采集[编者按]  相似文献   
60.
葛全胜 《地理研究》2006,25(2):368-368
“中国季风环境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化历史及其驱动机制”是我国全球变化研究所关注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为深入系统地开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科学研究计划》在“十五”期间陆续启动了一系列重点项目,“过去300年中国东部季风区雨带进退图谱与模拟诊断”项目(编号40331013,2004年初起实施)就是其中之一。本项目旨在利用丰富的清代雨雪档案记载,重建1736年以来黄河中下游地区与江淮流域3540个站点时间分辨率为月、季的降水序列;并分析该区域1736年以来年、年代际降水变化与雨带进退的时空特征分析,诊断该区域过去300年特征时段降水变化的成因及其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