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6篇
  免费   2184篇
  国内免费   3002篇
测绘学   511篇
大气科学   9771篇
地球物理   493篇
地质学   1982篇
海洋学   474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352篇
自然地理   1091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396篇
  2022年   423篇
  2021年   484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506篇
  2018年   378篇
  2017年   411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450篇
  2014年   613篇
  2013年   563篇
  2012年   522篇
  2011年   572篇
  2010年   532篇
  2009年   551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604篇
  2006年   522篇
  2005年   522篇
  2004年   450篇
  2003年   535篇
  2002年   495篇
  2001年   486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320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372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334篇
  1994年   271篇
  1993年   208篇
  1992年   168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3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夏季青藏高原东部降水变化与副热带高压带活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青藏高原上常规的台站资料和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分析和研究了1993/1994年夏季5—8月青藏高原东部降水变化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993年夏季的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南,5—8月副高脊线北移过程中,还伴有准双周南北移动过程;而1994年夏季的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5—8月副高脊线北移过程中,则主要伴有30—60d的低频变化的南北移动过程。同时,在分析青藏高原上的天气变化特征时,发现这两年高原东部的降水变化特征也有明显的不同,夏季高原上降水的活跃和中断与副高脊线南北移动变化有类似的特征。因此,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移动可能与高原东部降水的中断/活跃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2.
SVD迭代模型在夏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SVD迭代的短期气候预测模型,通过选择适当的影响因子,建立与预测对象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对气象场序列的预测。分别对华北16个测站和长江中下游地区30个测站1991—2000年近10a夏季(6—8月)降水做预测试验,平均均方误差分别为0.352和0.312,平均符号相关系数分别为0.575和0.623。此研究表明,基于SVD迭代的气候预测模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短期气候预测途径,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华北盛夏旱涝的环流型特征及其在初夏的预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应用NCEP/NCAR 500 hPa逐日资料对影响华北盛夏旱涝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给出了盛夏旱涝分别与“西高东低”和“东高西低”流型的对应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初夏与盛夏的环流演变特征,得知若在6月500 hPa华北出现异常增高过程时,则盛夏多出现“西高东低”流型,华北少雨;反之,6月华北出现异常低压过程时,盛夏多出现“东高西低”流型,华北多雨。6月华北高压区环流特征与盛夏的环流型相关系数达0.597,与华北中部盛夏降水相关系数为0.562,为初夏进行盛夏旱涝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依据。以此为根据建立了初夏对于天津盛夏降水短期气候预测的经验方法,在2002—2004年的业务应用中预报趋势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94.
分辨率对区域气候极端事件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汤剑平  赵鸣  苏炳凯 《气象学报》2006,64(4):432-442
利用NCAR MM5V3对1999年6月长江流域的极端异常降水事件进行了模拟,主要研究不同水平和垂直分辨率对极端区域气候事件模拟的影响。数值模拟试验表明:模式能够模拟出极端强降水的主要分布特征;水平分辨率的提高降低了模式模拟的强降水偏差,对逐日降水变化的模拟更加合理,而垂直分辨率的提高基本上也都减小了模拟的强降水过程的偏差,改善对强降水的模拟能力;模式水平、垂直分辨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强降水过程的模拟能力。水平分辨率的提高能够改善模式对海平面气压的模拟,而垂直分辨率的提高可以改善模式模拟的地面气温和低层环流。分辨率对中层大气环流的影响不是很敏感。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对流降水比率随水平分辨率的变化是不同的,Grell方案对流降水比例随分辨率的提高而增加,而Kain-Fritsch方案的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995.
2005年11~12月,新疆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气温:全疆前期偏高后期偏低,其中南疆个别站的偏低幅度居历史同期第三位。降水:北疆大部地区前期略多,后期接近常年,其中部分台站的偏多幅度居历史同期第一至第二位。南疆前期偏多,后期略偏多,其中个别台站偏多幅度突破历史同期极值。11~12月共有6场较明显的天气过程影响我区,全疆大部分地区入冬期正常,全疆大部地区积雪厚度接近常年。11月份全疆气温较常年偏高,气象条件对冬麦分蘖生长、形成壮苗及安全越冬较为有利,12月份虽然气温比常年偏低,但气象条件对南北疆冬麦安全越冬有利,气象条件对牧业生…  相似文献   
996.
2006年7—8月新疆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气温全疆大部略偏高或偏高,降水全疆大部偏少。至8月底全疆春麦全部成熟,部分地区春玉米开始成熟,夏玉米处于抽雄期,套播玉米开始乳熟。气象条件对春玉米的扬花授粉及部分地区春麦灌浆略有影响,对夏、套玉米生长发育及小麦的成熟收晒基本有利。两月内,全疆大部地区旱情持续,个别地区遭受了洪水、大风危害,给农牧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造成了一定损失。1500hPa月平均环流形势特征分析7月份,北半球500hPa月平均环流图上,中高纬度呈4波型分布,极涡主体位于极区附近,其中心强度为544位势米,低纬度地区呈6波型分…  相似文献   
997.
南半球环流异常与我国夏季旱涝分布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风场和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及全国160站降水量资料, 采用奇异值分解、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 研究6—8月南半球500 hPa高度、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异常 (Δu850-Δu200) 与我国夏季旱涝分布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500 hPa澳大利亚高压脊偏强及西南太平洋热带地区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为负值时, 来自南半球冷空气活动偏弱, 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 热带季风偏弱, 我国夏季雨带偏南。反之, 当澳大利亚高压脊偏弱及西南太平洋热带地区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为正值时, 我国北方降水偏多。同时, 定义了澳大利亚冬季风指数, 指出澳大利亚冬季风强年和弱年影响我国夏季旱涝分布异常的水汽输送型式不同。  相似文献   
998.
范丽红  何清  崔彦军  潘晓玲 《干旱气象》2006,24(1):14-17,27
分析了40 a气温、降水及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40 a石河子地区平均温度以0.3℃/10 a趋势上升,和全疆变化一致;该地区年、冬季、夏季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60~70年代年、冬季、夏季气温呈降低的趋势,80~90年代气温呈增加趋势,80年代冬季升温比夏季升温明显,而90年代夏季升温比冬季明显。(2)降水总体趋势上升,降水增长率为12.5 mm/10 a,90年代平均降水比30 a均值偏多20.8%。(3)年平均干旱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趋势不明显,其减少率为-0.3/10 a。(4)石河子地区的温度、降水及干旱指数用M ann-kendall方法检验分别在不同年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结果指出,石河子地区气候正在趋于暖、湿化,这对于本区绿洲的发展具有有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999.
应用变分校准法,用南宁714SD雷达资料对2005年汛期南宁大雨降水过程来估算区域降雨量,并用逐时雨量对雷达测量降水进行了校准。相对误差从未订正前的63%降到23%。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适应定量降水预报和科学设定业务管理目标的需要,统计分析广西自然降水天气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