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57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91.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资料,对东海黑潮表层海流的半年内时间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主要以下结论:(1)东海黑潮表层海流在台湾东北海区和吐噶喇海峡附近海区存在着最为显著的变化;(2)那里的表层海流都存在半年内时间尺度的变化,其谱峰主要在50~70d及90~140d两个频段内,两个准周期变化的基本特征都是异常气旋涡和反气旋涡的准周期转换;(3)异常气旋涡和反气旋涡的活动都与东海黑潮在两个海区的流轴变化相联系,气旋涡与黑潮流轴在该海区的向东南退缩相伴,而反气旋涡与黑潮流轴在该海区的向西北推进相伴;(4)初步分析表明,在台湾东北海域导致50~70d变化的异常涡旋主要源于黑潮自身存在的中尺度过程,而90~140d的变化则主要受从台湾以东传来的中尺度涡影响。类似地,吐噶喇海峡附近的黑潮海流同样在50~70d及90~140d两个频段内存在显著的准周期变化,回归分析表明,导致50~70d变化主要源于上游黑潮海流的中尺度过程,而90~140d的变化则主要受琉球群岛以东传来的中尺度涡影响。  相似文献   
192.
The summer snow anomali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nd their effects on climate variability are often overlooked,possibly due to the fact that some datasets cannot properly capture summer snow cover over high terrain.The satellite-derived Equal-Area Scalable Earth grid (EASE-grid) dataset shows that snow still exists in summer in the western part and along the southem flank of the TP.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summer snow cover area proportion (SCAP) over the TP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imultaneous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ei-yu-baiu (MB) region on the interannual time scale.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mmer SCAP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B region could not be simply considered as a simultaneous response to the Silk Road pattern and the SST anomalies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and tropical central-eastern Pacific.The SCAP anomaly has an independent effect and may directly modulate the land surface heating and,consequently,vertical motion over the western TP,and concurrently induce anomalous vertical motion over the North Indian Ocean via a meridional vertical circulation.Through a zonal vertical circulation over the tropics and a Kelvin wave-type response,anomalous vertical motion over the North Indian Ocean may result in an anomalous high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and modulate the convective activity in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which stimulates the East Asia-Pacific (EAP) pattern and eventually affects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B region.  相似文献   
193.
近海海流受多种动力过程及岸线岛屿的作用呈现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复杂变化,而地波雷达由于其探测面积广、时间分辨率高的特点成为研究这些变化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舟山海域多年高频地波雷达资料,通过潮流调和分析、低通滤波和相关性分析对该海域海流潮周期、极端事件、季节、年际尺度的动力过程进行了解译。研究表明,舟山海域属于正规半日潮,潮流运动形式以顺时针旋转流为主,流速大小在空间上为东北方向较大,往西南方向逐渐减小,并在近岸处得到增强。余流的年际变化并不显著,但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例如冬季为南向流,流速减小,空间分布上近岸较外海大,而夏季与之反向,为北向流,流速较大,空间分布较为均匀。进一步分析了风与余流之间的相关性,在大风期间,风与余流的速度相关系数在0.48~0.90之间,方向相关系数在0.55~0.68之间。极端事件发生时,速度、方向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2与0.91。总体而言,通过分析高频地波雷达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舟山海域海流的时空特征,为海洋灾害监测和污染物、藻华的输运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4.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dynamic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mate factors on different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in Inner Mongolia during 2001-2010 were analyzed based on MODIS-NDVI data and climate data.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vegetation coverage in Inner Mongolia showed obvious longitudinal zonality,increasing from west to east across the region with a change rate of 0.2/10°N.During 2001-2010,the mean vegetation coverage was 0.57,0.4 and 0.16 in forest,grassland and desert biome,respectively,exhibiting evident spatial heterogeneities.Totally,vegetation coverage had a slight increasing tren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Across Inner Mongolia,the area of which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show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and significant increase accounted for 11.25% and 29.13% of the area of whole region,respectively,while the area of which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show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and significant decrease accounted for 7.65% and 26.61%,respectively.On inter-annual time scale,precipitation was the dominant driving force of vegetation coverage for the whole region.On inter-monthly scale,the change of vegetation coverage was consistent with both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implying that the vegetation growth within a year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water and heat rather than either single climate factor.The vegetation coverage in forest biome was mainly driven by temperature on both inter-annual and inter-monthly scales,while that in desert biome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precipitation on both the two temporal scales.In grassland biome,the yearly vegetation coverage had a better correlation with precipitation,while the monthly vegetation coverage was influenced by both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In grassland biome,the impacts of precipitation on monthly vegetation coverage showed time-delay effects.  相似文献   
195.
为揭示银川平原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间尺度效应及水汽来源,采用后向轨迹模型聚类分析法、潜在源贡献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解析水汽来源及潜在蒸发源区.结果表明:(1)银川平原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半年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38.6‰±51.6‰和-4.5‰±5.2‰)明显偏...  相似文献   
196.
刘佳成  朱紫 《天文学进展》2012,30(4):411-437
1991年以来,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全体大会上,通过了一系列关于天文参考系、时间尺度和地球自转模型的决议,其目的是为了适应不断提高的天文观测精度。其中最重要的3次,分别是在1997年的京都,2000年的曼彻斯特和2006年的布拉格通过的IAU 1997,IAU 2000和IAU 2006决议,主要的变化包括:从与历元有关的动力学参考系到与历元无关的运动学参考系,从参考系的恒星实现到河外射电源实现,从春分点到无旋转原点,以及岁差-章动模型的改进。由于这些决议在参考系转换等方面引入了很多新概念和新方法,对教学、研究和应用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对它们进行解读,澄清概念,规范使用是有必要的。首先介绍IAU关于时间尺度和天文参考系的重要决议,并重点介绍IAU 2000和2006的每一条决议:然后详细介绍其应用:包括时间系统,国际天球参考系和岁差-章动模型,并和对应的旧系统进行比较;最后对这些决议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7.
1地形学和构造学:阐明岩石圈形变的时空模式 构造地貌学提供了103~106年时间尺度范围的资料,弥补了大地测量和传统地质在时间尺度上的差异,将会为人类对岩石圈变形认识做出重大贡献.地表形貌的数字化表示、地表特征的同位素测年技术、控制整个地表物质运动规律的定量化表示等方法的不断发展,使得过去十年中对地形学的研究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沉积学也给地表运动带来了重要的制约因素.地球透镜计划将提供更多新的信息,用于探测地幔、地壳和地表过程之间的耦合.  相似文献   
198.
多源遥感数据在土地覆盖变化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亚琴  王正兴  刁慧娟 《地理研究》2014,33(6):1085-1096
基于MODIS、Landsat TM、Quick Bird 数据,对山西芦芽山2000 年、2005 年和2010年植被变化作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3 年间,部分植被MODIS NDVI年际波动可达5%~10%。1 年之内,多数植被MODIS NDVI 季节性明显,Landsat TM季节差对应的NDVI差可达0.2。在自然地带的过渡区,因难以区分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和季节变化,这种季节差使变化检测面临不确定性。利用2002 年和2008 年Quick Bird 数据对森林采伐迹地对比发现,只有局部地区的植被类型开始草丛向灌木林的演替,说明植被恢复缓慢。由此可以认为,自然植被过渡带植被固有的分类模糊性,人类活动反复干扰-恢复后形成植被的破碎性,以及Landsat 数据可能存在的季节不一致性,都会影响土地覆盖分类精度和变化检测可靠性。因此,需要使用多源数据对自然过渡带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99.
利用高台地震台不同时间尺度的钻孔四分量应变观测数据计算元件相对校正系数、自检内精度和面应变相关系数。分析认为,对较长时间尺度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应变换算和地震研究时,相对标定处理应选用连续观测的日均值或5日均值数据|对较短时间尺度观测数据进行以上分析时,相对标定处理应选用整时值数据。  相似文献   
200.
黄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对ENSO事件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丹  张勃  安美玲  张耀宗  罗静 《中国沙漠》2015,35(3):753-762
利用黄河流域1963-2012年逐月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计算了各气象站点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对不同时间尺度SPEI与Niño 3.4区海洋表面温度距平(SSTA)的时空相关性进行分析,揭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对ENSO事件的响应及ENSO事件对黄河流域不同区域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1、3、6个月时间尺度的干旱在各时间段均有发生,12、24个月时间尺度的干旱主要发生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近20年。黄河上游和中游地区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与SSTA均呈负相关关系,下游地区呈正相关关系。(2)黄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与SSTA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久治站以上的黄河上游地区、中游地区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和山西的北部以及下游地区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余地区呈负相关关系。全流域1、3、6、12个月和24个月时间尺度的相关性系数通过0.05显著性检验的站点占总站点数分别为14%、43%、61%、75%和44%。(3)ENSO事件强度与降水量在黄河上游地区的相关性较弱,在中游和下游地区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强度增大时降水量下降,减弱时降水量上升。全流域ENSO事件强度与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强度增大时温度有上升趋势。其中El Niño对气温有抬高的趋势,La Niña对气温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