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5篇
  免费   522篇
  国内免费   501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1679篇
地球物理   871篇
地质学   298篇
海洋学   179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39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徐凤霞 《山东气象》2003,23(2):53-54
分析了2002年冬春季寿光市气候特点和异常特征,分析暖冬和春季“倒春寒”气候异常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02年11月10日由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引发的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本次过程蒙古气旋的发展具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在10日白天蒙古气旋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低层的斜压强迫是主要导致气旋发展的因素。在午夜之后出现的第二个发展阶段中,高层强迫是气旋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一阶段气旋发展强度明显强于第二阶段。沙尘暴强度与气旋发展强度并不完全一致,沙尘暴强度更明显地受到混合层的日变化因素的影响,使沙尘暴的出现和维持明显滞后于气旋强烈发展。对于具体测站而言,沙尘暴的强度与地面风速的大小具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3.
一次影响航空的强沙尘暴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 ,沙尘暴天气出现的次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严重威胁着飞行安全 ,影响着航班的正常飞行。根据常规的高空和地面资料 ,利用 MICAPS系统 ,应用天气学、能量学原理 ,对榆林机场 2 0 0 2 -0 3 -1 9出现的强沙尘暴天气从天气形势、热力作用、地形等方面做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 ,强冷空气的东移 ,蒙古气旋强烈发展 ,能量转换是这次强沙暴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4.
用TRMM资料研究江淮、华南降水的微波特性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带测雨卫星TRMM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于1997年11月发射成功, 其首次携带了空载雷达, 有关资料已在网上对公众发布。利用热带测雨卫星上的微波成像仪TMI (TRMM Microw ave Imager) 资料以及其和测雨雷达TRMM/PR (Precipitation Radar) 资料联合反演的地面瞬时降水产品, 采用散射指数 (Is) 法从理论上探讨了我国江淮、华南降水尤其是暴雨的微波特性, 其中Is表达式通过江淮、华南晴空TMI资料统计回归得到。以联合反演的地面瞬时降水产品为真值, 用面积相当法对14个降水个例求Is降水阈值, 研究了阈值和降水面积以及85.5 GHz垂直通道最低亮温的关系, 并寻求了Is和降水的相关特征。研究表明:Is降水阈值随降水面积的增大或85.5 GHz垂直通道最低亮温的降低有增高的趋势; Is与强对流性降水瞬时雨强对应很好, Is≥60 K是一个好的暴雨指标。最后进行了初步的雨强反演试验研究, 由于TMI资料分辨率的提高以及时空配合较好的真值, 反演的地面瞬时降水与真值相关效果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5.
中国北方沙尘暴频数演化及其气候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北方1954~2001年年、季沙尘暴发生日数的演变规律及其与风速、相对湿度、降水、气温和干燥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在1954~2001年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春季下降趋势最明显。沙尘源区的气候要素对北方沙尘暴发生日数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其中风是影响较大的因子。平均风速和大风频率增加(减少)均有(不)利于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气温与沙尘暴日数呈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反映了北方温度升高可能通过大气环流间接地抑制了沙尘暴的发生。降水增加对沙尘暴发生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尤其春季和前冬沙尘源区降水多寡对沙尘暴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北方沙尘暴频数与沙尘源区的相对湿度或干燥指数也存在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在过去的近50a内,造成中国北方沙尘暴频率显著下降趋势的直接自然原因是:沙尘源区和发生区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减少、主要沙尘源区降水量特别是春季和前冬降水量的增加、以及由于源区降水增加引起的大气和土壤湿润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66.
孙兴池 《山东气象》2003,23(2):41-43
利用2003年3~5月常规天气资料、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及距平图资料,分析了今春山东省的气候特征和主要天气过程,并评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1980~2000年历史资料的分析,确定了各种类型春季大风的预报指标,建立了焦作市春季大风的短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68.
本文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南缘沙尘暴天气的气候特征、成因及变化规律,并对出现的77次沙尘暴天气个例,从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冷空气强度、热力不稳定条件三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预报该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短期及短时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69.
黄仪方  李跃清 《高原气象》2003,22(10):32-39
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研究了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与东亚地区上空500hPa高度场及其东侧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场的时空联系和冷暖异常成因。结果表明:前期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与后期春季高度场的第一模态代表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具有显的时空相关;前期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通过影响后期春季500hPa高度场,导致高原东侧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异常;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偏强(弱),则后期春季东亚上空500hPa高度场偏高(低),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偏高(低);加热场高度场一气温场之间的这种非同步联系,表明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异常,通过影响未来春季大气环流变化,是造成高原东侧川渝地区春季气温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0.
姚学华 《广西气象》2003,24(1):33-34,57
利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对钦州市春季低温阴雨结束期作模糊处理,用模糊数学方法选择预报因子,然后建立其多元回归模糊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