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0篇
  免费   485篇
  国内免费   825篇
测绘学   1753篇
大气科学   2018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268篇
海洋学   147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174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1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983.
徐邦金 《湖南地质》1992,11(3):239-243
在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合理地选择采样方法,能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加快找矿进程。通常应用的采样方法是刻槽法,笔者结合已勘探的金矿床、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矿区中进行了不同采样方法研究试验,试验结果证明l0×10cm规格的方格法是一种应用广泛,代表性强,效益好的采样方法。  相似文献   
984.
本文根据有关资料,结合作用多年的实践经验,对711雷达的探测内容、探测方法等进行了全面论述。文中介绍了最基本的观测内容,强调了雷达回波与其他有关资料相配合的问题。详细介绍了整个探测程序,特别指出了探测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根据711雷达的性能及雷达气象学原理,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建议。文章着重讨论了回波资料的摄取方法,按照不同性质的降水回波或不同拍摄目的。分门别类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985.
智慧城市建设是拓展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途径,时空信息云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城市大数据的发掘、应用提供时空化承载。借鉴互联网商业的众包理念建设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将有助于满足城市发展的现实需求,解决城市治理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86.
遗址保护的多学科综合研究特征以及考古学的不可逆性、不确定性,使遗址数据的共享成为一项紧迫的工作。本文通过对遗址保护过程的分析及遗址保护相关单位的分类,提出了遗址数据"授权使用,分级共享;远程使用、保证安全;限时使用,有偿服务"的共享原则和集中管理的共享服务模式。结合当前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趋势,研究提出了基于云计算平台的遗址保护数据共享平台总体框架,并对总体框架中的遗址考古公共服务云GIS平台进行功能设计,以石峁遗址为例,实现遗址数据资料在公共服务平台上的发布、展示、查询浏览及遗迹模拟展示。  相似文献   
987.
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已经成为城市智慧化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三维街景地图的发展现状与目前多数街景数据采集手段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利用中海达一体化移动三维激光测量系统采集点云数据的过程,以及结合徕卡CYCLONE软件进行建模的方法,对原始测量的点云数据进行去噪、平滑、拼接配准等处理后得到目标建筑物精准的表面信息,进而构建三维表面模型,将校正过的照片进行纹理映射得到真实的三维模型。实验证明:此方法可快速地获取较为精准的点云数据并且实现对建筑物的快速建模。  相似文献   
988.
刘蓓 《气象科技》2016,44(1):67-75
利用门源、祁连气象站2004—2013年6—8月逐时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地形云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站夏季总、低云量的日变化呈现双峰型特征;层积云和积雨云的日变化呈反相特征。层积云出现频率最高在清晨,积雨云在午后至傍晚出现频率最高;门源站层积云出现频率高于祁连站,而祁连站积雨云出现频率高于门源站。两站山谷风环流特征明显,风速最大值出现在午后,最小值出现在清晨;门源站谷风控制时间长于山风,祁连站山风控制时间长于谷风。两站积雨云出现时间与山谷风风速最大值出现时间之间具有对应关系;有天气系统影响时形成的积雨云,持续时间较长,降水较多;仅由地形风及热力、湍流作用形成的积雨云,持续时间较短,降水较少。层积云的形成有3种类型:第1种由高层云演变而来;第2种由积雨云对流发展受到抑制而形成;第3种由局地山谷风环流形成,云的形成与山谷风环流以及边界层日变化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989.
东亚夏季风活动与不同类型云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98~2007年候平均卫星-台站融合降水资料以及ISCCP (International Satellite Cloud Climatology Project) D1云资料,分别定义了标准降水指数和两类云指数。降水指数大值区的移动能很好的表征东亚夏季风活动,两类云指数能分别反映某个区域深对流云(DC)、高积云(Ac)和积云(Cu)云量的集中变化特征。根据不同地区降水集中时段以及降水量等气候特征,结合中国气候区划(温度带及干湿区)及不同地域的地形特征,把中国大陆受东亚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五个子区域。利用ISCCP D1云气候资料和降水资料,在候时间尺度上通过分析降水与不同云类、标准降水指数与两类云指数的相关性研究了东亚夏季风活动与不同类型云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ISCCP定义的深对流云(DC)、卷层云(Cs)与降水量在五个区显著正相关,表明东亚夏季风活动伴随有大量的对流云及云砧出现;高积云(Ac)、积云(Cu)的总云量与降水量在五个区显著负相关,表明夏季风活动增强时,Ac和Cu云量减少;层云(St)和层积云(Sc)与降水量在南方和北方分别呈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说明季风活动在南方伴随着对流云的显著增加,在北方则使层状云和对流云均有所增加;高层云(As)、卷云(Ci)和雨层云(Ns)与季风活动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0.
云辐射过程对制约天气与气候很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二维云分辨模式敏感性试验模拟平衡态平均资料研究降水对水云及冰云辐射过程的响应。模式给定的垂直速度为零。存在冰云辐射过程时去除水云辐射过程,以及去除冰云辐射过程会加强大气长波辐射冷却和降低空气温度及饱和混合比。饱和混合比的减少导致水汽凝结增加及其相关的潜热释放的增加,从而增加降雨。去除水云辐射过程通过减少长波辐射冷却增加对流层上部局地大气变暖。而增强的变暖通过霰的融化增强而增加降水源与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