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5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4篇
  193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8 毫秒
91.
为保证抽油泵正常工作 ,达到抽井机井供采协调、高产稳产、节能降耗的目的 ,从最大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小泵效三个方面讨论了葡萄花油田合理沉没度 ,得出该油田单井的合理流压为 2 .5~ 3 .3MPa ,合理沉没度为 30 0~ 35 0m。确定油井工作制度时应该考虑经济效益。合理的沉没度在保证抽油泵正常工作的同时 ,还可以获得最大产量和最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2.
江苏省夏季最高温度定量预报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梅  濮梅娟  高苹  沈树勤  孙燕 《气象科技》2008,36(6):728-733
以江苏省徐州、南京、射阳3个探空站2002~2006年7~8月逐日观测资料为基础,选取了影响最高温度变化的因子,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以徐州、南京、射阳3地为中心的区域预报模型,并对模型的回归效果和预报情况进行分析.剖析了其用于实际预报的合理性和可信度,同时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动力数值预报结果相结合,利用高斯权重插值方法将预报场的格点资料捕值到江苏各站点,通过PP法,完成了江苏省最高温度的定量预报.预报当天最高温度误差在1℃以下的概率为5O%左右,2℃以下概率在8O%左右,该方法可用于最高温度预报.  相似文献   
93.
孙敏  袁慧玲  杜予罡 《气象》2018,44(1):65-79
本文分析了2015年3月17—18日上海地区连续两天发生最高气温预报失误的天气背景,并使用当日实况观测和业务预报使用的数值模式资料,剖析预报失败的原因,分析表明:对天空状况的误判是导致17日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且东南风预报偏强更进一步增大了预报误差;冷空气影响时间的判断失误是导致18日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从模式预报的实时检验、预报的跳跃性和不确定性角度分析了预报中存在的问题:预报员应重视本地和上游实况,从传统对单一确定性模式预报的依赖向多模式多起报时次及能提供概率预报和不确定性信息的业务集合预报的分析思路转型。此外,还需加强对集合预报的系统性检验、评估及数值预报释用产品的开发,增加包含不确定性信息的公众天气预报发布形式。  相似文献   
94.
对镇江地区1980-2010年寒潮天气过程及相关物理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寒潮强度与范围成正比,强寒潮和特强寒潮只发生在镇江市4个基本观测站均达到寒潮标准的情况下。寒潮酝酿阶段500 h Pa超长波以波1、波2为主要波型,暴发阶段波3为主要波型。冷空气影响镇江前,500 h Pa纬向平均有效位能有2次能量积聚过程,纬向平均动能在25-45°N内加强,西风指数在35-55°N内出现≥30 m·s~(-1)的峰值。寒潮强度越强,冷空气影响前1~3天500 h Pa寒潮关键区温度和位势高度越低。冷空气影响前后,镇江站最低气温、最低地温、平均气压和850h Pa温度的降(增)幅均随时效增长而增大。利用超长波、纬向平均有效位能、纬向平均动能及西风指数的中期变化结果,通过权重法建立寒潮中期预报模型;利用"CMA最新寒潮等级方法"的判别标准,确定寒潮发生具体日期;根据500 h Pa寒潮关键区温度、位势高度,镇江850 h Pa温度、日最低气温、地表温度的短期变化情况,建立寒潮短期强度等级预报模型。建立的寒潮中、短期预报模型,对2011-2016年镇江出现的15次寒潮过程全部报出,并报准5次强寒潮中的4次寒潮强度等级。  相似文献   
95.
北京地面O3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0年北京地区地面O3浓度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北京地区地面O3浓度具有明显的月际、日变化特征及地域分布特征:O3小时浓度在一年中5-8月偏高,6月最高;在一日中12:00-16:00(北京时,下同)偏高;北京地区西、西北部O3浓度高于东北部和城区;分析了O3浓度不同等级的气象特征,影响O3浓度出现日变化和月际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地面最高温度、相对湿度及地面风速等,并给出了日O3浓度最大值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96.
利用ECMMF格点预报产品和14年历史实况资料,在预报后日前后10天左右找相似,采用VC++4.0和VB5.0编程,制作周口分县24h天气预报。经试验,预报准确率为68.6%。  相似文献   
97.
我讲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天气和气候”一节教材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会比较这两个概念的异同,我先让学生听“天气预报”:今天晚上到明天(时闻短),兰州(甘肃省兰州市)多云转晴天.偏北风三级.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9℃(大气现象),后天……这则天气预报包含了。天气”这一概念的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8.
利用沪渝高速公路恩施-宜昌路段恩施附近的三岔口大桥(海拔708 m)自动站监测2013年6—8月(夏季)及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冬季)逐日逐时次气象要素资料,统计分析夏季、冬季路面温度与气温的变化特征及路面温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基于逐步引入因子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路面温度统计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报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夏季路面最高温度受多种气象要素的影响,与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前一日路面最高温度、前一日路面平均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24 h累计降水呈负相关。冬季路面最低温度与最低气温呈显著性相关。通过模型的效果实验,发现夏季路面最高温度用日最高气温、日最小相对湿度及前一天物理量建立的模型预报结果与实况的变化趋势最为接近;冬季路面最低温度用日最低气温、日最小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及前一天物理量建立的模型预报结果与实况的变化趋势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99.
广西省23°N纬度带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广西23°N纬度带上22个气象站1960—2013年的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法和Mann-Kendall突变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4a来该区域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4a来,该区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尤以平均最低气温上升最为显著。气温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107.5°E、110.4°E附近存在两个强增温区。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均经历了一次由冷到暖的明显突变,平均气温在秋、冬季突变显著。平均最低气温在春、秋季突变显著。  相似文献   
100.
大气环流模型(GCMs)预测的气候变化情景空间分辨率低,不能满足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进行评估的需要.利用统计降尺度模型可以解决GCMs预测的气候变化情景空间分辨率低的缺陷.在白洋淀流域应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选取日平均气温作为预报量,根据NCEP再分析数据与站点实测数据序列的相关关系选择合适的预报因子,建立大气环流因子与各站点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间的统计关系.将数据序列分为1961-1975年和1976-1990年两个时段,对SDSM进行率定和验证.最后将HadCM3输出的未来情景降尺度到站点尺度,模拟白洋淀流域未来时期三个时段2020s(2010-2039年)、2050s(2040-2069年)和2080s(2070-2099年)的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时间序列.结果表明:SDSM在白洋淀流域的模拟效果较好.白洋淀流域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在A2和B2两种情景下均呈现上升趋势,且A2情景下的增幅高于B2情景,山区的增幅高于平原,日最高气温的增幅大于日最低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