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2篇
  免费   2604篇
  国内免费   3877篇
测绘学   1156篇
大气科学   12446篇
地球物理   550篇
地质学   2155篇
海洋学   607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363篇
自然地理   935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470篇
  2022年   501篇
  2021年   598篇
  2020年   504篇
  2019年   643篇
  2018年   448篇
  2017年   500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582篇
  2014年   790篇
  2013年   723篇
  2012年   727篇
  2011年   741篇
  2010年   714篇
  2009年   757篇
  2008年   743篇
  2007年   822篇
  2006年   744篇
  2005年   690篇
  2004年   607篇
  2003年   649篇
  2002年   596篇
  2001年   548篇
  2000年   487篇
  1999年   351篇
  1998年   386篇
  1997年   426篇
  1996年   397篇
  1995年   340篇
  1994年   277篇
  1993年   225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86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3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京津冀区域春夏季降水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方差极大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最大熵谱、小波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区域近50年春夏季降水的地域特征与气候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区域的降水场分别存在以下主要降水异常分布型:夏季包括燕山迎风坡型、太行山迎风坡型、冀中平原型、冀东平原型、沿海平原型、冀北山地型、冀南平原型;春季包括平原中南部型、燕山南麓型、滨海平原型、京西山麓型、太行山迎风坡型、冀东北高原型、冀西北高原型(坝上)。同时,通过最大熵谱、小波分析,进一步分析各降水型的主要变化特征及主要周期。  相似文献   
173.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合成孔径雷达(SAR)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是利用SAR图像的相位信息提取地表沿雷达视线向的形变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该文阐述D-InSAR的基本原理,分析该技术在地震监测,火山研究和细微的地表形变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分析未来D-InSAR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4.
175.
中国北方百年四季降水趋势与海平面气压形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钱维宏  刘大庆 《地理学报》2003,58(Z1):49-60
根据中国东部33站1884~1995年的四季降水进行了经验正交函数(EOF)开展,得到了前三个模态随时间的演变,重点分析与我国北方降水变化有关的趋势及与同期海平面气压距平的关系.夏季降水的第一模态反映在长江和黄河中部与华南沿海的降水位相相反.这一降水模态在20年前的变率较大.当夏季东北亚出现稳定的地面高压距平,中国东部处于气压槽中时长江和黄河中部降水偏多,而当地面高压距平稳定于我国西北和低压距平处于东部海上时降水为负距平.夏季降水的第三模态表现为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反向变化.秋季降水的第二模态表现为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反向变化,第三模态表现为东部沿海与西部的反向变化.这些降水模态与一定环流形势相联系,特别是秋季降水的第三模态受台风路径的环流形势所决定.冬季降水的第一模态中心也出现在长江和黄河中部,年代际变化的幅度趋于增强.对春季降水,第一模态表现为长江及其以北的降水与华南的降水反位相.2~3年变化幅度大于年代际变化的幅度.第2模态反映出华北和东北的降水与其它地区的降水位相相反,存在30年左右的位相转换关系.北方地区的春旱从1980年代开始有所加重.  相似文献   
176.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滑坡灾害成因调查(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年夏天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 (主要是西南山区 )山地灾害活动频繁 ,发生了多起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泥石流、滑坡灾害。作为研究山地灾害的专门机构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对此十分重视 ,多次派出专家组奔赴泥石流、滑坡灾害现场进行考察 ,收集灾害特征的第一手资料 ,开展典型山地灾害实例研究 ,及时为当地政府抢险救灾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山地灾害典型实例的调查研究 ,可促进对其发生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提高防灾减灾技术水平 ,国内外学者历来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现将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有关专家完成的一组考察报告 (摘要 )集中报道于此 ,供大家参阅 ,希望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7.
天山1号冰川厚度和冰下地形探测与冰储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 1号冰川的雷达回波探测 ,清晰地揭示出冰川底部冰 /岩界面的位置及其起伏变化特征 ,显示出雷达波对山地冰川良好的穿透能力和对冰下地形的高分辨能力 ,冰川雷达测厚的误差小于 1 .2 %。研究结果显示 ,1号冰川东支冰川平均厚度为 5 8.77m ,西支冰川平均厚度为 44.84m ,冰体厚度最大值发育于冰川中部趋于主流线位置。冰川冰储量计算表明 ,东支冰储量为 0 .0 5 1 868km3,西支冰储量为 0 .0 2 0 2 1 0km3。表面和底部地形有明显差异 ,主要因冰川动力过程对基岩强烈的地貌作用所致 ,意味着冰床的起伏地形对冰川浅层冰体的运动过程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8.
气候变化对洮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过去40多年来,洮河流域主要产流区甘南高原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对引洮工程的引水区——流域上游40多年的实测水文气象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降水和径流总体下降趋势非常明显,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降水径流减少更多,达35%;而气温则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没有降水径流的下降幅度大。由于气候升温变暖、草原载畜过量以及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气候干旱化、山区水土流失加剧、草原植被退化和沙漠化,这一切都将对未来引洮工程发挥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9.
50a来洮河流域降水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洮河流域 40多年水文实测资料分析表明 ,由于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 ,流域降水和径流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 ,降水与径流总体呈下降趋势 ,其下降的线性斜率分别为 - 0 .86~ - 1.34mm·a-1和 - 1.5 7~ - 3.36m3·s-1·a-1;而气温呈缓慢上升趋势 ,其上升的线性斜率为 0 0 2℃·a-1.降水的减少和温度的升高已经导致甘南草原荒漠化 ,使许多湿地和湖泊干涸 ;径流的减少和温度增加在近2 0a来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  相似文献   
180.
根据湖北省石首市第二水厂净水厂泵站地层为多层含水层的特点,在基坑施工中采用抽水井抽水和盲井导水相结合的降水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