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9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532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1468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39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21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102.
103.
广西一日最大降水量的极值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  涂方旭 《广西气象》1993,14(4):37-42
  相似文献   
104.
TVGA图形适配器对多卜勒风速的显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介绍单多卜勒雷达圆锥体扫描获得的风速,回波强度资料在显示之前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用TVGA图形适配器的高分辨显示模式(800×600,256色)显示多卜勒风场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5.
申亿铭  陈吉航 《气象》1993,19(10):7-11
在寻求层状云中催化剂扩散议程的解时,一般都假定风速为常值,但实际上风速是随高度变化的。该文在云中催化剂的数值模式中考虑了风速随高度的变化,用差分格式求其解,并进行了个例计算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6.
107.
青藏高原地区500hPa FGGEⅢb风场订正方法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用Cressman逐步订正方法,对高原地区500hPa FGGEⅢ_b资料(1979年5—8月每天2次流场图)用我国同期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资料进行了订正。与天气图(包括科实资料)及科实的流线图对比,发现与天气图等对应得很好,此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另外,订正图与FGGEⅢ_b流线图比较,主要结果:(1)NCAR软件所绘的流线图能很准确地反应格点风向。(2)FGGEⅢ_b资料能较好地反应高原地区的大尺度环流,但对次天气尺度系统如高、低中心漏分析的很多,尤其是低涡中心,只有1/2的准确率,但它们都对应于正负涡度区。有一点要特别指出:FGGEⅢ_b资料在高原西部常出现很强的低涡,而在订正图上不但涡小,且常只有低槽与之对应。(3)由订正图上可以看到低涡集中出现在高原中部30—35°N的纬带内,而反气旋中心则出现在其北侧(35°N以北)和南侧(30°以南)。(4)在高原的西南及东北边缘地区常出现地形槽,槽线为西北东南走向。它们的形成与地形影响密切,对高原东侧的天气影响也是明显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8.
109.
北京城郊近地层湍流实验观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苏红兵  洪钟祥 《大气科学》1994,18(6):739-750
本文利用两台FA-11超声风速温度仪于1992年3月到4月间在北京325 m气象观测塔47 m和120 m两个高度观测到的风速三个正交分量以及声虚温的湍流脉动资料,计算和分析了北京城郊粗糙下垫面近地层湍流特征量及其日变化,无量纲垂直速度和声虚温的方差随稳定度的变化,风速分量和温度的归一化湍流能谱以及动量和热通量的互谱及其随稳定度的变化。并且与平坦均一下垫面近地层湍流观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0.
等角投影比其它性质投影之研究更为深刻,应用也最为广泛。本文对等角投影的历史发展作了简单回顾,重点对等角投影的数学基础、等角投影的一般公式、等角投影变形量度[8]、具有极值特性的等角投影和探求等角投影的方法等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需要继续研究的若干问题作为等角投影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