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387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24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1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55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跨北极海缆以其铺设成本低、海缆传输距离短、信息传输速率高等优点成为多个国家优先选择的海缆线路。文章简要介绍了环北极国家和我国的北极海缆建设现状。探讨了海冰对工程地质勘察区域的限制、海冰对工程地质调查取样的影响、海雾对工程地质勘察进度的影响和北极地缘政治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制约。提出增强调查船舶破冰性能、加速勘察技术革新、提升海冰气象预报能力和深化国际合作等建议,以提升我国北极区域海上综合勘察能力。  相似文献   
982.
本文结合国际海洋生态学的研究历史,回顾了中国海洋生态学的发展历程。从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生产力、海洋生态灾害以及大洋和极地研究等方面,总结了70年来中国在海洋生态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了目前中国在此领域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促进中国海洋生态学学科的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3.
极地科学数据作为极地科学考察活动所产生的原始性、基础性数据及其实验分析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持续开展了20多年,采集了大量极地科学数据,这些数据是国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的,是我国极地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984.
<正>2009年是我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25周年。25年来,我国极地科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从极地考察大国向极地考察强国方向迈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步伐,预示着我国极地考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过去的一年,我国海洋事业大踏步前进,极地考察也获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985.
在PANDA断面海洋主题数据库开发项目的背景下,通过对系统总体结构的分析,确认了多种查询方式的组合方案.基于WebGIS技术,经过个性化的定制和开发,提出并实现了可视化查询的解决思路,简要说明了可视化查询模块的实际运行情况.结果表明基于webGIS能够高效地实现可视化网络数据共享系统的数据查询功能,丰富系统的显示和查询手段,进而促进海洋环境数据的共享和应用.  相似文献   
986.
探讨了影响东北印度洋上层海水热含量变化的各要素的季节变化,以及其对热含量变化的贡献和作用过程.根据MOM4数值模拟所得的气候态数据,利用热力学方程积分所得的热通量方程,分析了热含量和各影响要素的季节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东北印度洋海洋动力过程的作用主要存在于海洋上层100 m以内;该区域上层海水热含量的季节变化,是典型的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由动力过程和海表净热通量共同控制,2种作用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并且随区域的变化两者贡献有所变化;西南季风爆发前,上层海洋热含量最大值的出现,是之前几个月动力作用和海表净热通量共同加热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7.
一次冬季平流辐射雾过程的观测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3年12月23-24日发生在黄海、渤海沿海的一次大雾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这次大雾期间,从近海到内陆,大雾影响面积约10万km2,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m,给海陆空交通造成严重影响.首先利用各种资料对这次大雾的生消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一次典型的发生在海陆交界处的冬季平流辐射雾.然后利用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式模拟了本次大雾过程,计算得出了大气的水平能见度分布和云水混合比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在雾区形状、雾生消时间以及雾的厚度上,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988.
台风麦莎影响期间山东半岛大暴雨成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8月7-8日,在0509号台风麦莎登陆后北上影响山东的过程中,对流的发展在台风外围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积云对流在台风中心的东北侧得到强烈发展,强降水集中出现在山东半岛东部.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NCEP1o1o再分析资料,对这次台风大暴雨天气过程作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强降水发生时的物理量场与流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空急流输送充足的水汽和强烈的水汽辐合为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大暴雨落区出现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强烈的上升运动区内,与高能量锋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较强正涡度平流与暖平流沿低空急流向山东半岛输送是造成对流不对称发展的主要原因,高空急流与低空急流在山东半岛的耦合为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89.
2008年7月11日,正值中国第四个“航海日”,国家海洋局与上海市政府在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举行隆重的送行仪式,欢送我国第三次北极考察队出征北冰洋。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上海市政府尹弘副秘书长等领导出席欢送仪式。  相似文献   
990.
9月24日,“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在结束历时76天、总航行12000海里的北冰洋科考之行后,承载着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队110名中方队员顺利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国家海洋局与上海市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载誉归来的北极科考队员,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上海市政府建设与交通委员会秘书长王京春等领导出席了欢迎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