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9篇
  免费   916篇
  国内免费   1263篇
测绘学   153篇
大气科学   4583篇
地球物理   222篇
地质学   519篇
海洋学   291篇
天文学   158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地理   734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6篇
  1984年   5篇
  1959年   3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2篇
  1937年   3篇
  1936年   9篇
  1935年   4篇
  1925年   1篇
  1924年   1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水资源短缺和水患灾害已成为全球关心的重大问题。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和旱涝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已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综合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总结已进行的有关研究工作 ,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回顾 ,讨论了现有工作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982.
我国近四十年气温变化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文章通过对我国近40年不同区域气温变化的分析发现,在我国东部地区大体以中亚热带为界,中亚热带以北地区具有冬季气温变暖,夏季气温变凉的趋势,中亚热带以南地区具有夏季气温变暖,冬、春季变冷的趋势;而深居大陆内侧的西部干旱地区和云南高原地区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也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983.
么振聲 《气象学报》1936,12(8):409-422
引言作气温变化之分析,一方固须有多年之记录,以得其标准数值(Normal Value),他方亦须有高空材料,以明空气团(air mass)影响气温之概况,北平现只有一公里至四公里之风向,风力记录,关於空气团对於气温影响之分析,无从下手,至为遗憾。  相似文献   
984.
涂长望  许鉴明 《气象学报》1936,12(10):560-573
地理位置欲充分了解峨眉多雨之原因必先明瞭其地理位置。峨眉位北纬二十九度二十八分,东经一○三度四十一分,居四川西南部,去省会成都一五0公里.其山自东高起拔海三0七0公尺,山巅高出峨眉县城二公里,在岷江流域  相似文献   
985.
竺可桢 《气象学报》1936,12(4):179-183
民国二十五年虽只过去了三个月,可是世界上各国的水灾,冰灾,雪灾已经层见迭出。元旦那天英国的泰晤士河就氾滥成灾,到了三号法国的洛淮河Loire水淹Nantes城。未几澳洲洪水为患,美国风雪成灾。一月二十九号美国东部严寒,著名的那汇格拉瀑布全部冻结。二月间我国塘沽大沽口外先後三次为凌冰所阻,输只固冻在冰块中,航运完全停顿,损失估计达四百万元,甚至要用飞机来带粮食供给轮上的旅客和水手。二月二十三四号我国西北酒泉炖煌一带大雪严  相似文献   
986.
近55 a渭河流域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渭河流域21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逐日气象资料,应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Penman-Monteith模型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技术手段分别研究年、月地表湿润指数,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和气温、降水以及极端干旱事件的变化趋势计算,并分析年内变化规律,以期更好的揭示渭河流域近55 a气候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近55 a的气温总体上在波动中呈小幅增加的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气温的增长幅度较大,为气温升高的主要时期,年均降水量和极端干旱频率呈现小幅减少的趋势,下降的主要时期集中在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和21世纪初。(2)小波周期分析发现渭河流域极端干旱事件的震荡周期尺度为13~15 a和25~30 a,气温震荡周期的时间尺度为13~15 a和25~30 a,年降水量的小波振荡周期为15~17 a和25~30 a。主震荡周期的时间尺度均为25~30 a,次震荡周期的时间尺度也较为接近,为13~15 a和15~17 a,说明三者的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3)研究区内5个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天水-西吉流域的年均降水量和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的减少幅度和年均气温的增加幅度是5个区域里变化最大的,吴其-状头区域的年均降水量和极端干旱事件的减少频率和年均温度的增加频率是5个区域里变化幅度最小的,但在总体上各区域气候要素变化趋势上是保持一致的。  相似文献   
987.
张悟颖  孙维君  张玉伦 《中国沙漠》2018,38(5):1086-1092
基于1960-2012年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数据,利用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分析方法,分析了西藏林芝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芝年平均气温增长速率0.028℃·a-1;年平均气温受3~4 a尺度波动的影响,无明显主周期;年平均气温序列有3个突变点,分别是1972-1973年、1975-1976年和1977-1978年。年降水量增长率1.218 mm·a-1;年降水量受4 a、10 a和20 a尺度波动的影响;有两个主周期,分别为2 a、19 a;年降水量序列有4个突变点,分别为1960-1961年、1965-1966年、1977-1978年、1982-1983年。  相似文献   
988.
中国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1998-2012年出现的全球变暖停滞(global warming hiatus)现象,近年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中国622个气象站的气温数据,研究了全国及三大自然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结果表明:① 1998-2012年间,中国气温变化率为-0.221 ℃/10 a,较1960-1998年增温率下降0.427 ℃/10 a,存在同全球变暖停滞类似的增温减缓现象,且减缓程度更明显,其中冬季对中国增温减缓的贡献最大,贡献率为74.13%,夏季最小;② 中国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从不同自然区看,1998-2012年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降温显著,其中东部季风区为中国最强降温区,为全国增温减缓贡献了53.79%,并且具有显著的季节依赖性,减缓期冬季气温下降了0.896 ℃/10 a,而夏季上升了0.134 ℃/10 a。青藏高寒区1998-2012年增温率达0.204 ℃/10 a,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并不显著;③ 中国增温减缓可能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负相位、太阳黑子数与太阳总辐照减小等因素的影响;④ 1998-2012年中国虽出现增温减缓现象,但2012年之后气温快速升高,且从周期变化看,未来几年可能持续升温。  相似文献   
989.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东部春夏季极端降水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地面逐日降水0.5°×0.5°格点数据集,研究了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衰减年春、夏季中国东部极端降水发生概率的变化,并通过诊断超强厄尔尼诺自身及其衍生模态各自的水汽输送和垂直运动特征,探讨了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东部极端降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衰减年春季,整个中国东部尤其是江淮以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概率显著增大。同年夏季,长江流域极端降水发生概率比常规年份高出近1倍,而在华南和华北地区则相对减小。诊断分析显示,春季超强厄尔尼诺自身及其与热带太平洋地区年循环相互作用衍生出的组合模态(C-mode)均对降水的环流背景影响显著,热带太平洋西北部低空存在强盛的反气旋性异常环流,导致大量水汽在中国东部汇聚并上升,有利于该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夏季,厄尔尼诺事件已经消亡,但与C-mode影响相关联的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环流仍然存在,长江流域维持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有利条件。此外,研究也显示,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衰减年春、夏季中国东部对流层中上层持续有异常经向风活动,频繁的南北冷暖气流交汇可能导致强对流事件发生次数增多,这也为该区域极端降水的频发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990.
运用2013-2014年28个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地区气温的日变化特征及季节特征。结果表明:1)城郊日最高气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次均为北京时间17时,出现频率在20%以上。日最低气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次为8时,频率在30%以上;2)年平均城郊气温差异即城市热岛强度在夜晚较大,早上7时左右达到最大,在1.5℃以上,白天较小,16时左右最小,仅有0.3℃左右;3)城郊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基本一致,但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有差别,冬季郊区最低气温出现滞后城区1小时,其他季节保持一致;4)城区逐小时城市热岛强度日内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8点到17点为下降时期,17点到22点为迅速上升时期,22点到第二天8点为稳定的强热岛时期;5)侯平均城市热岛强度年内变化,最大值发生在年终的第72候,为1.53℃,最小值发生在第秋末第67候,为0.33℃;6)综合来看,各季代表月平均城市热岛强度春季(4月)夜晚较强,夏季(7月)夜晚和白天都相对较弱,秋季(9月)夜晚最强,但白天最弱,甚至白天部分时刻(15到18点)出现了负值。冬季白天和晚上都比较强,是四季代表月份平均热岛强度最强的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