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1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10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81.
崇左市与越南接壤,是中国的边城。这个建市仅6年的新兴城市,是经济后发展地区,国土资源的保障基础很弱。为了保障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崇左市国土人以“非常速度”提高国土资源保障水平,以“双保”助力新兴城市腾飞,“富民兴边”追赶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82.
文章总结归纳了桂西堆积型铝土矿中共生的三水铝石的赋存状态及其特征,并对其远景储量进行了估算,认为其开发潜力大,具有很大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
桂西铝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桂西地区铝土矿及其围岩系统取样,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原生铝土矿的成矿母岩主要为下二叠统茅口灰岩,其次有少量古陆风化物的加入;区内原生铝土矿形成于海相的沉积环境,堆积型铝土矿由原生沉积型铝土矿风化淋滤而成。  相似文献   
84.
85.
彭志永 《广西地质》1998,11(1):47-50
概述1:5万化探扫面在桂西北地区的工作方法及找矿效果,通过实例来说明开展1:5万化探扫面的重要意义。经过对1:5万化探扫面的投资和其产生的效益进行详细比较,得出1:5万化探扫面这种找矿手段投资少,效益高的结论,建议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86.
概述1∶5万化探扫面在桂西北地区的工作方法及找矿效果,通过实例来说明开展1∶5万化探扫面的重要意义。经过对1∶5万化探扫面的投资和其产生的效益进行详细比较,得出1∶5万化探扫面这种找矿手段投资少、效益高的结论,建议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87.
浩波 《广西地质》2009,(10):29-31
广西百色城乡大小项目纷纷上马,桂西革命老区的建设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沸腾景象。光荣的使命、千斤的重担压在了百色国土人的肩上。紧紧跟进项目,特事特办,服务前移,“以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老区的先锋精神再次在和平建设中闪耀光芒。  相似文献   
88.
桂西地区乐平统合山组底部广泛发育层状硅质岩沉积,硅质岩成层性好,侧向延伸稳定,层面平整.通过平果县太平镇山营村北、新圩村北及东兰县3条野外剖面的实测、硅质岩样品室内镜下鉴定及稀土元素分析,发现:硅质岩中含丰富的海绵骨针、有孔虫、藻类等化石,化石保存完整;稀土元素特征显示硅质岩稀土总量低,与海水相似,轻稀土略有亏损,但Ce负异常不明显.根据稀土元素及硅质岩生物组合的特征,判断合山组底部的硅质岩形成于滨浅海环境,属相对封闭的大陆边缘环境,同时受到了淡水和海水的影响,主要通过混合水带硅化机理形成,基本没有火山和热液的影响.硅质岩的出现表明由于海侵作用桂西地区水体深度增大,尤其是新圩村剖面位置,广泛台地被海水淹没,海水较洁净,适合海绵、有孔虫、腕足、腹足等生物繁殖,因而发育了硅质岩及灰岩.  相似文献   
89.
桂西南左江和明江之间不足200平方公里的狭小三角形地带,是一片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岩山群,在这片经过亿万年溶蚀作用和流水冲刷形成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群“头戴白帽”的美丽精灵,它们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  相似文献   
90.
八桂一族     
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来自何方? 很多年前,居住在桂西北金钟山和六诏山脉的当地人,都会用一种疑惑的目光看待一个特殊的族群。他们有如木棉花的种子,从天边飘然而至,并在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们就是后来一些被人们称为彝族的人。恐怕在那个时候,这个族群当中的许多人也未必知晓,自己的族名后来会被人们称做“彝”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