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测绘学   267篇
大气科学   547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采用ECMWF集合预报降水量资料和中国降水量观测资料,研发了基于最优概率的过程累计降水量分级订正预报(OPPF)技术,并在遵循总体技术思路的基础上设计出三种不同的OPPF计算方案(OPPF1、OPPF2、OPPF3),继而选用2015—2017年汛期(5—9月)中国91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进行回报试验和预报效果对比评估,结果表明:(1)在中期延伸期预报时效(96~360小时),对强降水和有无降水的预报效果,三种OPPF均明显优于集合平均(EMPF)和控制预报(CTPF);对中等以上或较强以上强度降水的预报效果,OPPF1和OPPF3明显优于CTPF、与EMPF基本接近。(2)三种OPPF相比,OPPF3的预报效果较OPPF1总体略胜一筹,两者均好于OPPF2。(3)预报效果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南方地区强降水预报的TS评分明显大于北方地区,且OPPF3预报效果明显优于EMPF;在96~240小时预报时效,东北地区东部OPPF3强降水的预报效果也明显好于EMPF。   相似文献   
32.
数值预报T_(42)L_9湿度场Q的系统性误差,假定是由于风场造成的,按照八个方位的数值预报风场u、v,和同时刻的湿度场之关系,制定出了一套和天气预报规则相似的订正方案,经过误差比检验,每个场都有不同程度的订正效果。  相似文献   
33.
青藏高原地区500hPa FGGEⅢb风场订正方法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用Cressman逐步订正方法,对高原地区500hPa FGGEⅢ_b资料(1979年5—8月每天2次流场图)用我国同期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资料进行了订正。与天气图(包括科实资料)及科实的流线图对比,发现与天气图等对应得很好,此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另外,订正图与FGGEⅢ_b流线图比较,主要结果:(1)NCAR软件所绘的流线图能很准确地反应格点风向。(2)FGGEⅢ_b资料能较好地反应高原地区的大尺度环流,但对次天气尺度系统如高、低中心漏分析的很多,尤其是低涡中心,只有1/2的准确率,但它们都对应于正负涡度区。有一点要特别指出:FGGEⅢ_b资料在高原西部常出现很强的低涡,而在订正图上不但涡小,且常只有低槽与之对应。(3)由订正图上可以看到低涡集中出现在高原中部30—35°N的纬带内,而反气旋中心则出现在其北侧(35°N以北)和南侧(30°以南)。(4)在高原的西南及东北边缘地区常出现地形槽,槽线为西北东南走向。它们的形成与地形影响密切,对高原东侧的天气影响也是明显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4.
本文搜集江苏台网1982年-1987年2月间发生在江苏及其邻近地区103次地震的1047个P_n数据,经过静校正和质量分类,重新计算了震中距.选择灌云台为参考台,对一次地震的P_n数据,其它台均减去参考台的数据,成功地消除了与震源参数不确定有关的误差.处理中采用质量加权,获得了上地幔平均速度、大部分台P_n残差以及不同方位上P_n视速度估计值. 按Backus给出的波速各向异性的公式,求出江苏地区P_n速度与方位之间有2%左右的速度各向异性,最大方向和对称方向近南北,最小方向为北东东.推断其成因是由于白垩纪至第三纪期间壳下岩石圈北南向流变引起橄榄石晶体从优定向的结果.这为苏北盆地及下扬子碳酸盐岩地区地质构造形成发展动力学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深部依据.  相似文献   
35.
36.
组建云南天文时纬测震网的意义及可行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光学天文时纬残差在地震前夕出现短期异常波动的现象,认为光学天文时纬观测可为地震短期预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作者认为在地震活动性较强的云南地区,组建一个天文时纬测震网是有意义的,本文讨论了其可行性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7.
观测值残差和未知参数一次范数最小平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8.
云南及其周邻大地震与云南天文台时纬残差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阚荣举  胡辉 《中国地震》1995,11(4):299-309
本文侧重于讨论强震的中期异常特征及其预测标志。从方法特点出发,讨论了时纬残差异常用于地震预报的可行性以及用于临震预报的局限性。研究了云南省内6级以上强震、相邻区域7级以上大震的时纬残差异常标志。资料中最后一次强震经过了地震预测与预报全过程的实践检验。初步讨论了异常与构造运动的关系以及有异常无地震的特殊标志。  相似文献   
39.
从模型微小扰动的角度研究数据对回归估计精度的局部影响。首先提出刻划这种影响的4个统计量,并求出它们在3种不同扰动方式下的最大局部变化方向,其最大绝对分量对应于强影响点。最后给出一个数值例子来说明这种强影响点的诊断。  相似文献   
40.
将方差分量估计(VCE)方法应用于ERS-2卫星的精密定轨,用SLR和PRARE资料计算了1998年前3个月的23个长度为5天的弧段(除了调整轨道的时段外,相邻弧段有两天的重叠),从观测值残差分析和重叠弧段比较两个方面,考察VCE方法对定轨计算的影响,并给出了各组观测值的平均验后均方差,对观测值残差的分析表明,使用VCE方法明显地改善了观测值的拟合程度,但从阿卑(Abbey)标准对观测值残差的检验结果来看,使用VCE方法不能消除轨道中由力学模型和几何模型误差引入的系统差,重叠弧段比较的结果表明:(1)使用VCE方法缩小了重叠弧段的平均距离差,并改善了一部分权段明显不合理的偏离,使最后得到的轨道具有更均匀的精度,(2)相比较而言,VCE方法使相邻弧段靠拢的趋势在轨道切向体现得较为明显,由各组观测值的平均验后方差可见,说单个标准点观测值而言,部分SLR台站的观测资料在定轨计算中占有比其他观测资料更重的地位,纵观全文,使用VCE后得到的观测值的平衡验后均方差来确定资料的双重将比使用均方差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