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民勤绿洲地下水开采时空动态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已由最初的地质学领域广泛推广到土壤学、生态学等领域, 但在地下水特征的时空模拟方面应用还较少,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近15年来地下水特征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 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得到了如下结果: (1) 地下水埋深的随机变异特征随着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大, 从1987年的26.32%降到了2001年的0.03%, 完全被较大尺度上的结构性变异所取代; 而矿化度一直是中尺度上的结构性变异高达99.9%. (2) 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 民勤绿洲地下水埋深的分布一直是水质较好的绿洲南部最深厚, 从南到北随着水质变差, 埋深也变浅. 地下水矿化度在空间分布上从南到北逐渐增大; 在变化趋势上, 高矿化度等值线由北向南持续推进. (3) 民勤绿洲近15年来耕地面积增加了3.1×104 hm2, 使得分布于地下水埋深17 m以上的耕地面积净增528.3 km2, 分布于地下水埋深11 m以下的林地减少200 km2. 同样, 分布于地下水矿化度3.0 g/L以上的耕地面积净增2×104 hm2, 其中>4.5 g/L的增加了1.072×104 hm2. (4) 预测至2015年, 地下水埋深下降趋势明显, 分布于地下水埋深20 m以上的绿洲面积将净增1689.88 km2, 达整个绿洲面积的68%; 至2015年地下水矿化度高于5.0 g/L的绿洲面积将达578.15 km2, 全部集中在水质较差的绿洲湖区最北部, 部分区域甚至高达7.0 g/L以上.  相似文献   
62.
田辽西  刘德玉 《地质论评》2023,69(5):1834-1844
民勤绿洲北部荒漠区作为国家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在地下水水化学方面的研究程度很低。在野外调查、勘探及采样测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离子相关性分析、Gibbs图及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民勤绿洲北部荒漠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以及硬度值较高,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42--Na+型。地下水水质总体能够满足生态屏障区种植旱生、耐盐植被的需要。地下水水化学演化是由蒸发浓缩作用主导、风化溶解和阳离子交换共同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中超标的高硝酸盐氮水与牲畜粪便污染有关,高氟水的形成受原生地质环境背景影响。成果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的研究程度,亦可为民勤绿洲区保护、北方防沙带以及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
几种主要固沙措施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兆丰 《中国沙漠》1995,15(2):187-190
以甘肃民勤沙区为例,采用ABC分析法选取了当地6种主要固沙措施,将其功能分解为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主要功能定义为固阻流沙的功能,以1-蚀积系数表示;次要功能定义为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功能,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量和<0.1mm的沙粒的相对值表示,调查计算了固沙措施功能周期内的全部成本,从功能和成本两方面进行了价值分析,为选用固沙效果显著且投资相对低廉的固沙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民勤绿洲作为研究区域,对不同演化阶段灌丛沙堆表面土壤样品进行了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灌丛沙堆的不断演化,土壤性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同演化阶段灌丛沙堆表面颗粒组成仍以砂粒为主,从雏形阶段到稳定阶段,砂粒含量逐渐减少,在稳定阶段达到最小,pH值和砂粒的变化趋势一致,粉砂、粘粒、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在稳定阶段均达到最大;灌丛沙堆活化后,其砂粒含量和pH值重新出现增加趋势,而粉砂和粘粒的含量开始减少,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迅速下降;除稳定阶段迎风坡和背风坡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差异比较显著外,其他演化阶段不同坡向粒度和养分差异均不显著;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的含量在灌丛沙堆演化过程中变幅最大,全磷和速效磷次之,全钾和速效钾的变幅最小。  相似文献   
65.
张华  陈蕾 《中国沙漠》2019,39(3):145-154
民勤绿洲是干旱荒漠化的典型区域,生态系统脆弱,对该区域的荒漠化治理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为其生态修复政策的制定和管理提供参考。采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将Landsat影像中的土地覆盖信息进行有效分解,通过分解后光谱在直方图上的特征值,确定合适的阈值,对荒漠化土地进行分类,分析荒漠化土地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民勤绿洲1992-2017年荒漠化治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1992-2005年民勤绿洲荒漠化加剧面积大于改善面积,两者相差175.47 km^2,荒漠化加剧,治理效果不明显。(2)2005-2017年荒漠化改善面积大于加剧面积,两者相差174.18 km^2,荒漠化改善,治理效果显著。(3)1992-2017年民勤绿洲荒漠化总体趋于改善,局部地区加剧。其中,坝区和泉山区的荒漠化改善面积大于加剧面积,两者分别相差47.63 km^2和52.79 km^2,荒漠化改善,治理效果显著;而湖区荒漠化加剧面积大于改善面积,两者相差36.83 km^2,荒漠化加剧,治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6.
粘土沙障及麦草沙障合理间距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确定机械沙障障间距的基本原理是障间风蚀沙量等于积沙量。障间凹曲面面积与障间距及沙面坡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回归关系,运用这种回归关系就可以建立障间风蚀沙量等于积沙量的等式方程。在民勤沙区取样分别建立粘土沙障和麦草沙障的风蚀沙量等于积沙量的等式方程,计算出沙面坡度0°~8°和0°~10°的粘土沙障和麦草沙障间距分别是253.1~185.9 cm和261.4~155.0 cm;粘土沙障高度应为适宜高度范围内的最小值;粘土沙障在障高为15 cm、沙面坡度>8°时障间没有风蚀。麦草沙障在坡度>10°时障间没有风蚀;15 cm高的粘土沙障和固沙有效高度13 cm的麦草沙障的最小间距分别是185.9 cm和155.0 cm;若需要在固定就地沙面的基础上接纳外来流沙或者需要风蚀部分就地沙粒时,可将接纳沙量或风蚀沙量的平均厚度作为参数之一计算障间距;按照风蚀沙量≤积沙量的障间距设置的沙障,其方格形式只适合在害风方向多变的地段设置。  相似文献   
67.
石羊河流域民勤绿洲生态需水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石羊河流域现状水和生态问题,总结产生流域水与生态问题的根源。在分析石羊河流域下游地区生态系统组成的基础上,推算下游民勤绿洲生态系统生态需水。同时讨论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绿洲保护的对策和措施,提出建立节水型"社会—经济—生态"复合大系统的创新思想。最后,创新性地提出在石羊河地区建立生态特区的意义,为本地区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68.
黄翠华  薛娴  彭飞  尤全刚  王涛 《中国沙漠》2013,33(2):590-596
通过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民勤绿洲农田不同矿化度(0.8g·L-1、2.0g·L-1和5.0g· L-1)地下水灌溉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生长季水分消耗量逐渐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下降,而土壤有效水含量和土壤电导率则逐渐增加.当灌溉水矿化度为0.8g·L-1时,收获后土壤中上层(0~60 cm)电导率比播种前明显降低,而底层(60~90 cm)电导率略有增加,即淡水灌溉的淋溶作用明显;当灌溉水矿化度为2.0g,L-1时,生长季中的灌水依然对土壤盐分有淋溶作用,但明显弱于淡水的淋溶效果,收获后土壤盐分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当灌溉水矿化度为5.0g·L-1时,收获后在0~60 cm深度电导率明显增加,在60~90 cm深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9.
<正>张孝文(1962.10-),男,汉族,甘肃民勤人,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地震勘探研究所专家。张孝文同志多年来主要从事矿井地质、煤田地震勘探领域的科研与生产管理工作,通过在戈壁沙漠区、厚黄土区、复杂山区、构造复杂区等地区的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开发与生产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行业内首次将基础地质理论与地震勘探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新疆戈壁地区,并取得极大成功,奠定了该技术在戈壁地区广泛应用的基础,成果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70.
乡村类型视角下干旱区社区恢复力评估及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西北典型干旱区民勤绿洲为例,基于582份农户调研问卷,运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模型等方法,界定乡村类型,测度乡村社区恢复力,明确乡村类型和社区恢复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抽样的71个行政村中,传统非农型乡村40个,在绿洲分布最广;传统农业型乡村17个,主要分布于湖区;新型农业型乡村6个,分布于坝区和泉山区;非农型乡村8个,在县城周围呈环形分布。(2)民勤绿洲乡村社区恢复力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除湖区东湖和西渠2镇外,其余地区恢复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3)民勤绿洲不同类型乡村社区恢复力的大小为:传统非农型(0.520)>新型农业型(0.495)>非农型(0.472)>传统农业型(0.453)。基于上述结果,针对不同类型乡村与社区恢复力的关系,提出民勤绿洲乡村社区恢复力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