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5篇
  免费   1415篇
  国内免费   1487篇
测绘学   272篇
大气科学   3453篇
地球物理   690篇
地质学   2410篇
海洋学   956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388篇
自然地理   1512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544篇
  2009年   503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446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3年   3篇
  193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当今海洋科学五大热点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莫杰 《海洋科学》1996,20(6):21-25
进入90年代,一些海洋科技发达国家的海洋调查计划、科学研究项目和国际性学术性讨论会的主题,几乎都集中围绕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其中最热门的话题可谓:全球变暖、自然灾害、海面上升、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1全球变暖的趋势科学家普遍认为,当今世界性工业的发展,大量能源的燃耗,向大气层排放超量的CO2、H2S及其他废气每年约50×108t,形成的“温室效应”而引起的全球性增温影响越来越明显。据统计资料表明,从1950~1985年,全球排放的CO2、H2S、氮氧化物、氯氟烃等物质增加…  相似文献   
32.
33.
Argo-认识和预测气候变化的全球海洋观测计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 全球海洋观测网 (Argo)为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 ,海洋学界正在做一项雄心勃勃的事业 ,即设计并部署一个全球海洋观测系统 ,以便对海洋从季节到十年间的变化作前所未有的长期跟踪观测。这项计划的实施 ,将使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和预测向前迈出一大步。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现场支柱就是 Argo剖面浮标网 ,将为人类提供一个全球海洋次表层数据库。Argo剖面浮标观测网将由 3 0 0 0个自动仪器组成 (图 1 ) ,每个浮标每隔 1 0天发送一组取自 2 0 0 0 m到海面的温度和盐度剖面资料 (图 2、3 )。在全球大洋内每隔大约 3个经纬度布设一个浮标 ,其数据通…  相似文献   
34.
为探讨河蟹生长特点以及渔获物与放养规格的关系,用有序样品的Fish聚类分析法首次对中华绒螯蟹的渔获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广南水库沉砂池2000年河蟹渔获物可以分为3个群体,与其放养的3个不同规格群体相对应;据此推算了不同放养规格的回捕率;并对雌、雄生长和性成熟的差异以及合理的放养规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5.
秋季黄海中南部鱼类群落对饵料生物的摄食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鱼类与饵料生物之间食物定量关系进而为多鱼种资源评估提供依据,2000~2002年秋季(10~11月)在黄海中南部海域进行了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Eggers模型,计算了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黄(Lophius litulon)、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等23种鱼类在秋季对饵料生物的摄食量。结果表明:黄海中南部23种鱼类在秋季对饵料生物的总摄食量约为309万t,其中,鱼(Engraulis japonicus)的摄食量最高(在250万t以上),占总摄食量的80.9%。中上层和底层鱼类对饵料生物的摄食量分别为262万t和47万t左右,占总摄食量的84.7%和15.3%,鱼和细纹狮子鱼分别是中上层和底层鱼类中最主要的捕食者。磷虾类是中上层鱼类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次是桡足类、端足类和毛颚类;虾类和鱼类是底层鱼类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次是磷虾类。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细长脚虫戎(Themisto gracilipes)、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和鱼同时是黄海中南部被摄食量最高的5种饵料生物,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之和约为233万t,占总摄食量的75.5%。  相似文献   
36.
为了使高精度实验室盐度计的检定、校准工作更加科学、准确、合理,在此对高精度实验室盐度计验收过程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数据处理规则和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定。  相似文献   
37.
南极冰盖储存着地球上 90 %的冻结淡水 ,其冻结和消融的动力特征对于气候变化具有多种意义。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EricRignot和哥伦比亚大学Lamont Doherty地球观测站StanleyJacobs在 6月 1 4日《Science》刊出的文章中提出 ,南极冰架沿基线融化的速度比过去想象的迅速得多 ,与海底分离的冰块儿将要漂移。缅因大学第四纪与气候研究所冰川学家TerenceHughes说 :“这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人们认为气候机制包括冰体、大气和大洋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忽略了大洋…  相似文献   
38.
呼伦湖的近期扩张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近20多年湖泊水量平衡分析发现,湖泊水位变化主要由湖盆内径流补给量的丰枯决定。进一步分析揭示,呼伦湖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本世纪以来随气温升高,随水有增加的趋势。降水增加导致入湖径流量,湖水位上升,呼伦湖本世纪以来的扩张与内蒙古东部地区其他内陆湖泊的变化一致,但这在我国乃至整个亚洲内陆干旱或半干旱区是独一无二的,为此成为这一地区气候变化的指示器。  相似文献   
39.
40.
黄河水中胱氨酸对铅(Ⅱ)与悬浮粒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河水中胱氨酸对铅(Ⅱ)与悬浮粒子相互作用的离子交换率E(%)-pH关系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1)2.0 u mol·L-1 的胱氨酸降低了离子交换率E(%);(2)与未加有机物相比"S型曲线"左移0.95个pH单位;(3)随着胱氨酸浓度的增加,离子交换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