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92篇
  免费   5363篇
  国内免费   8281篇
测绘学   1393篇
大气科学   13295篇
地球物理   2706篇
地质学   11552篇
海洋学   2613篇
天文学   268篇
综合类   1384篇
自然地理   3425篇
  2024年   238篇
  2023年   882篇
  2022年   1011篇
  2021年   1162篇
  2020年   1085篇
  2019年   1289篇
  2018年   1058篇
  2017年   874篇
  2016年   928篇
  2015年   1088篇
  2014年   1769篇
  2013年   1397篇
  2012年   1683篇
  2011年   1544篇
  2010年   1797篇
  2009年   1619篇
  2008年   1612篇
  2007年   1536篇
  2006年   1383篇
  2005年   1733篇
  2004年   1145篇
  2003年   1291篇
  2002年   1268篇
  2001年   1101篇
  2000年   816篇
  1999年   657篇
  1998年   601篇
  1997年   616篇
  1996年   543篇
  1995年   559篇
  1994年   532篇
  1993年   360篇
  1992年   386篇
  1991年   335篇
  1990年   268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8篇
  1950年   7篇
  1948年   11篇
  1946年   6篇
  1943年   8篇
  1942年   16篇
  1941年   19篇
  1936年   10篇
  193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81.
鹤壁市秋季连阴雨气候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季连阴雨使土壤和空气长期潮湿,日照不足,严重影响秋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如果在麦播期出现连阴雨,则影响小麦播种日期及次年小麦产量。秋季连阴雨是鹤壁市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分析其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不仅对防灾抗灾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连阴雨的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2.
栾川县近40年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0年栾川站气象资料,分析了栾川县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来栾川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平均湿度呈下降趋势,光照呈增加趋势;降水的年变化趋势与气温年变化之间,有气温偏低时期降水偏多、气温偏高时期降水偏少的反相位关系。  相似文献   
983.
河南省土壤湿度年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南省土壤墒情预报模型中建立的河南省台站土壤墒情数据库资料,对不同类型土壤湿度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不同类型土壤湿度差异、地下水对土壤湿度的影响及河南省土壤湿度的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84.
根据黄淮地区大部分年、季、月气温符合正态分布的特点,按概率分位数0.05、0.25、0.75、0.95确定了冷暖与正常的5级标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冷暖的发生频率及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85.
商丘市近40年日照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商丘市1961~2000年的年日照和各季节日照资料的分析表明,商丘市年日照时数和各季节日照时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减少率约为22 h/a,且这种减少的趋势在变缓.使用Mann-Kendall法进行突变检测表明,商丘市年日照时数和各季节日照时数在1982年存在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986.
用珲春市1960-2004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实况资料,分析了45年来珲春市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珲春市气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也有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从60年代到90年代每10年平均上升0.42℃,而低温冷害在气温变暖趋势下并没有减少,90年代后以障碍性冷害为主。  相似文献   
987.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的气候与环境演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来自气候、环境、海洋和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和学者对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及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本文主要阐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988.
根据NOAA/CPC发布的1950.1~2003.12期间Ni?o海区的SSTA资料,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SST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及其强度变化。结果表明,Ni?o各海区的SSTA序列表现出多层次相互嵌套的时频结构,经检验存在着2~7a、8~20a和30a以上尺度的变化周期;10a以上和1a以下时间尺度的周期信号能量较弱,显著性变化周期的能量主要集中在2~7a的周期振荡上;同一事件在不同海区的频率结构也不完全相同,冷暖事件的振荡能量和显著性水平从东向西有低频增大而高频减弱的变化趋势,时域中1970年以后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89.
田伟  魏春景 《中国科学D辑》2005,35(3):215-224
北秦岭存在一套低Al的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闪长岩系列岩石, 其形成时代在430~399 Ma之间, 并具有正εNd(t)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模拟计算表明, 它们由二郎坪群中的变拉斑玄武质岩石重熔而来, 不同残留相和熔融程度形成了不同岩石类型. 重熔过程残留相的热力学分析显示, 该岩石系列代表温度升高、压力降低的过程, 表明存在加厚地壳的拉张减薄作用.  相似文献   
990.
湖南沩山花岗岩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 成岩启示和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阴极发光技术, 对湖南沩山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细致的内部结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技术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 结果表明, 沩山花岗岩体是一个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多次岩浆侵入的复式岩体, 其中印支期花岗岩(2个样品)形成时间为211.0±1.6和215.7±1.9 Ma; 燕山期花岗岩(2个样品)形成时间为187.4±3.5和184.5±5.1 Ma. 华南(尤其湖南)印支晚期花岗岩, 是秦岭-大别和松马两条印支期缝合带碰撞、挤压导致地壳叠置加厚后, 到了应力松弛阶段的产物; 而燕山早期花岗岩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物质无直接关系, 是伸展体制下板内中下地壳减压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