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29篇
  免费   4284篇
  国内免费   6077篇
测绘学   1625篇
大气科学   7281篇
地球物理   1943篇
地质学   9136篇
海洋学   3538篇
天文学   239篇
综合类   1427篇
自然地理   2301篇
  2024年   178篇
  2023年   586篇
  2022年   838篇
  2021年   904篇
  2020年   821篇
  2019年   854篇
  2018年   703篇
  2017年   721篇
  2016年   723篇
  2015年   760篇
  2014年   1312篇
  2013年   1075篇
  2012年   1116篇
  2011年   1123篇
  2010年   1229篇
  2009年   1133篇
  2008年   1172篇
  2007年   1038篇
  2006年   1033篇
  2005年   1048篇
  2004年   871篇
  2003年   842篇
  2002年   782篇
  2001年   796篇
  2000年   584篇
  1999年   564篇
  1998年   631篇
  1997年   642篇
  1996年   621篇
  1995年   569篇
  1994年   491篇
  1993年   357篇
  1992年   323篇
  1991年   307篇
  1990年   259篇
  1989年   200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9篇
  1964年   4篇
  1954年   9篇
  1943年   3篇
  193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61.
利用在水温垂直剖面无因次自模函数研究海洋垂直热结构方面的经验,对含中层冷水垂直热结构海水水温的正、负梯度层,提出了2种无因次温度和深度表达式,然后利用实测资料按单站和整个研究海区分别拟合了自摸函数θ=f(η)。回算检验结果表明,用上述自模函数回算水温的平均均方误差均小于0.15℃,证明了含中层冷水的垂直热结构亦存在自模性,所提出的无因次经验表达式具有可靠性,纠正了认为自模函数的建立仅适用于单跃层结构的观点,并为进一步建立黄海中层冷水垂直热结构数值预报模式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2.
利用一个较高分辨率的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在COADS1945~1993年逐月平均资料的强迫下对海温和环流场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了全球热带海洋(主要是热带太平洋)海温和环流场的年际变化特征及模式ENSO冷暖事件演变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模式成功地再现了和观测一致的海温和环流的年际变化以及ENSO演变特征.其中热带印度洋年际SST变率的主要模态表现为与ENSO相联系的海盆尺度的一致性增暖或变冷现象,次级模态为热带印度洋偶极子模态;热带大西洋的SST年际变率表现为类ENSO的年际振荡现象.在热带太平洋,SST年际变化主要表现为ENSO型,环流的年际变率表现为与ENSO相对应的热带海洋质量循环圈的年际异常.对应于暖(冷)事件,前期赤道海洋垂直环流圈显示出减弱(增强)的特征.其中南赤道流异常的位相较Nino3区海温总体要超前5个月左右的时间;赤道上翻流异常的位相在表层要超前4个月,并随时间由上至下扩展;赤道潜流的异常则显示出东传特征,其中最早的较为显著的异常发生ENSO成熟前3个月180°附近.在模式ENSO冷暖事件的演变过程中,次表层海温异常沿赤道的东传起了关键作用,模式的ENSO模态主要表现为"时滞振子"模态.  相似文献   
163.
青岛海陆风三维结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 1个陡地形影响修正的三维中尺度流体静力的气象学模式 ,对青岛地区海陆风的日变化规律和三维结构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结果显示 ,青岛有多支海陆风存在 ,且每支海陆风出现的时间、强度和向内陆伸展的距离有很大的不同。这其中沿岸山地的机械和热力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观测站 ,模拟结果和实测资料等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4.
在利用傅氏级数法模拟波、流场中水平圆柱上的升力时,其傅氏系数及初相位的选取是问题的关键。本文进行了近底水平圆柱在振荡流场中的物理模型实验,采用傅氏级数法推求各参数,得到不同Kc数及间隙比(e/D)情况下的各种参数值。实验要素范围Kc数为5-20,Re数为2500-10000,间隙比为0.1-1.0。  相似文献   
165.
平台在海上受风、浪、流、冰等水平载荷作用产生倾斜,而土壤粘接力、摩擦力和土抗力是平台的抗拔和抗倾力,桶基平台应满足抗拔、抗倾稳定的要求,以保证平台的整体稳定性。讨论了桶基平台受水平力作用时,桶形基础的破坏模式及其计算方法,阐述了抗倾稳定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6.
众所周知,ENSO(El Nino/ Southern Oscillation)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的年际时间尺度上最强的气候信号,与 El Nino (La Nina)相应的正(负)海温距平(SSTA)主要分布于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Rasmusson et al.,1982)。相对于热带太平洋的年际ENSO现象,人们注意到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SLP)存在更长周期的年代际变化(Trenberth et al.,1994),有人认为这与北太平洋的表层温度(SST)变化有关(Latif et al.,1994),也有人认为与热带SST的异常关系更为密切(Jacobs et al.,1994)。20世纪80年代后的ENSO事件和20世纪60,70年代有明显的差别(Wang,1995),20世纪90年后El Nino发生频数增加,并且在1997和1998年出现了20世纪最强的一次Nino事件(McPhaden,1999)。 因此,不论是作为大气年代际变化可能的一个驱动因子,还是作为年际ENSO的背景场,从整体上了解太平洋SST的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时、空变化特征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7.
斯内克·皮特热液场位于中大西洋海岭新火山隆起顶部3 460~3 510 m的深处.  相似文献   
168.
基于MPI的LAGFD-WAM海浪数值模式并行算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LAGFD-WAM海浪串行数值模式基础上,利用MPI信息传递机制实现其并行化。通过对模拟区域合理划分,对数据采取分块加载,实现了各个节点的负载平衡;通过对算法的改进实现了粗粒度计算,大幅度减少了通信量,从而提高了程序的执行效率。对串行计算和并行计算的效率比较表明,本文建立的方法能够得到较高的加速比。对全球海浪模式,加速比和CPU数目大致呈线性关系。对高分辨率的区域海浪模式,在128 CPU条件下加速比可以达到91.9。  相似文献   
169.
根据Huang和Qiu 1995年的潜沉率计算公式,采用同化的海洋模式资料和海洋-大气界面的通量观测资料,计算了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域3个模态水形成区逐年的潜沉率,研究了潜沉率产生年际变化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模态水形成区潜沉率的年际变化主要周期分别为6,2~5和2 a;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的3个形成区的潜沉率都发现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在1985年以前,西部模态水形成区的潜沉率年际变化最为显著,但1985后年际变化振幅明显减小;在中部模态水形成区,1975~1992年间潜沉率随时间的变化的振幅较大,潜沉率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值也达到33.99 m/a,而在1970~1975年间和1993~1998年间潜沉率都小于20 m/a;西部副热带模态水形成区的潜沉率的年际变化与这里海面的净热通量的年际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中部副热带模态水形成区潜沉率的年际变化则取决于局地Ekman流的年际变化,而在东部模态水形成区局地风应力旋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潜沉率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0.
黄河河流水体二氧化碳分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秋季黄河河流水体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实测数据,结合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对河流水体p(CO2)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好氧呼吸作用不是影响河流水体p(CO2)的主要因素,黄河河流p(CO2)的高低主要受水体碳酸盐系统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