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390篇
地球物理   146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5年   4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为了进行河南省区域范围内FNL资料的可信度检验,利用2012年NCEP/NCAR的FNL分析资料和河南省12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气温、气压以及地面温度资料,通过Cressman插值方法,分别从00、06、12、18等4个时次、12个月份和全年平均等方面,系统地对比了分析资料值与观测值之间的误差。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河南省FNL资料气温、气压及地面温度的误差值(FNL分析值-实测值)区域分布特征比较接近,即存在着由西部、西北部山区的误差值负值区向东部误差值正值区的渐变趋势。对比表明,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气温的误差在-3~2 K之间;气压的误差多在-10~10 hPa之间;而地面温度的平均误差主要在-5~2 K之间。FNL资料气温比地面温度的模拟结果更为准确,气温和气压资料都能够较好地代表实况。  相似文献   
732.
201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显著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最突出的特点是海平面升高显著。海平面总体比常年高122mm,较2011年偏高53mm,达1980年以来最高位。本文使用中国沿海及西北太平洋区域近30a的水位、海温、气温、气压和风等水文气象资料,详细分析了中国沿海海平面2012年异常偏高的成因。结果表明:2010-201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处于2~3a、8~9a和准19a周期震荡的高位,几个周期震荡高位叠加,对海平面上升起了明显的影响;2012年,沿海气温和海温分别较常年偏高0.4℃和0.3℃,气压较常年低1.2hPa,气压达历史最低位;2012年,中国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较常年偏早,结束较常年偏晚,季风持续时间较常年偏长,导致2012年5-6月和8月,在黄海和东海海域,东北风持续偏强,南海海域南风偏强,风场的异常导致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海水长时间堆积,是造成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之一;2012年,热带气旋登陆时间集中,影响范围广,北上和影响东北地区的台风数量均为历史之最,特别是2012年8月,有6个热带气旋相继影响我国沿海,对当月海平面升高影响明显;另外,2012年副热带高压偏北、偏东、偏弱的特点对东海和南海的海平面上升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33.
正科学家在探究地理问题时一般从地理环境中的具体事项着眼,由特殊案例产生疑问→观察地理事象的时间、空间分布及变化→假定条件实验、模拟,探究规律→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下面以"天气系统和气候"创新思维为例,追寻科学家的探究之路,全面提升学生地理技能,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34.
整理和分析2000年以后马17井的水位、气压观测资料,采用日极差法分析影响该井水体的能量变化;分别采用按时间分段数据的散点图和全时段滑动分析的方法,定性和定量地研究该井的固体潮效应及其特点;采用滑动的一阶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长时间段内水位与气压的关系,解释该井的气压效应特征;最后结合淮镇地震、文安地震、汶川地震前后该井水位观测数据变化现象,讨论该井水位的变化机理和变化特征,揭示其变化发展趋势,使马17井在今后的地震预测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5.
1979-2012年北极海冰运动学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美国冰雪数据中心(NSIDC)发布的海冰速度和范围数据,本文分析了1979—2012年间北极海冰的运动学特征,以及北极海冰运动与分布范围演变之间的关系。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2007和2012年高分辨率的气压场、风场数据,探讨了北极风场和气压场与海冰运动、辐散辐合和海冰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79-2012年间北极海冰平均运动速度呈显著增强的趋势,冬季海冰平均运动速度增加趋势明显强于夏季;北极、波弗特-楚科奇海域和弗拉姆海峡的冬、夏季海冰平均运动速度的增加率分别为2.1%/a和1.7%/a、2.0%/a和1.6%/a以及4.9%/a和2.2%/a。1979-2012年北极海冰平均运动速度和范围的相关性为-0.77,二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北极冬季和夏季风场的长期变化趋势与海冰平均运动速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冬季和夏季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和0.48。风场和气压场对海冰的运动、辐散及重新分布发挥着重要作用。2007年夏季,第234~273天波弗特海域一直被高压系统控制,波弗特涡旋加强,使得波弗特海域海冰聚集在北极中央区;顺时针的风场促使海冰向格陵兰岛和加拿大北极群岛以北聚合。2012年,白令海峡和楚科奇海域处于低压和高压系统的交界处,盛行偏北风,海冰从北极东部往西部输运,加拿大海盆的多年海冰因离岸运动而辐散,向楚科奇海域的海冰输运增加,受太平洋入流暖水影响,移入此区域的海冰加速融化,从而加剧海冰的减少。  相似文献   
736.
东海沿海季节性海平面异常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a level, air temperatur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air pressure and wind data during 1980–2013, the causes of seasonal sea level anomalies in the coastal region of the East China Sea(ECS)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1) sea level along the coastal region of the ECS takes on strong seasonal variation. The annual range is 30–45 cm, larger in the north than in the south. From north to south, the phase of sea level changes from 140° to 231°, with a difference of nearly 3 months.(2) Monthly mean sea level(MSL)anomalies often occur from August to next February along the coast region of the ECS. The number of sea level anomalies is at most from January to February and from August to October, showing a growing trend in recent years.(3) Anomalous wind fiel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ffect the sea level variation in the coastal region of the ECS. Monthly MSL anomaly is closely related to wind field anomaly and air pressure field anomaly. Wind-driven current is essentially consistent with sea surface height. In August 2012, the sea surface heights at the coastal stations driven by wind field have contributed 50%–80% of MSL anomalies.(4) The annual variations for sea level,SST and air temperature along the coastal region of the ECS are mainly caused by solar radiation with a period of12 months. Bu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sea level anomalies with SST anomalies and air temperature anomalies are all less than 0.1.(5) Seasonal sea level variations contain the long-term trends and all kinds of periodic changes. Sea level oscillations vary in different seasons in the coastal region of the ECS. In winter and spring, the oscillation of 4–7 a related to El Ni?o is stronger and its amplitude exceeds 2 cm. In summer and autumn, the oscillations of 2–3 a and quasi 9 a are most significant, and their amplitudes also exceed 2 cm. The height of sea level is lifted up when the different oscillations superpos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height of sea level is fallen down.  相似文献   
737.
利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对潜水位进行气压和潮汐改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衡水市旱作节水农业实验站(旱作所)H5观测资料为例,利用连续小波变换(CWT)对气压、理论固体潮和浅层地下水位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结合小波方差分析确定了气压、固体潮和地下水位等水文时间序列的主要周期(或频率)成分和能量分布;再运用连续小波逆变换在主要周期尺度上重构了气压、固体潮和地下水位时间序列,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了水位对不同频率气压和固体潮的敏感程度(即响应系数),依此消除气压和固体潮对观测水位的影响;最后通过极差和标准差评判改正效果。结果表明:旱作所H5观测孔水位受气压影响较大,气压系数为0.799~0.881cm/HPa;对固体潮的响应较小,固体潮系数均接近于0cm/μGal;响应系数的频率效应不明显;与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方法和快速Mallat离散小波变换算法相比,CWT方法所得气压系数和固体潮系数的地球物理意义更明确;3种计算方法得到的水位改正结果显示,CWT方法与Mallat算法接近,优于一般线性回归方法。  相似文献   
738.
《岩土钻凿工程》2014,(4):22-22
中机联在南京组织专家对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和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NSQYPHFH1493型泥水气压平衡复合式隧道掘进机”科技成果进行了鉴定。该成果发明了备用可推出式滚刀技术,解决了特殊情况下固定式滚刀磨损后难以更换的难题。研制了刀盘伸缩机构,提高了各类刀具更换的效率,并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有效地解决突发事故刀盘卡死处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739.
本文介绍了德制AVN2440DS泥水平衡式盾构掘进机在砂卵砾石层掘进过程中,盾构机刀盘被卵砾石堵卡无法掘进,通过影响因素分析、调整掘进工艺参数等技术措施,保障盾构掘进正常进行,并顺利完成420m砂卵砾层掘进施工。  相似文献   
740.
非饱和土层一维固结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爱芳  羌锐  谈永卫  孙德安 《岩土力学》2010,31(6):1891-1896
在Fredlund非饱和土的一维固结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假设,由得出的液相及气相的控制方程、Darcy定律及Fick定律,采用Laplace 变换、逆变换等数学方法得到了大面积均布瞬时加载下表面为透水透气面、底面为不透水和不透气面的非饱和土层一维固结时间域内的超孔隙水压力、超孔隙气压力及土层沉降的解析解;应用典型算例,分析了不同气、水渗透系数比情况下土体超孔隙水压力、超孔隙气压力消散及土层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时间超孔隙水压力、超孔隙气压力消散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将得出的结果退化成相应的饱和土的解与太沙基饱和土固结理论结果比较,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